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三多一少是指)

熊猫医学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有哪些伴随症状?这4种症状,哪怕发现一种,都不要大意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与糖尿病打上交道。

自古以来,糖尿病就被称之为“富贵病”,这是因为这种慢性疾病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关系,特别是一些人不注意饮食、生活习惯不好,就很容易导致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那么关于糖尿病的伴随症状有哪些?大家是否了解过呢?为了更好地认识糖尿病,对这种慢性疾病进行更好的防治,大家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这4种伴随症状,哪怕发现一种,都不要大意。

1.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这种慢性疾病对体内的血管和神经,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这种影响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但是随着症状不断加重,患者体内的神经可能会出现病变。

临床上以末端的神经麻木为主,这是因为末端的小血管被高血糖影响,从而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压迫了周围的神经,使得神经出现麻木、疼痛等传导障碍,这就属于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2.皮肤破溃、死皮

皮肤是人体的屏障系统,皮肤可以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进行应答,从而保护身体内在的脏器。但是,有时候皮肤也会遭遇一些慢性疾病的困扰,比如说糖尿病。

皮肤的滋养需要血管提供营养、氧气,但是当血糖不断升高,血管被堵塞之后,血管就不能够给皮肤提供充足的营养、氧气,就会导致皮肤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最终使得皮肤出现溃烂、坏死等情况,以脚、手等部位的皮肤破溃为主,而且这种破溃迁延不愈,随着糖尿病不断加重,这种伴随症状会表现的更加严重。

3.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对小血管会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视觉系统在内的小血管,随着血糖浓度升高,对这些小血管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加剧。

在糖尿病患者的伴随症状中,视力下降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是以视网膜血管病变为主,通常患者不会有太直接的表现,因为没有疼痛,但是随着糖尿病不断加重,患者可能表现出视物不清,同时合并有其他的临床表现,这基本不难排除,就是糖尿病引起的。

4.皮肤瘙痒

皮肤出现瘙痒,跟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大关系。当糖尿病出现之后,血糖代谢这一块儿会出现异常,所以代谢废物会在身体内堆积,特别是通过皮肤毛孔排泄时,可能会对皮肤的毛孔造成堵塞,所以患者也会表现出皮肤瘙痒,伴随有皮肤红肿、疼痛等不适,这些也属于糖尿病的伴随症状。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6个症状说明血糖在报警!糖尿病该如何防治?

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被叫做富贵病,它开始变成一种世界流行病。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现代社会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让糖尿病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你是否还觉得糖尿病离你很遥远?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01

口腔问题

常见的糖尿病引起的口腔问题就是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牙龈炎等等,如果不适是因为口腔疾病导致的,那么就考虑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范畴。

02

四肢麻痹

如果平时出现了手腿麻痹或者阵痛的情况,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它们都属于糖尿病初期症状。此外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夜间小腿抽筋。

03

时常饥饿

饥饿感可以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一大特色,并且这个症状很有可能会一直伴随糖尿病患者。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突然表现出食欲大增,并且非常喜欢吃甜食的时候,那么此时就需要特别留意了,可能是身体出现糖尿病引起的症状。

04

体重减轻

当你没有运动,没有吃减肥药,体重却突然减轻的时候,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状。因为在糖尿病初期,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体重突然减轻。

05

口干舌燥

口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典型表现。一般平时不怎么喝水的人,现在突然间水杯不离手,这时就要当心了。

06

便秘腹泻

糖尿病初期症状有个特点,那就是腹泻之后便秘,便秘之后又腹泻,如此循环往复。倘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最好能够及时去医院确诊。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01

睡眠少或睡太多的人

经常熬夜、睡眠较少的人或睡得太多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研究普遍认为,这与胰岛素敏感性有关,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让生物钟紊乱,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02

久坐不动的人

久坐和不运动的人更容易被糖尿病找上。

研究发现,每天静坐时间超过3小时,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45%~89%。而长期不运动的人,身体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人也更容易长胖。

双重作用下,得糖尿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如果一整天就坐,即使下班去健身、锻炼,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会比正常人高。

03

乱吃饭的人

如果以下几点,你中招了,那就要小心了。

有事没事就出去撮一顿,尤其爱吃夜宵,吃完就睡;

无肉不欢,每餐都要有肉,油越多越好;

不爱吃蔬菜、水果;

偏爱重口的菜;

吃饭速度贼快;

主食从来不吃粗粮,每顿都是精米白面。

04

家人患糖尿病的人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不仅爸爸、爷爷,如果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姨妈、舅舅、表兄弟姐妹中有得糖尿病的,尤其家里有好几个糖尿病患者的人,都容易得糖尿病。

如何控制血糖

那么,要如何控制血糖呢?我们有一个策略叫做“五驾马车”:

1

糖尿病健康教育

第一驾马车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每一个糖尿病人包括他的家属,都应该去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这个疾病。

2

医学营养治疗

第二驾马车是医学营养治疗,主要指的是饮食上的管理,确定合理的总能量摄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理想体重。

3

运动治疗

第三驾马车是运动治疗,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

病情监测

第四驾马车是病情检测,一是要养成在家自己测量血糖的习惯,评估血糖管理是否良好。不仅要控制,更要控制达标,空腹血糖值小于7,餐后血糖值小于10是比较合理的血糖水平。

二是要注意定期筛查心、肾、眼等各个器官有无糖尿病引起的病变。

5

药物治疗

第五驾马车是药物治疗,对于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早期需要口服药物,晚期则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

来源: 约见名医

如何确诊一个人是否患糖尿病?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给人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血糖升高,就是患糖尿病了,真的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关于糖尿病,并非所有人所患的都是一类糖尿病,因为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也涉及到糖尿病的分型,并且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即使大家不学医,也应该牢记于心,帮助自己,也为了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1.监测血糖的标准

血糖是确诊糖尿病的直接手段,这种手段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测得患者的手指血,就能够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那么,测手指血糖到了什么标准,才能够确诊是否属于糖尿病呢?在这里提醒大家,两个关键的数值需要记住,一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没有摄入任何食物,这个时候测得的血糖水平为7.0mmol/L以上,那么可以肯定患者有患糖尿病。

另外,如果不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摄入食物之后,测得的血糖水平超过了11.1mmol/L,也可以得出患有糖尿病的诊断。这两个数值主要是血糖水平,大家在平时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患糖尿病。

2.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主要是降血糖,所以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糖飙升,进而出现糖尿病。

但是,糖尿病并非都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在临床上,糖尿病其实分为两类。为了更好地区分糖尿病,在诊断的时候,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所谓的I型糖尿病,就是指胰岛素绝对缺乏,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所谓的II型糖尿病,就是指血糖的水平升高,是因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而导致的。所以,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也是对糖尿病进行分型的重要依据。

3.判断是否有“三多一少”

谈及“三多一少”,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全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些表现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确诊方式。

所谓的“三多一少”,就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同时伴随有体重减轻,如果身体符合这样的趋势,基本也能够确诊糖尿病。结合血糖的监测,联合诊断可以得出更为精确的答案。虽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很多,但是希望大家记住。

另外,很多人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才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