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尿是糖尿病吗(泡沫尿是糖尿病还是肾病)
得了糖尿病,小便会先“告诉”你!2大症状,别再后知后觉
说到“糖尿病”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随着经济及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随着上升。糖尿病被称之为“富贵病”,那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患病率也高了,在之前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患病率也没那么高。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一旦“染”便难以根治。除此之外,日常的饮食也是要格外的注意,一不小心“吃错”便会导致血糖上升。糖尿病是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不断的上升,但是那只是已确诊的人数,还有很多人还没有去检查自己的血糖是否正常。甚至很多已有糖尿病症状的患者,仍不知道自己已患有糖尿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说到糖尿病的症状相信大家都是略有耳闻的,足部溃烂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今天小护要告诉大家,尿液也是可以反应体内血糖是否正常的哦!
那尿液的哪些异常反应体内血糖上升呢?
尿液变多
说到糖尿病不禁让人想起它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说到“尿的多”很多朋友会将所有尿液增多都误以为是“肾脏问题”,往往会忽略了“糖尿病”的典型性症状。
很多人肯定会有所疑问,为什么糖尿病和尿液多都关系呢?那是因为,体内血糖升高后,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尿量可达到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到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内。
泡沫尿
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低,形成气泡较少。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气泡就会增多。就拿糖尿病来说,尿液中的血糖含量增高,尿液的酸碱性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尿液的表面张力也是会增加,便会形成泡沫尿。
在这还要告诉大家并不是是有泡沫尿都是糖尿病,如果泡沫较大或大小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短,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遇到泡沫尿也不要过度紧张过分猜疑,前往医院检查便知结果。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尿液的粘稠度上升。正常的尿液不会粘附在马桶壁,但是当体内血糖增高的时候,尿液会变得粘稠依附在马桶壁,流动性较差。这一点是很容易让人忽视的,因为小编完就冲厕所,很多人不会去过多的关注。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这些可能是糖尿病的发病“信号”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很多糖尿病人在发病前都出现过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发展成了糖尿病。今天我们请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聊聊糖尿病问题,看看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诱发因素和发病前的身体“信号”。
义诊活动现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给老人看病。供图
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健康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错综复杂,通常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紧密相关。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这四大类型。
瞿博主任表示:“一般说起糖尿病症状,大家都知道‘三多一少’,即饮水多、饮食多、小便多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也可能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如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感染、泡沫尿、四肢麻木或刺痛以及餐前低血糖等。”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乳酸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慢性并发症则包括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风险增加等。
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信号”
除了肥胖和遗传这些广为人知的因素外,瞿博主任特别提醒,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生理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糖尿病发病,需要大家格外留意:
1、餐前低血糖:出现餐前低血糖,很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出的预警信号。胰岛素抵抗会干扰身体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长此以往,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皮肤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会使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导致皮肤感染后伤口愈合变得困难。如果发现皮肤伤口总是迟迟不愈,一定要提高警惕。
3、腋窝和腹股沟黑棘皮改变: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黑棘皮改变,很可能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这也是糖尿病发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4、泡沫尿:正常尿液中很少会有泡沫,如果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糖尿病容易引发肾脏病变,所以泡沫尿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要点
瞿博主任强调,预防糖尿病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定期体检必不可少,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或高危人群,每年都要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选择低GI(葡萄糖指数)饮食,用全谷物、豆类代替精制米面,同时注意控制进食顺序,先吃蔬菜、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运动方面,每周保证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2次抗阻训练,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样且隐匿。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能够更敏锐地察觉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瞿博主任呼吁大家务必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牢牢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实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糖友排出泡沫尿,说明是糖尿病肾病?不一定,但需及时做这些检查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自己要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否则就有可能死于并发症,而在众多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中,糖尿病肾病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利用出现了障碍,人体的血糖值失控,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就会使肾脏发生病变,因为肾脏是人体产生尿液的地方,肾脏出现了问题之后排尿功能就会受影响。
那么,糖尿病人排出了泡沫尿之后就代表患了糖尿病肾病吗?
答案是不一定。
糖尿病患者排出泡沫尿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喝水,导致身体缺乏水分,尿液过度浓缩之后引起,也有可能是经过剧烈运动,身体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使身体缺水引起。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排尿的时候没有注意体位,再加上尿液里面的糖分比较多,导致尿液的张力变大而排出泡沫尿,患者可以在尿后观察一下泡沫的消散速度。
如果在短时间内消散就无需过度紧张,如果发现泡沫尿的量比较大,长时间无法消散,就要警惕是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损害,尿液里面的蛋白以及糖分含量过高,使泡沫量剧增,并且难以迅速消散。
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排出泡沫尿之后,最好是做个血糖测试,如果发现血糖值没有被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要加强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按时、按量的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来调控血糖值。
如果血糖值仍然居高不下,泡沫尿的情况仍然存在,下一步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以下5种检查。
一、尿糖定性
尿糖定性试验属于尿常规之中的一个指标,它的检查方法非常简单。因为糖尿病肾病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所以通过尿糖定性检查就可以明确判断出患者的尿糖值,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白蛋白排泄率可以诊断出早期糖尿病肾病,还可以明确糖尿病分期,在检查的时候需要收集患者的24小时尿液,测定患者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如果尿白蛋白的排泄量超过30-299mg/24h,就要警惕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损害,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肾病。
三、尿沉渣
尿沉渣可以检查到尿液里面的有形成分,通过尿沉渣检查可以断送泌尿系统疾病,也可以了解其中是否有过量的红、白细胞,如果发现白蛋白的含量增加,就有可能是患者的肾脏受到了损害,无法更好的过度身体里面的蛋白,使其进入尿液之中被排泄到体外。
四、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患者检查尿素氮、肌酐两个方面,可以了解到肾脏功能以及人体的尿酸代谢情况。因为尿素氮就是人体里面尿素的含量,而尿素属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肌酸的代谢产物是肌酐,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肌酐以及尿素氮的值都会相应升高。
五、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肾脏的体积变大,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超过正常值就要警惕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就要警惕患者已经有患上尿毒症的可能性。
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现自己排出了泡沫尿,下一步就要到医院接受以上五种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诊断出肾脏是否受到了损害,如果确诊患上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要根据肾病的分期来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同样要做到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要加强饮食调养来控制好血糖以及血压,使肾脏受到的损害减轻,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如果病情已经进入了终末期,患者就有必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如果有机会遇到合适的肾源,也可以通过肾脏移植来帮助中规中矩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