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肾阳糖尿病(糖尿病肾阴阳两虚吃什么药)

大中医彭跃进院长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你可能是肾阳虚,仲景名方:温补肾阳,稳血糖

一说到糖尿病,很多人认为和“燥热”有关,你可能还不知道,有的糖尿病是肾阳虚所致。

有一位52岁的患者,患病15年。这些年里,他尝试了各种降糖药物,血糖阶段性的时有下降,却总是反反复复,没有稳定在理想状态。

近段时间来,也不知道哪的问题,体重急剧下降,身体有种被掏空的感觉,同时出现了小便次数增多、畏寒怕冷,经常出冷汗等情况。

降糖药一直没断,却没有什么效果,就想通过中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带来新的希望。

仔细诊断发现,患者脉象沉细无力、舌色淡白,津液稀少。患者自述食不知味,大便稀溏不成形,夜间频繁起夜,睡眠质量也很差,整个人被折磨得非常痛苦。

辨证典型的肾阳虚型糖尿病

糖尿病虽然多以阴虚燥热为病机,但这位患者患病多年,肾阴不断被损耗,肾阳也跟着失去了滋养,出现逐渐衰败之象

从中医上讲,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虚则水液不能正常蒸腾气化,身体得不到津液的滋养,就会出现少津、口干渴的情况。水液呢,在体内可直趋膀胱,夜尿也就增多了;身体的阳气无力卫外,便会冷汗频出。

根据患者的情况,开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这个方子也是源自于医圣的经典名方右归丸

方中制附子、肉桂、鹿角胶强力温补肾阳。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阴益肾,为阳气的生发,提供能量基础。

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当归养血和血,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患者按方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手脚畏冷的情况有所改善,夜尿次数也明显减少,大便也开始成型。

看到效果后,患者信心大增,适当调整方子剂量后,继续坚持服药。

两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血糖也趋于稳定。为巩固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一个月,诸症渐消,随访至今,无复发。

糖尿病有可能是“肾阳亏虚”,仲景名方:温补肾阳,稳血糖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糖尿病的问题,也就是“肾阳虚型”得糖尿病。此时有人会问,糖尿病不是一个“燥热”的病吗?怎么还与肾阳虚有关呢?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医案:

该男子56岁,但确诊糖尿病已经有20多年了,可以说是一个资深的“老糖友”,这20多年来可以说是在积极地用药,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血糖一直不太稳定,也不曾下降。

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就突然间“瘦”了下来,并且,小便增多,整个人畏寒怕冷的,经常冒汗。

因为一直用药也不见效果,于是决定转投中医治疗,找的谁呢,就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师——印会河

刻诊,脉沉细,舌淡,津少,食欲下降,大便稀,怕冷,经常冒冷汗,夜间尿多,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见方:

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用后,手脚冰凉改善,有温热的迹象,夜尿减少,大便也开始成型。

就这样,原方不变,再投月余,此时症状悉平。但,为了巩固,印会河教授嘱咐,原方不动,做成药丸,继续服用14剂。

这就是整个医案的经过,也很好理解。

因为该患者手脚冰凉,微寒,舌淡,脉沉细,说明是“肾阳不足”,阳气不能卫外,就会出现冒汗的现象。

糖尿病依然是“燥病”,那就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肾阴不足,肾阳不育,日久肾阳必受损,而患者已经是20多年的老糖友了。

肾又是“水脏”,当肾阳虚亏,人也就会得不到水的滋养,从而开始出现少津,口干渴的现象,又因为水不能被“疏散”,直接下行到膀胱,就会出现夜尿增多。

当然,因为该患者病情时间较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还不会出现此类现象,只有经过多年的病情发展,才会出现阴损及阳的现象。

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温补肾阳”:

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这个配比,相信很多了解中医的读者应该看得出来,是“肾气丸”的加减方。

方中的泽泻,茯苓,丹皮负责“泄浊”,把身体内的“坏”东西给排掉。而熟地黄,山药,山萸肉则是滋补“肾阴肾精”。肉桂和附子是用来温阳补火的。

正所谓“水中生火”是张仲景在“肾气丸”中,所蕴含的补阳之道。

今天给大家分享这个医案呢,希望可以帮助到糖尿病的朋友,能稍微受到一点启发,了解和知道病因所在。

但是,若是在治疗上,如果是非专业人士,应该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引下进行,而上方并适合所有人,一定要谨慎参考。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

糖尿病有可能是“肾阳亏虚”,仲景名方:温补肾阳,稳血糖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糖尿病,通过前面的文章,大家可能都知道了糖尿病是一个“燥”病,但是,今天我要说的是“肾阳亏虚”的糖尿病。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医案:

患者李某,男,58岁,确诊糖尿病有2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老糖友”了,在这期间,也是积极地配合用药,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血糖一直在波动,也降不下来。同时,有段时间突然的暴瘦,而且小便增多,还畏寒怕冷,经常冒汗

看到用了这么久的药一直不见疗效,于是就想着中药是否可以调理,偶然听说了我,于是就找到了我这里来试试看。

见诊时发现患者的舌苔,舌淡,津少。

同时患者还自述食欲下降,大便稀,怕冷、手脚冰凉,经常冒冷汗,夜间尿多,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这些症状。

将患者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之后,针对他的症状给他开出了一方:

主要由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组成。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14剂服用完后,患者前来复诊,手脚冰凉逐渐有温热的迹象,也不怕冷了,晚上起夜的次数也减少了,大便开始成形。

效不更方,在按照原方给患者继续服用14剂,服用完后负责的上述症状都消失了,血糖也恢复了正常,为了稳固疗效,将原方制成药丸,继续服用半个月,后来患者反馈症状没有反复,血压也没有较大的波动。

这位患者的调理思路其实很好理解。

根据患者怕冷、手脚冰凉,舌淡,可以辨证属“肾阳不足”,阳气不能卫外,就会使内在的阴津不能自守,那么就会出现冒汗的现象。

就如之前所说,糖尿病是一种“燥”病,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肾阴不足,肾阳不育,日久肾阳自然就会受损,这位患者又是有了20多年的病程。

肾脏主水,有“水脏”之称,如果人体肾阳亏虚,那么水对人体的滋养就会下降,这时就会出现少津、口干口渴的症状。由于水得不到运行,只能下行,成为尿液排出,因此会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

不过,这类现象一般是在病程较久的患者身上看到,因为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会出现阴损及阳的现象。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治疗方向就是“温补肾阳”。

给上述患者开出的方药,相信一些患者朋友也看出来了这是“肾气丸”的加减方。

方中熟地滋阴养血,生精补髓,大补肾中元气,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二者共用,有强阴益精,大补元气之功效;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肉桂和附子是用来温阳补火的。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讲解的“肾阳亏虚”的糖尿病,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