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低血糖诊断标准(糖尿病低血糖诊断最新标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识别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识别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是在应用降糖药治疗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所以加强低血糖的管理意识,对我们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 什么是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mo/L时,即为低血糖。2. 生活中应该怎样识别低血糖?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症状,通常糖尿病患者会有以下临床表现,比如心慌、出汗、饥饿感等。但临床上也经常遇到老年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的反应很不典型,多表现为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严重时可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问题发生。(via 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低血糖也有大学问

糖友大多数时候总是担心自己血糖过高,殊不知低血糖也是患者长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制约因素,而严重低血糖可导致难以忍受的不适、跌倒、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正常血糖值:空腹静脉血糖:3.9~6.1mmol/L。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 就属低血糖范畴。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低血糖症状

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以至于被误诊(曾有报道因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因行为异常被误诊为精神病发作等)。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分类

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严重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及时处理。

哪些因素易致低血糖出现?有何预防对策?

1.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应用DPP-4 抑制剂和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

——对策: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

2.病情:1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功能趋于衰竭,血糖波动大,易忽高忽低;合并较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一些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由于其自身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此阶段易出现低血糖

——对策:密切监测血糖,充分评估病情,调整血糖控制目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更改方案。

3. 生活习惯1——用药后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对策: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3. 生活习惯2——运动量增加

——对策: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或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3. 生活习惯3——过量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对策: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低血糖的处理

1. 立即食用下列一种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 饮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 饮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 饮150-200ml果汁或可乐
  • 吃1-2汤匙蜂蜜
  • 吃2-3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

2. 15-20分钟后,重复测血糖1次,如血糖仍未上升,或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服前述糖类食品1次。

3. 严重低血糖应急处理

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如昏迷、神志不清时,切勿强行喂食,家属应立即呼叫医疗机构紧急援助或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不要超这个标准!血糖低,3大原因得注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周末的阳光明媚,街头的花草在微风中摇曳,空气清新,正是喝茶的好时光。

李晓峰,上海某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刚刚结束了一周繁忙的工作,约上了几位朋友,计划在周末的午后喝上一壶清茶,悠闲地聊聊生活、分享一下创意灵感。

他刚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衬衫,准备出门,手机却突然响了,是朋友发来的消息:“茶楼位置已经定好了,等你!”李晓峰笑了笑,心里想着,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

然而,没过多久,一阵腹痛让他蹙起了眉头。这种疼痛并不陌生,曾经经历过几次腹泻的他很清楚,应该是吃了什么不洁的食物引起的。

他开始感到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紧接着是急迫的腹泻。以为自己可能只是“中个招”,李晓峰决定先去茶楼见见朋友再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情况越来越糟,腹泻更加严重,感觉浑身无力,头晕目眩。朋友们见状,赶紧将他送到了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李晓峰的血糖水平异常低,处于低血糖的状态。

更令人吃惊的是,医生还告诉他,这种低血糖的症状并不是由胃肠道问题引起的,而是与他长期忽视的糖尿病有关。

“低血糖?怎么会呢?我每天都在控制饮食,按时吃药,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李晓峰很困惑。的确,他有糖尿病,已经有好几年了。

按照医生的建议,他平时会控制甜食摄入,定时服用降糖药物,定期检测血糖,生活上也算是小心翼翼。然而,这一次的低血糖却让他措手不及。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他们做了一些突然的生活改变,或未能妥善处理日常血糖控制时。

李晓峰开始意识到,糖尿病并不像他之前想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吃药”问题。低血糖的危险性远超他的想象,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并不像他平时所关注的饮食、药物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几天,李晓峰开始仔细了解低血糖的真正原因和应对策略,而这一切都与他未曾重视的健康细节密切相关。

李晓峰并不算胖,身材保持得还不错,平时有时候会去健身房跑步或者做些瑜伽。

他总认为适当的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对糖尿病的控制更是有帮助。然而,运动过量,却可能是导致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因为担心血糖过高而选择进行过量的运动,以此来促进血糖的消耗。然而,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发“反效果”。

过度运动导致的肌肉能量消耗较大,肝脏无法及时调节血糖的释放,从而导致低血糖。

运动过多时,血糖消耗快,而补充的速度却无法赶上消耗的速度,最终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根据一项临床研究,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过量运动后,血糖水平出现过低的情况。

对于李晓峰来说,尽管他并非健身狂人,但偶尔过于激烈的运动确实对他产生了影响。

过度运动,尤其是在没有适当补充能量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身体进入“糖分匮乏”的状态,从而诱发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药物使用至关重要,然而,药物剂量的不当调整也可能是引发低血糖的“罪魁祸首”。李晓峰每天按时服用降糖药,然而,他却忽略了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剂量问题。

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的剂量,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

然而,如果在没有仔细监测血糖的情况下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降糖药物中的胰岛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过低。

李晓峰的降糖药物中含有一种常见的胰岛素促分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降血糖。

然而,如果李晓峰没有根据自己的饮食情况、运动强度等调整药物剂量,他的血糖水平就有可能出现过度下降。

根据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药物使用的研究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药物剂量调整不当而引发低血糖事件。

李晓峰意识到,自己可能在某些时段调整药物剂量过快,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过高,进而引发低血糖症状。

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必须要非常小心,不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还要时刻监测血糖水平,确保药物剂量的调整是与身体状况相匹配的。

饮食的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李晓峰的饮食习惯向来注重低糖低脂,蔬菜水果摄入充足,避免过多食用甜品。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饮食的配比和摄入时间同样会对血糖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不仅仅是避免吃糖那么简单,关键在于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及饮食的时间安排。

如果长时间没有进食,血糖很可能会出现过低的现象。而如果餐后没有及时补充适当的糖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过高时,就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李晓峰并不怎么重视自己餐后的饮食搭配,特别是在外面应酬时,常常是匆匆忙忙吃了点东西便离开。

然而,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在长期积累下导致血糖的波动,甚至直接引发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关注的是高血糖,害怕血糖过高带来的并发症,然而,低血糖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

低血糖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性反应,包括头晕、心悸、出汗、甚至昏迷,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研究显示,低血糖的发生率在糖尿病患者中是一个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当患者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时,低血糖的风险大大增加。

对于李晓峰来说,虽然他没有意识到低血糖的严重性,但通过这次事件,他对低血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控制血糖的关键不仅仅是避免血糖过高,低血糖的预防同样重要。

那么,如何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定期监测血糖,科学安排运动与饮食,合理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空腹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在运动和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要格外小心,不仅要保证餐后的糖分摄入,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血糖下降过快。

李晓峰的经历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不仅仅是血糖水平的控制,还要充分考虑饮食、运动和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全面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确保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叶琴玉,张慧英,官小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9):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