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糖尿病药物治疗有哪几类?)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用药?遵循3个原则,降糖、安全、高效
现如今,身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老年人,而且年轻人也会跟这种疾病打交道。导致糖尿病如此高发的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喜欢吃甜食,又不注意控制体重的人,很容易患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够真正地控制好血糖。
但是,如果已经到了病因无法控制,又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药物治疗了,既然是用药物降糖,也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否则药物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好用药降糖呢?大家需要遵循3个原则。
1.少量为主的原则
什么是“少量为主”?很多人觉得,要想将血糖控制住,先必须大剂量给药,这样才能够将血糖给真正控制住,真的是这样吗?在此提醒大家,这样用药不仅没有好处,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药物的剂量必须从“少”到“多”,先尝试用小剂量开始,如果小剂量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降糖需求,可以考虑适度增加用量。
如果一下子就采取大剂量,那么很有可能直接将血糖降至最低,给身体带来低血糖反应,这对健康会有很严重的影响。所以,不建议大剂量,应该先遵循“少量为主”的原则。
2.单药为主的原则
目前,降糖的药物种类也很多,究竟使用哪种药物,能够发挥很好的降糖效果?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人认为,既然一种药物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要不直接给自己多药“联用”吧!这样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毕竟是自己的身体,药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依靠这种效应累加,就可以实现的。
所以,建议大家在用药的时候,先必须尝试“单药”,如果单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再尝试利用“多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对健康有帮助。切记,不要一下子多药,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3.口服为主的原则
关于降糖药物的给药途径,目前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服,还有一种是皮下给药。当然了,如果要尽快发挥药效,皮下注射是最快的,但是这不是最先考虑的,只有到了无法控制血糖的时候,必须要采用胰岛素注射的时候,才考虑使用这类药物。
所以,能够先用口服的方式给药的,将血糖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内,就尽量用口服的方式,不要给身体增加太多的药物依赖因素。
总而言之,控制血糖需要依靠药物,但是不要依赖药物,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真正将血糖控制下来。
另外,提醒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健康饮食、多运动、规律作息,这些才是控制血糖的上策,建议大家要牢记,并且付诸行动,才能够真正使自己健康长寿,不受高血糖的困扰,远离“三高”,让自己的身体“无糖一身轻”。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降糖?掌握每种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原则是关键
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以控制血糖,但降糖药的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的机制不同,服用的时间和剂量也不相同,如果不能正确服用会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今天小五就和大家聊一聊不同类型降糖药的使用原则。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
临床上经常能遇到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虽然每天都在用药,但是因为记不清楚每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和方法导致血糖波动很大。
科学口服降糖药
30多岁李女士是一名教师,最近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她依然听从了医师的建议每天定时口服降糖药。但是每天都吃药,但是她每次早餐后的血糖都很高,而到了中午又变得非常低,甚至闹了好几次低血糖反应,于是又前来医院就诊。通过医师的仔细问询后发现,问题出现在李女士服用的药物是格列本脲,一般需要在服用后半小时才能进食,而李女士为了赶时间上班吃完药后就立刻进食,最才导致白天血糖波动较大,通过纠正用药时间后李女士的血糖控制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再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临床上因为弄不清楚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导致血糖反复波动的情况非常常见,这其中既有部分医师交代不清楚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太多了,想要在短时间记住是有难度的,因此小五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6大类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的规范用法。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顾名思义,其主要降糖机制是促进人体自身的额胰岛素分泌从而降糖,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且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进行胰岛素激发试验对胰岛功能进行检查。常用的类型包括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两大类药物。
1、磺酰脲类降糖药
磺酰脲类是降糖药中最古老的一类,目前临床床应用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磺脲类药物,第一代药物基本不再使用,其特点是名字中都带有“格列”两个字。磺酰脲类降糖药依据作用特点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类。
①短效类
代表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作用特点:这类药品的作用特点是吸收完全而迅速,一般服用后30分钟起效,在1-2小时达血糖浓度高峰,但半衰期短,药效只能维持4-6个小时,因此每日需要多次服药。
服药方法:每餐前30分钟服用,每日2-3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②长效类
代表药物: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等
作用特点:这类药品的作用特点是口服吸收快速,服用后血药浓度2~3小时达峰值,降糖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属于长效制剂,每天服用1次即可。
服药方法:早餐前30分钟服用,每日1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2、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种类似磺酰脲药物的新型药物,是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在进餐后更快、更多地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其特点是名字里有“列奈”两个字。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作用特点:这类药物是短效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能短期内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使血糖水平快速的降低,药物的起效时间在30分钟之内,但只能维持4-6小时,因此每日需要多次服药。
服药方法:三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服药后必须进食,不进食不服药,每日3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二、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药的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外周调节来进行降糖。值得一提的是它对胰岛功能正常或已丧失的糖尿病人均有降血糖作用,因此无论是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但多与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等联合使用。其次,双胍类药物单用不会降低正常人的血糖,因此临床也有将双胍类药物作为减肥药使用。本品有普通片、肠溶片和缓释片之分。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抑制肝糖元异生,减少血糖来源;②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血糖消耗;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加强胰岛素的作用;④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减少血糖升高。
