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大米(糖尿病 大米 生重)
糖尿病人吃米饭经验分享:6种特制米饭,稳定血糖可口又美味!
米饭是我们最主要的一种主食,很多糖尿病人为了控制血糖,往往会减少或者不吃米饭,这样做看似减少了血糖的摄入,实际上人体所需要的热量65%需要由米饭来提供,所以不吃米饭反而会扰乱机体糖代谢,引起低血糖及血糖的波动,还会导致身体缺乏其它必需的营养成分。
其实在做米饭时加入一些配料,就可以降低米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而且吃起来也更加美味可口,不少糖友这样做了从中受益,这里推荐几种适合糖尿病人吃的“特制米饭”。
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与米饭配在一起可以减慢米饭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增强米饭的营养价值,比如黄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黑豆则富含抗氧化剂和铁元素;而芸豆则含有大量钙元素。
第二种:杂粮米饭。与传统大米相比,杂粮中富含更多维生素E,、B族维生素及硒等微量元素,并且碳水化合物释放速度较慢以及低GI值特点都能够带来长时间稳定血糖的作用。做米饭时可以加上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小米、燕麦、薏米等做成杂粮米饭。
第三种:豆浆米饭。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升糖指数很低,用豆浆代替水与大米混合后做成的豆浆米饭,既可保持原本米饭应有的口感和香气,还能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茶水做出来的米饭颜色略微发黄,并且带有淡淡的芳香味道,口感很特别,而且由于茶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比如儿茶素等,能够抑制淀粉类食物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对稳定餐后血糖很有帮助。
第五种:红薯米饭。红薯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米饭的一半,且属于不易消化的直链淀粉,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内环境,还富含钾、铁、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与大米参杂在一起做成米饭,既可满足每天要吃薯类食物的营养要求,对稳定控制血糖也有积极的帮助,与之类似的土豆米饭、南瓜米饭、山药米饭都是不错的做法。
比如做米饭时加上点胡萝卜丁,胡萝卜富含的膳食纤维和β-胡萝卜素,能够降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还能够增加体内抵抗氧化剂含量并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胰岛素分泌、帮助机体更好地调节稳定血糖水平。也可以用西红柿、菠菜、芹菜等做成蔬菜米饭,菜饭一起吃本就是延缓血糖吸收的方法之一。
你学会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别忘了点击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习交流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米饭这样做这样吃,饭后血糖就不再高了!
语:白米饭是升糖"大户",但糖友并非完全不能吃。科学证实,通过特殊处理,普通大米也能变身"低GI主食"。今天教您3招米饭改造法,既保留美味又不惧血糖飙升!一、为什么白米饭升糖快?
普通大米(尤其是粳米)含大量支链淀粉,这种淀粉结构松散,极易被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刚煮好的米饭GI值高达83(>70即属高GI食物),相当于直接喝糖水!
关键数据:
- 100g熟米饭≈30g碳水化合物
- 常规煮法血糖峰值出现在餐后45分钟
- 冷藏处理后可延迟峰值至90分钟
二、科学降糖3步法(附实操食谱)▶ 第1招:冷藏冷冻魔法
原理:4℃冷藏24小时或-20℃冷冻12小时,淀粉分子重组形成抗性淀粉(难消化型)
实验证据:
处理方式
抗性淀粉含量提升
GI值下降幅度
冷藏24小时
2.1倍
15%
冷冻12小时
3.3倍
25%
推荐吃法:
黄金组合饭(约130kcal/100g)
- 材料:籼米150g、饮用水180ml
- 步骤:
1️⃣ 电饭煲常规煮饭
2️⃣ 趁热翻松后分装小份
3️⃣ 冷藏24小时或密封冷冻12小时
4️⃣ 食用时隔水蒸10分钟(忌用微波直接解冻)
注意:
- 优先选择长粒籼米(直链淀粉含量>20%)
- 冷藏≤2天,冷冻≤7天
- 复热后2小时内吃完
▶ 第2招:微波炉改造术
原理:微波使淀粉分子构象改变,形成更稳定的抗消化结构
对比数据:
加热方式
淀粉消化速率
直接蒸煮
100%
冷藏 微波
62%
实操方案:
速食降糖饭(5分钟搞定)
- 取冷藏米饭100g表面喷水
- 覆盖微波专用纸
- 中高火加热90秒
- 搭配1勺苹果醋(可再降GI值12%)
▶ 第3招:黄金搭配公式
进食顺序实验:先吃蔬菜再吃米饭,餐后血糖波动降低36%
完美一餐组合:
膳食纤维盾牌(200g绿叶菜)
蛋白质缓冲层(80g鱼/豆腐)
碳水终局(80g处理过的米饭)
推荐食谱:
彩虹盖饭(总GI<55)
- 底层:生菜100g 紫甘蓝50g
- 中层:卤牛肉60g 炒蛋1个
- 顶层:微波复热米饭80g
- 淋汁:柠檬汁 橄榄油
三、这些误区要避开!
