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并心衰(糖尿病 心衰)
糖代谢紊乱可导致心功能恶化,别让糖尿病与心衰“双向奔赴”
糖友应尽早防心衰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 冯雪
糖尿病和心力衰竭都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二者常常“相伴而行”。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问题。“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这是许多专家都公认的观点。因此,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做好糖尿病管理,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衰十分重要。
01 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高达22%
心力衰竭已被公认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高达22%,且发病率不断上升。观察性研究一致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2~4倍,在≥6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甚至更高。即使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后,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的增加仍然存在。
此外,糖尿病与心衰之间往往“双向奔赴”。在几个大的队列研究中显示,6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新发糖尿病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
02 糖代谢紊乱可导致心功能恶化
糖尿病中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几个潜在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内钙稳态的改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增加和心肌能量底物改变,包括自由脂肪酸利用率增加、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和氧消耗增加,导致心脏效率降低。
尽管脂肪酸利用率增加,但甘油三酯和其他脂质代谢物(如神经酰胺、二酰甘油等)仍在糖尿病患者心肌中积累。这些心肌脂质和糖代谢紊乱越来越被认为是糖尿病相关心功能恶化的早期事件。最终,这些会导致适应不良的纤维化、微血管稀疏、脂肪毒性和一氧化氮可用性降低,导致进一步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03 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做一次心衰评估
在糖尿病患者中检测无症状心力衰竭的可用策略的实施并不理想,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检测一次利钠肽或高敏心肌肌钙蛋白,以确定心力衰竭最早阶段,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进展为症状性心衰。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阈值为:利钠肽≥50皮克/毫升、N末端利钠肽前体≥125皮克/毫升或高于通常参考上限(>99百分位)的任何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值。
04 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心衰风险
生活方式治疗是糖尿病中心力衰竭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减少酒精摄入并戒烟;避免过量的钾补充剂和钾盐替代品,限制高钾食品和饮料的摄入;饮食应根据热量需求、食物偏好、超重或肥胖的存在以及共病的疾病进行个性化定制。还应考虑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125千卡/100克)。适当增加蔬菜、适量的水果和全谷物、家禽、鱼类、低脂乳制品、豆类、非热带植物油和坚果的摄入;建议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因为它已被证明对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患者有益;体重减轻可改善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并可能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心力衰竭是降糖药物心血管预后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降低心力衰竭风险来看,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治疗应当坚持的主要原则包括不引起水钠潴留、适度降糖及不增加体重,不同降糖药物对心力衰竭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患者在进行降糖治疗时应当尽量选择有心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并且血糖控制的强度可能需要根据心力衰竭的阶段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整,需要密切监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wt11390@cnki.net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风险更高?小心被糖尿病伤了心
我们都知道血糖高危害多
但您知道
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心脏病吗?
警惕心脏病找上门
别让血糖伤了心脏!
糖尿病易引发心脏病
先来看看糖尿病患者血管是什么样的。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也被称为弥漫性多支病变。这样的血管,一旦出现动脉狭窄等问题,较难通过放置支架的方法解决。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风险更高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脏病风险更高,到底有多高呢?
糖尿病患者的心梗死亡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6倍;
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心梗的概率为40%;
糖尿病患者心衰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
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心梗,寿命会减少20%-30%;
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
既然糖尿病易引发心脏病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呢?
