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干预(糖尿病干预措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国际公认的6条预防糖尿病措施,第5条得到权威认证,越早知道越好

只有找到糖尿病预防措施,才能积极控制或消除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权威科普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1·理想地控制高血糖

消除或减轻慢性高血糖毒性作用:可利用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6.0moL/L,餐后2h血糖8.0mol/L),这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

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中,不仅要良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血糖的明显波动,血糖的明显波动不仅有低血糖带来的危害,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

理想控制血压: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合并存在,并加速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理想控制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有6大类一线降血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

后两种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首选药物。尤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到广泛重视,其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对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可提供相对更加有效的防治作用。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争取使血压控制在130/80mng左右,甚至更低,有蛋白尿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g以下。

3·纠正代谢紊乱:

糖尿病常合并脂质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胆固醇血症及HDL-胆固醇降低和氧化LDL及糖化LD水平增加等),会促进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根据不同的高脂血症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5大类:胆汁酸隔离剂、烟酸类、纤维酸衍生物和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和饮食治疗,促进血脂控制正常。来自国外的多中心协作研究报告:H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显著

降低糖尿病患者血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HDL,明显降低冠心病和死亡的发生率,同时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下降速度,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渗出,延缓其进展,减小其视力的降低和丧失的危险。

4.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常因存在胰岛素抵抗及不适当的治疗而致高胰岛素血症,持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动脉壁平滑肌及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肝脏ⅥLDL产生,促进动脉壁脂质沉着,损害机体内源性纤溶系统如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促进血栓形成长期高胰岛素血症还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及导致体重增加等。

上述作用均可加速糖尿病大小血管硬化的发生和进程。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避免高胰岛素血症,有助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5·.改善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功能亢进、红细胞黏附性增强及变形能力降低、凝血功能増强及纤溶系统功能降低导致血液呈现高黏、高聚及高凝状态,促进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6.补充抗氧化剂:

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另一方面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减弱,致自由基在体内堆积,亦一定程度上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因此可适当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B胡萝卜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以减轻体内增加的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需要生活方式配合,10个细节,最好都做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控制血糖的话,可能就会诱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而控制血糖的过程也是一场持久战。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之外,在平时生活方式也要学会适当的改善,这样才能够让控糖的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需要生活方式配合,10个细节,最好都做到

第一,调节好心理。

如果想要控制血糖,首先就要做好心理改变,如果过分紧张或者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可能就会诱发血糖异常波动,所以请你在平时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

第二,饮食调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理也是非常关键的。除了在平时像甜食少吃以外,像那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应该要管住嘴。

在平时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一些深绿色的蔬菜,适当的吃点豆类,鱼肉,全谷物,这样才能够维持身体中的血糖平稳。

第三,保持好睡眠。

有研究表明,如果睡眠不足或者睡眠时间过长,也会诱发身体中的血糖水平发生波动,所以请你在平时一定要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

第四,控制体重。

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祸根之一,中医讲肥胖是万恶之源,如果过于肥胖的话,就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身体中的血糖发生紊乱,所以想要控制好血糖,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体重。

第五,要学会控制血压。

人的血压和血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身体出现了高血压的话,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血糖也会发生紊乱。

第六,戒烟戒酒。

很多人会存在吸烟喝酒的行为,但是吸烟喝酒也会导致身体中的血糖发生紊乱,而且对于服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吸烟喝酒还会影响到药物的作用。

第七,注意饮水。

糖尿病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异常的口渴,这是因为血糖升高之后出现尿糖,并使尿量增加,引起渗透压升高,所以就会出现口渴的情况,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饮水量至少要达到2000毫升左右。

第八,每天坚持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坚持运动也能够很好的帮助维持身体中的血糖,平稳加速血糖的消耗和分解预防并发症。

第九,注意全身变化

如果身体中的血糖发生异常,身体的组织修复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外周神经系统可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身体出现了细小的伤口可能就会不易察觉,而且伤口也不易愈合,容易形成溃疡,所以在平时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变化,请趁早进行调理。

第十,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将控糖的药物放到最为明显的地方,一旦身体中的血糖突然升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调理。

血糖控制是一场持久战,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以上这些细节问题要注意好,希望你能够坚持做到最好一个也不能少,各位糖友,加油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合国糖尿病日 | 前期干预治疗,拒做有“糖” 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和三高一样,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病,而较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数量更为庞大。糖尿病患病率从 1980 年的 0.67%飙升至2013年的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从2002年1.6%飙升至2013年的35.7%。

为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WDD),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自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标志是一个蓝环,是糖尿病的世界性的象征。

而随着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的增长,糖尿病前期干预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那么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种代谢异常的代谢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糖尿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但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其并发症占肾衰疾病30%,心血管疾病60%,占截肢患者的60%,占失明患者的40%-50%。糖尿病患者中60%的人群中,至少存在一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受损) 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不干预,约5%-10%人群将发展为糖尿病,且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可以发生,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微血管病变出现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轻微的肾、视网膜和神经等微血管病变。肿瘤风险增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合作分析(DECODE)研究的后续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前期人群癌症死亡增加13%,女性则增加11%。

而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降低其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警示征象

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其他如:疲劳,缺乏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也需要注意。

糖尿病前期筛查

  • 静脉血浆血糖检测(FPG、任意点血糖)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全血血糖检测(指尖血糖)
  • HbA1c(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 等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1.生活方式干预

  • 医学营养治疗

维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者减低体重,使体重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kg/㎡,或体重至少减少5%~10%;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BMI计算方式: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 合理的饮食计划:

制定饮食计划供给营养均衡的膳食,满足患者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建议饮酒,控制盐量摄入。

2.运动干预

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医疗体操、 健身操、 太极拳、羽毛球等,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运动 20~60分钟或不少于30分钟。

但需注意结合个体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适时调整运动计划,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个体需加强运动。

3.药物干预

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预期干预目标或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可考虑启动药物干预。

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但用药需遵医嘱。

近10年有很多证据表明,中医药对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成药治疗】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囊剂等,切忌盲目选择。如津力达颗粒,是纯中药制剂,由以岭院士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研发的,并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且有效。

中成药不仅可以平稳降糖,还能改善口干、口渴便秘、乏力等不适症状,而且能保护胰岛素β细胞,改善胰岛功能,调节糖脂代谢,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治疗优势。

这类药物应于饭后服用,既可以减轻对胃肠道刺激,又可以延长中药的作用时间,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初次应用不低于3个月,并建议长期服用。

【中药方剂治疗】

肺热津伤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或伴有咳嗽症状,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

湿热内盛

症状:口渴,尿多,形体肥胖,咯痰,咽部异物感,多食与便溏并见,舌胖大,苔白或黄,脉弱。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气阴两虚

症状:口渴,多食,尿多,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

肝肾阴虚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烘热盗汗,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瘙痒,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弱,尺脉尤甚。

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方药:杞菊地黄汤。

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手足冰冷,夜间烘热,失眠多梦,舌淡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

兼见证

对于病程较久,兼有痰湿证,出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症,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可合方二陈汤加减。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可合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通过针灸或贴敷治疗。

【西药治疗】

有些西药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且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如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等。

总之,糖尿病需要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愿每一位读者能不做“糖”友做朋友。

(作者:昆明市中医医院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