❌ 错误认知:
- "杂粮饭可以随便吃"(仍需控制总量)
- "米饭放凉就能降糖"(必须冷藏处理)
- "低GI大米无限量"(仍含等量碳水)
✅ 正确做法:
- 每餐主食≤100g熟重(约半碗)
- 每周不超过3次白米饭
- 搭配血糖监测(餐后2小时<7.8mmol/L)
四、终极解决方案
对于严格控糖者,推荐阶梯式替代方案:
1️⃣ 初期:白米→低GI米(如澳洲糖尿病专用米)
2️⃣ 中期:白米 30%杂粮(莜麦、黑米)
3️⃣ 后期:白米经冷冻处理 大量蔬菜
小贴士:将米饭捏成饭团冷冻,每次取1个(约50g),方便控量又保鲜!
互动提问:您试过哪种控糖米饭做法?欢迎分享您的独家妙招!
它是糖尿病的“易燃物”!煮饭时多加一物,脂肪少了、血糖稳了!
你知道吗?有一种身体状态堪称糖尿病“易燃物”,不仅会让糖尿病患者陷入控糖艰难、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还会让原本健康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4倍!这个“罪魁祸首”,大多数人身上都有——它就是肥胖!
当身上的脂肪过多时,会伤害胰岛β细胞,影响它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加快糖前期到糖尿病的速度,并且促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可怕的并发症。
研究证实,肥胖人群体重减少15%,就能减少患糖尿病风险以及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进展风险。那么,你是否属于肥胖人群呢?不妨通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来判断: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
如果BMI大于24,是超重;BMI大于28,是肥胖。
针对肥胖这一可怕的糖尿病“易燃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曾在节目中分享了三个帮助控糖控体重的法宝,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帮助大家控制血糖,还能逆转“恶性循环”,让大家远离糖尿病!
1法宝一:藜麦
藜麦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低脂、低升糖、低淀粉的优质主食。它可从以下3个方面帮助减重控血糖:
①富含异黄酮和维生素E:能促进糖、脂代谢和胰岛素分泌;
②总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3.4%:有利于调节血糖水平、保护心脏;
③煮熟后体积增加了3~4倍:能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量,更有利于我们减少脂肪堆积,保护胰岛β细胞。
但要注意的是,藜麦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果使用高温烹煮,会破坏这些营养物质。正确的烹饪方法应该是:
①首先将藜麦轻轻搓洗,再用清水浸泡1.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吸水;
②锅中加入凉水,放入泡好的藜麦,小火低温慢煮约半小时,煮至藜麦软糯透明即可;
③然后将煮熟的藜麦拌入提前做好的米饭、粥或沙拉中。
【小贴士】:藜麦虽好,但也要适量食用;有肾脏或心脏等疾病的人群,在吃藜麦的时候,需谨遵医嘱。
2法宝二:牛奶
牛奶有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全脂牛奶含胆固醇较高,脱脂牛奶是将牛奶中的脂肪脱去,含胆固醇较少。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不用喝完全脱脂的牛奶;而对于肥胖人群和糖友来说,更适合选择脱脂牛奶,因为摄入的脂肪少了,干扰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脂肪就少了,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但有些人觉得脱脂牛奶喝起来味道很淡不好喝,我们可以将1份全脂牛奶和6份脱脂牛奶兑起来,调制出好喝的低脂牛奶。
3法宝三:间歇性进食
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少食多餐,相反,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生物钟的规律来“间歇性进食”。
间歇性进食规则:每日三餐间隔4-6小时,晚餐与次日早餐要间隔10-12小时。
但感冒发烧等急性病发作时、有胃肠疾病的人、急性肝损伤的人,不适合这种进食方式,而需要适当地加餐补充营养。
今日小结
肥胖是糖尿病的“易燃物”,它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以及控糖难度,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我们可以通过藜麦、牛奶、间歇性进食这3个“法宝”,帮助减重控血糖,远离糖尿病!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