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形势(糖尿病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1、中国糖尿病的现状与隐忧:为什么糖尿病会成为“时代病”?
- 2、全球糖尿病患者32年增加6.3亿 联合国官员尼克·巴纳特瓦拉:这不是好现象|独家专访
- 3、全球超8亿成年人患糖尿病,30岁以上患者近六成未接受治疗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与隐忧:为什么糖尿病会成为“时代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患病率正在逐年攀升。
2024年11月20日,《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题为《Diabetes in China part 1: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揭示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背后的原因。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什么糖尿病会成为“时代病”,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一健康挑战。
@康复Therapy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2021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约5.29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5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上升至13.1亿。而在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突破1.18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2%。这种快速增长反映出中国人群在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上的改变正在显著影响公共健康。
令人震惊的是,与1980年相比,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从不足1%上升到如今的超过11%。这一数据的背后不仅仅是饮食结构的改变,更是城市化、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国迅速流行?糖尿病的高发和蔓延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主要的几个原因:
1. 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脂高糖的饮食、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以及长期的工作压力,都是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现代都市人群,越来越多的人依赖快餐和外卖,缺乏规律的运动,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升高。
2. 超重和肥胖的流行
体重增加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引发糖尿病。据统计,高BMI(体重指数)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
3. 年龄增长与老龄化
中国正面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素分泌功能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都会逐渐下降,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此外,很多老年人存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也进一步增加了患病风险。
4. 家族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糖尿病史,那么家族成员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增加。这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不仅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糖尿病并不仅仅是血糖高这么简单。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长期损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
-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也更大。
- 肾脏损害: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过滤功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甚至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 视力问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
- 神经病变: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四肢麻木、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动能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糖尿病形势,预防和管理糖尿病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
1.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均衡饮食不仅可以帮助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还能降低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
2. 保持规律的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骑车或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增加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肌肉的使用,帮助控制血糖。
3. 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维持健康体重非常重要。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减少体重,尤其是腹部的脂肪,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4. 定期监测血糖
对于有糖尿病高风险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尤其是家族中有糖尿病史、肥胖或者40岁以上的人群,更需要注意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5. 管理好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长期的压力和睡眠不足都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因此,学会管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面。
结语:共同应对糖尿病的挑战糖尿病的流行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更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每个人都应该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才能共同对抗糖尿病带来的威胁。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守护好自己的健康,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头条健康#健康##糖尿病#
全球糖尿病患者32年增加6.3亿 联合国官员尼克·巴纳特瓦拉:这不是好现象|独家专访
人物
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秘书处负责人尼克·巴纳特瓦拉。受访者供图
尼克·巴纳特瓦拉(Nick Banatvala),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秘书处负责人,曼彻斯特大学荣誉教授。巴纳特瓦拉曾担任英国卫生部全球事务主管,领导制定和实施了英国政府有史以来首个全球卫生战略。他还领导了一系列关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防治倡议。
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the UN Interagency Task Force on NCDs),由联合国秘书长2013年设立,工作组联合45个联合国系统机构和政府间组织,支持各国减轻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负担,使各国政府能制定和实施与更广泛的国家发展计划相一致的有效对策。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突破障碍,弥合差距” (“Breaking Barriers, Bridging Gaps”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从1990年的2亿人增加到2022年的8.3亿人。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患病率上升速度更快。
如何评估全球糖尿病形势?为何需要重视糖尿病?在防治方面,公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封面新闻独家对话联合国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机构间工作组秘书处负责人尼克·巴纳特瓦拉。
“全球糖尿病患者32年间增加6.3亿”
封面新闻: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如何评估当前全球糖尿病形势?为什么关注糖尿病如此重要?
