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古方(糖尿病古方中药方剂)

经方之家 0
文章目录:

二冬汤(古代经典名方1080)治糖尿病妙方

二冬汤出自《医学心悟》卷三。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上消,渴而多饮;肺热咳嗽,痰少等症。症见咳嗽痰少、口渴多饮、舌红、脉细数。

方中麦冬、天冬、花粉养阴清肺,生津润燥;黄芩、知母、荷叶清除肺热;人参、甘草补益肺气。全方扶正祛邪并用,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为辅。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百日咳、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阴虚咳嗽、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症。如糖尿病多饮多尿,加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咳而呕,加姜竹茹、枇杷叶;咳嗽不止,加前胡、百部、射干;气阴虚,加太子参、沙参;咳血,加白及、三七、仙鹤草等。

张仲景的一张古方,专为攻克糖尿病而设,90%因此重获希望

张仲景,被誉为“医圣”,其医学智慧与贡献为后世所传颂。在无数珍贵的药方中,为糖尿病患者留下了一剂良方。

这剂药方,经过精心配伍,包含了桃仁、桂枝、大黄、芒硝以及甘草等多味药材,共同协作,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我曾接诊过一位年仅四十的患者,他已被糖尿病困扰了两年之久。他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的口干口渴,饮水量异常增加,同时排尿也异常频繁。此外,他还饱受便秘的困扰。经过检查,他的空腹血糖高达10.3mmol/L,餐后血糖更是飙升到14.7mmol/L,这样的血糖水平无疑对他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他的精神状态也因此变得极差,显得疲惫不堪,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刻诊:患者口唇呈现出紫暗的色泽,显然异于常人。进一步观察其舌质,发现暗红明显,边缘还散布着瘀斑,这无疑是血瘀之象。再诊其脉象,沉涩之感尤为明显,这进一步印证了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

辩证:我认为患者之症源于胃火炽盛,其热能过强,灼伤体内阴血,致使阴血亏虚。同时,血脉因受热而涩滞,流动困难,难以畅通。这种胃热灼伤阴血、血脉涩滞难行的病理状态,正是导致患者当前病情的根本原因。

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我已然有了清晰的治疗思路。

于是,我拟方:黄芪以补气升阳,生地与麦冬共奏养阴生津之效,芒硝和甘草则能调和胃火,桃仁活血化瘀,玄参清热凉血。此方乃是在张仲景原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而来。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有对几味药材的详细记载。

其中,桃仁以其独特的药性,能够活血化瘀,畅通血脉;桂枝则具有通经活血的功效,能够引导气血运行,畅通经络;而大黄、芒硝与甘草这三味药材的组合,则能攻下阳明燥热,内结之邪,达到清热润燥、调和气血的目的。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欣喜地反馈,原本困扰他的口渴、尿频、便秘以及易怒等症状,均已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血糖检测,空腹血糖降至7.5mmol/L,餐后血糖也降到了9.1mmol/L,这一显著的成效让我们倍感欣慰。

鉴于治疗进展顺利,我们决定继续沿用当前的药方,让患者再服用一个月以巩固疗效。一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几乎完全消失,空腹血糖更是降到了理想的5.9mmol/L水平。

在治疗取得显著成效后,我特别叮嘱患者务必重视饮食调控,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我建议患者尽量避免依赖降糖药物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而是通过自然疗法来巩固健康。

两年后,我进行了回访,得知患者的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且没有复发。

养生堂今日播出:《古方新用巧降糖—补虚》

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仝小林

请您对照下图自查舌象,如果您的舌底符合下图中的一种舌象,说明您的微小血管或者大血管有可能出现了瘀滞的情况,如同时伴有血糖异常,一般已经到了糖尿病的中晚期,也就预示着并发症的出现。请继续关注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带来的《古方新用巧降糖—清热》。

中医把微小血管的病变称为络病,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皮肤病变都属于络病的范畴。络病分三个阶段:络滞、络瘀、络闭。分别对应疾病的轻、中、重度。可通过舌象图进行自我判断,三阶段用药也不同。

属于络病的并发症中有一个周围神经病变,是由末梢神经引起的,一般患者会有麻、木、凉的症状。针对这个情况,专家给了2个临床的经验方,一个泡脚方,一个是运动的方法。

中医把大血管的病变称为脉病,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足都属于脉病的范畴。脉病跟络病一样,也分为三个阶段:脉滞、脉瘀、脉闭。也可通过舌象进行自我判断,三阶段用药也不同。敬请收看本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