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冷饮(糖尿病吃冷饮)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浙江一男子连吃几天棒冰,结果中毒了!体重骤减20斤…

来源:温州晚报

连日来,骄阳似火

高温的天气让市民闷热难耐

市面上的棒冰等降温解暑冷饮

一度成了畅销货

↓↓↓

吃冷饮解暑虽然舒服

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哦!

海宁一位陈大伯(化名)

就连吃几天棒冰

导致体重骤减20斤还住了院!

……

到底怎么回事?

暑热难耐!

眼馋别人吃棒冰解暑…

陈大伯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他没有严格地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今年入夏以来,天气渐渐变热,时常觉得酷热难耐的陈大伯见身边不少人吃棒冰解渴,一时没管住嘴的他也连续几天吃起了棒冰。

棒冰虽然凉爽味美,但含糖量极高,这对糖友们极不友好。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陈大伯出现了口干、恶心、呕吐的症状,体重也在短时间内直线下降,减轻了20斤

陈大伯急匆匆地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血糖中仅葡萄糖这项指标就高达79.53mmol/l,同时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进而收治住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到底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陈大伯的主治医生介绍,像陈大伯这样的病情如果再拖延下去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干预,后期就会引发高渗性昏迷

医生这些叮嘱

千万别当儿戏

陈大伯在医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治疗。这段时间内,除了药物治疗,护士们也不停地向他讲解日常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他的各项指标很快降了下来,24小时动态血糖检测仪上的数值也趋向稳定。

陈大伯出院当天,他的血液中葡萄糖值也从刚入院前的79.53mmol/l降为9.5mmol/l。医生表示,陈大伯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出院后还是要严格遵医嘱,口服降糖药改注射胰岛素,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日常饮食,外加配合适当的运动量,切不能再因为贪图一时凉快,拿起棒冰往嘴巴里送了。

夏日酷暑难耐,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具体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

●要合理控制总热量,维持和保证标准体重,每日的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常需在50%到60%,蛋白质的占比在15%到20%,脂肪的占比需要到20%到25%,荤素搭配合理。同时要注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吃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如樱桃、苹果、梨。如果是素食主义者注意吃大豆类食品来补充蛋白质,也可以喝牛奶,避免缺钙。

●注意主食不要只是精白面,可以用杂豆、薯类等粗粮替代部分主食。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用含盐高的调料。

●尽量不喝酒。

●需要定时定餐定量,不随意更改饮食及调整药物。

●一定要记得多饮水。

给三高人群提个醒:千万少吃这种食物

三高人群要少吃什么?

要少吃「三高食物」!

什么是三高食物?

人们通常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称为「三高」,而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是有关系的,与饮食中盐、糖、油的关系更密切。

我们一般把盐糖油成分较多、容易导致钠过多或能量过剩的食物称为「三高」食物。

王全健

三高人群要少吃来控制疾病,

健康人群也要少吃来预防疾病发生。

下面,我们展开说说

「三高」食物具体有哪些?

01

高盐食物

高盐(高钠)食物几乎无处不在。

各种方便食品,牛肉干、果脯、咸干花生、火腿肠、烤鱼片等休闲零食;几乎所有的腌制食物,如咸菜、榨菜、泡菜、咸鱼、虾皮等;菜肴中添加的酱油、大酱、味精、鸡精等调味,都含有大量的钠盐。

长期的高盐(钠)饮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让人们更容易得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做饭时记得少放盐以及酱油等调味品。每天食盐摄入不要超过5克,购买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包装中营养成分表的钠含量,大致算一算。

2

高糖食物

碳酸饮料、乳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等甜饮料,含糖量较高。鲜榨果汁、雪糕、甜筒和冰激凌等冷饮含糖量也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售的酸奶,大多数是「风味酸奶」,而不是纯酸奶,添加的糖也会在 8% 左右。

这些高糖食物,的确能满足口腹之欲,但也会损害牙齿、导致肥胖,并增加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

3

高油食物

油条、方便面、酥饼、葱油饼等主食中,油脂甚至能占到食物重量的 1/5~1/3,再加上其中不少食物,还添加了食盐或其他含钠化合物,对控制三高很不利。

炸鸡翅、炸丸子、炸薯条、炸鱼、炸里脊等典型的油炸食品;水煮鱼、地三鲜、烧茄子等过油的菜肴;还有常见的各种小点心:糕点、饼干、蛋黄派、起酥面包等,都含有大量的油脂。

面对这些美味,需要留心,可别贪嘴。

4

防控三高的 6 条饮食建议

来源:丁香医生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炎炎夏日,糖尿病患者可以喝无糖冷饮吗?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

冷饮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糖尿病人可以喝无糖冷饮吗?

1952年无糖饮料诞生,该类饮料采用人工甜味剂(又称代糖)进行调配,旨在满足糖尿病人群对甜味的向往,而无需担忧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此创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既能享受口感又不引发健康风险的饮用选择。随时间推移,这一特定群体的需求被市场推广至更广泛的消费大众,成了更多关注体重管理的人群的选择。

其中甜味剂指一类用于增加食品或饮料甜度的化学物质。常见的甜味剂包括:天然的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其他自然来源。例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就是常见的天然甜味剂。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的,常见的人工甜味剂包括:木糖醇、甘露醇、甜菜碱、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无糖”的定义:根据中国的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如果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则该食品可以被称为“无糖”或“不含糖”。这里所指的“糖”包括各种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但不包括多糖如淀粉或纤维素。因此,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只是不含添加的甜味糖类。此外,无糖食品可能仍然含有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乳糖(存在于某些乳制品中)或其他非糖类甜味剂。因此糖尿病患者摄入无糖食物时可能已经摄取了糖分,从而升高血糖。

那对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其中阿斯巴甜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人工甜味素之一,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由天然氨基酸左旋苯丙氨酸和左旋天冬氨酸制成。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而且提供的甜味更持久。世界卫生组织于2023年6月针对阿斯巴甜可能的致癌性发表了声明。尽管该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但进一步探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标准,可以发现阿斯巴甜被分类为2B类,即存在“可能性”,但缺乏充分证据,其对人提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且未有动物实验结果支持其明确的致癌作用。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文——阿斯巴甜按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保障安全。

尽管我们可认为人工甜味素是安全的,但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有研究发现即使饮用标有“零糖”的碳酸饮料,消费者的体重增加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依然较高。这主要源于消费者潜意识里将“零糖”“零卡路里”的饮料视为更健康、更安全的选择,从而容易过度消费。另外,“零糖”、“零卡”饮料中含有的成分能刺激食欲,这进一步增加了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这是广大糖尿病患者最需关注的问题。

除此之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65%,所以不能用无糖食物完全来代替所有碳水食物,防止发生低血糖。

综上,糖尿病患者可以喝无糖饮料吗?答案是可以的,但一定注意量的控制。炎炎夏日,糖友们需要重视饮食热量的摄入及食物安全、补充足够的水分、适当运动、监测血糖,保证血糖平稳地度过夏日。

文:内分泌科 郝文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宣传科 毕 祯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