巴纳特瓦拉:2024年11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糖尿病患者从1990年的2亿人增加到2022年的8.3亿人。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患病率上升速度更快。在32年的时间里,全球糖尿病患者增加了6.3亿,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可能导致死亡,给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WHO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糖尿病的死亡率一直在上升。2021年,糖尿病是160万人死亡的直接原因,47%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70岁之前。另外,53万肾脏疾病死亡由糖尿病引起,高血糖还导致约11%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我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联合国糖尿病日提供了一个提高人们对这一重大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认识的机会。但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这一问题,更应该思考如何采取行动,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并预防其发生,以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创新糖尿病药物和治疗方法”
封面新闻: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突破障碍,弥合差距”。您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巴纳特瓦拉: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降低患病风险、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障碍,我们需要突破这些障碍,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获得公平、全面、负担得起的优质治疗和护理。
首先,确保人们能获得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糖尿病的护理体系也应尽可能地覆盖每一个需要的人,而不受地域或经济条件的限制。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需要重视的环节。针对预防的措施不仅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还要赋予个人进行健康决策的能力。
此外,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糖尿病的科研工作中,应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通过持续研发,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在糖尿病患者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封面新闻:您如何评价近几年中国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表现?
巴纳特瓦拉:整个联合国系统都十分看重在糖尿病防治上的全球合作。作为联合国系统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分享各国的最佳实践。一些国家经常向我们询问其他国家抗击糖尿病经验。其中,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做法很感兴趣。
在我看来,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首先,中国政府在预防糖尿病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在降低肥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另外,中国在糖尿病患者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来进行管理。
我注意到,今年7月,中国国家卫健委联合其他13个部门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即到2030年,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这也表现了中国政府在抗击糖尿病方面的决心。
全球糖尿病的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尽管中国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
“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
封面新闻:糖尿病的部分成因与生活方式有关。您能给公众一些建议吗?
巴纳特瓦拉:我想明确的是,1型糖尿病是不可预防的,而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的,且2型糖尿病的病例占比最高。
我建议公众保证健康的饮食,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增强日常活动量;还需要减少酒精摄入,并且戒烟;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能减少糖尿病的风险,也能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我还想强调,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公众可以借此及时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起到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务必要遵循医生建议,按时用药,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并定期检查病情。
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管理,减少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全球超8亿成年人患糖尿病,30岁以上患者近六成未接受治疗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根据《柳叶刀》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超8亿,而一半以上人群未接受治疗。
最新研究显示,1990-2022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7%上升至14%,目前全球已有超8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几乎是此前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数据的两倍。该研究基于全球范围超过1000项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最新研究指出,在全球3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45亿人没有接受治疗,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占比高达59%;且全球糖尿病治疗呈现出区域不平等现象,中低收入国家的糖尿病治疗率停滞在较低水平,一些国家的治疗率仅有5%至10%,这与胰岛素等治疗药物的价格在这些国家难以负担有关。
《柳叶刀》去年发表的一项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13亿,未来30年内,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糖尿病是一种与血糖水平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损害心脏、血管、神经和其他器官。大多数成人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这与肥胖和不良饮食有关。
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4亿,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45年,将增加至1.74亿,防控形势严峻。然而在我国,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仍然不足。
根据11月14日最新发布的一份《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我国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尤其是对于糖尿病的死亡风险危害认知欠缺,且仅有不到一半公众知晓糖尿病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除了公众认知方面的科普仍待加强之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所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就是长期管理治疗。频繁的注射扎针,复杂的病程管理等,让未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望而却步,也影响了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依从性。
针对复杂的治疗过程,全球制药企业也在不断通过技术的研发迭代,应对患者依从性的挑战。例如,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研发的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诺和期)即将于今年11月底在中国商业上市,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标志着我国的胰岛素治疗也与全球同步迈入“周制剂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彭永德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胰岛素治疗直至目前仍是糖尿病管理路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基础胰岛素作为关键组成,正在从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加治疗持续性等方面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GLP-1类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制成功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根据一项最新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数据,礼来公司的GLP-1降糖药替尔泊肽在肥胖患者连续每周注射3年后,可将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94%。但此类药物的价格依然高昂,可及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