①短效类
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作用特点:主要由小肠吸收,对胃肠道的有一定刺激,吸收半衰期为0.9~2.6小时,但药效只能维持6-12小时,因此每日需要多次服药。
服药方法:盐酸二甲双胍片,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每日2-3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餐前30分钟服用,每日2-3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②长效类
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作用特点:主要由小肠吸收,吸收半衰期为4-6小时,但药效只能维持24小时,因此只需要每日服药1次。
服药方法:进餐时服用(吞服,不能掰开或者嚼碎),每日1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三、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的激动剂。其能增强胰岛素作用,从而降低血糖,其名字中最大的特点是名字里有“列酮”两个字。
代表药物:环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作用特点:起效较慢、半衰期长、药效可以维持24小时,故每日1次即可。
服药方法:在空腹或进餐时服用均可,每日1 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对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降低餐后血糖,其名字中最大的特点是名字里有“波糖”两个字,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格列波糖等
作用特点:起效快、半衰期短、药效可以维持2-4小时,故每日需要多次服用。
服药方法:阿卡波糖,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用,随3餐服用(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伏格列波糖、米格列波糖,餐前即刻服用,服用后立刻进食,随3餐服用(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五、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降糖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其名字的特点是都有“列汀”两个字,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作用特点:服药1-4小时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药效可维持24小时,故每日服用1次即可。
服药方法:早餐前或早餐进食时服用均可,每日1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六、降糖复合制剂
这是一类极为特殊的口服降糖药,它将上述几类口服降糖药进行选择性结合,从而让具有不同降糖机制,能够协同发挥降糖作用的药物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让那些单一药物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得更加方便,并且比起同时服用多种降糖药,服用降糖复合制剂的副作用更小,但目前复合制剂只作为单一药物控制不佳时的二线用药。目前上市的降糖复合制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二甲双胍格列本脲
二甲双胍格列本脲
作用特点:口服后2小时达到药物高峰期,半衰期为7-9小时,药效维持在12-14小时。
服药方法:随用餐时服用,每日2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②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
作用特点:口服后消除半衰期为3-4小时,药效维持12-16小时。。
服药方法:随用餐时服用,每日2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③二甲双胍格列吡嗪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
作用特点:口服后药效维持8-12小时。
服药方法:随食物一起服,每日2-3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④瑞格列奈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
作用特点:口服后药效维持6-8小时。
服药方法:通常在餐前15分钟以内服用本品,并且服用后必须进食,每日2-3次(具体剂量依据医嘱)。
综上所述,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繁多,若使用时间不对的话,不仅会导致血糖波动性较大,甚至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威胁生命安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熟练掌握自己所口服的降糖药的规范使用方法。
想要获取更多健康科普小知识,可以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
提醒“糖友”:服用降糖药需遵循5个用药原则,否则易加重病情
提到糖尿病大家都十分熟悉,这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性很大,作为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病情,基本都需要通过用药来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使治疗得到更好的效果,患者在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只有科学、合理的用药,才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1、要遵循医嘱用药
同为糖尿病患者,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不同,用药方案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在用药方面,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更改药量及服用时间,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
此外,糖尿病目前是无法彻底治愈的,患者应坚持用药,不可因血糖降低就擅自停药,否则只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2、用药应循序渐进,从小剂量开始
无论是被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还是需更换药物的患者,在刚开始用药时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如果小剂量的药物无法控制好血糖,再考虑逐渐增加药量,直至能控制好血糖为止。
用药切忌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否则降糖过快,有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3、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联合用药
不少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有肥胖的问题,如果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可以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类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体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可辅助降低体重,从而帮助更好的控制血糖,该药物更适合于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4、用药的同时不可忽略饮食与运动调理
糖尿病患者固然需要规律用药,但饮食、运动方面的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可以将血糖控制得更好。
患者在生活中要控制好饮食,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此外也要多运动,如坚持跑步、快走、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减肥、降脂,从而达到辅助降低血糖的目的。
5、若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其中大多患者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控制好血糖,既方便又经济。
但也有一些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下可选择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在血糖稳定后,可恢复口服药物的方式。此外,如果是一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血糖,因此,如何正确的用药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
此外,用药期间还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随时关注自己血糖的变化,若是血糖发生明显波动的,也要及时就诊,不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