下面的四个生活中易操作的测试
帮您通过心率判断心梗风险
测试一
体位性低血压测试
测试方法:患者平躺休息15-30分钟后测量血压,而后在不拿掉血压计的情况下立刻站起来再次测量血压,记录两次测量的压差。
判断标准:差值可以表明血管的弹性情况。越健康的人,差值越小。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表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存在问题。
【温馨提示】
要警惕表现为眼前发黑、头晕和头痛的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如从蹲着到站起来,动作宜缓。
测试二
静息测试
测试方法:利用仪器测试平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速度。
判断标准:大部分人的心跳速度在每分钟60-70次之间,睡眠状况下约在50次左右。如果平静状态下心跳速度超过每分钟90次,就表明患上糖尿病性心脏病的风险较大。
测试三
运动后心率测试
测试方法:测试运动后的心率,并计算与静息心率的差值。
判断标准:运动后心率与静息心率几乎无变化,需警惕糖尿病性心脏病。另外,相同运动量下,心率越快的人,心脏功能越差。
测试四
心电图测试
心电图是较简单、方便,同时又能保证准确、无创的检查方式。
【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
除了心电图,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平板试验、CT和造影等检查了解心脏情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除了监测心率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下面这些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
健康生活方式
快快记好
一规律:一日生活规律化,用餐规律,作息规律,勿过度劳累,劳逸结合,不开夜车。
二戒除:即不抽烟、不酗酒。
三搭配和三平衡:三搭配,即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主副食搭配;三平衡,即酸性、碱性饮食平衡,营养平衡,热量平衡。
饮食要近“四黑”远“四白”:即常吃黑米、黑豆、黑木耳、黑芝麻,少吃白糖、白盐、白肥肉、白味精。
五大疗法结合进行:要进行文娱疗法、体育疗法、药物疗法、精神疗法、新知识疗法。
防“六淫”:即中医的观点,生活中预防急骤的气候变化,防止过度的“风、寒、暑、湿、燥、火”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避“七情”: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强烈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精神刺激所导致的疾病,保持心态平和。
八项检查:贯彻执行“早防、早诊、早治”,每半年至一年要做全面体检,如: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
综合:CCTV健康之路、糖尿病之友杂志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有糖尿病的人,服用列汀类药物时,要警惕心衰风险
有位患糖尿病的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他以前服用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还可以。但是从去年检查出心脏功能下降后,医生就把阿格列汀停掉了,让他改用了利拉鲁肽。但是利拉鲁肽需要注射给药,太麻烦了,他能不能换回阿格列汀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这样做,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不仅是控制血糖,同时还要减少心血管风险,而列汀类药物有可能增加心衰风险,尤其是他的心脏功能已经下降了,就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了。
列汀类药物也称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以减少人体中胰高血糖素样-1(GLP-1)的分解,延长其作用时间,依赖血糖浓度精准刺激胰岛素释放,而且可以减少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对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此类药物通过增加GLP-1的作用,还可以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可以降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而且相对来说,药效较为温和,低血糖风险低。不过随着用药的广泛,人们发现心衰患者在使用列汀类药物时,可能会增加潜在风险。
对于正常的健康心脏,列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能量代谢,减少脂肪酸氧化,理论上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衰竭的心脏,心肌细胞已经处于“饥饿”状态,列汀类药物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能量代谢紊乱,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
在2013年发表的SAVOR-TIMI53研究中发现,沙格列汀会增加心衰住院风险;2016年美国FDA要求沙格列汀与阿格列汀的说明书中添加黑框警告,提示心衰患者用药可能会增加住院风险。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的疾病风险,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所以治疗糖尿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还要注意对心血管的保护。
已经患有心力衰竭的人,或是没有心衰但有心衰高危因素(如肥胖、长期未受控制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等)不建议使用沙格列汀与阿格列汀,谨慎使用其他的列汀类药物。
推荐使用对心衰有明确获益的列净类药物(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还有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
需要注意是,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否定列汀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对于单纯血糖升高,没有心血管风险的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列汀仍然是一类有效、安全的降糖药物。可以与列净类、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联用,协同控制血糖。
对于有心衰或是心衰风险的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有明确心脏保护作用的药物,能带来更多的获益。列汀类药物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如果有其他降糖药物禁忌,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小剂量使用,同时要注意水肿、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的变化。
总结一下,列汀类药物是一类有效、安全的降糖药物,可以用于普通2型糖尿病的治疗。但是可能会增加心力衰竭的住院风险,合并心衰的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建议优先选择对心衰有益的其他降糖药物。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