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引起出血(糖尿病引起出血要警惕四种病)

中医眼底病刘叔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 眼底出血 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眼底的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眼底的硬性软性以及出现眼底新生血管破裂而导致的眼底出血。大多数都是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应该进行每3-6个月也可以定期眼底的筛查,做到早期发现眼底出血和眼底病变。

一旦有出血,血糖控制理想后可进行眼底激光的治疗来改善眼底出血的情况,预防出血加重的情况。如果一旦出现糖尿病眼底出血,这就意味着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要进行眼底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的筛查,每个月或每隔3-6个月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早期筛查。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先“上眼”(二)眼底出血怎么办?

糖尿病眼底病,主要表现是眼底出血。因为糖尿病影响眼底血液循环,导致眼底出血和眼底长血管膜(严重导致视网膜脱离)。

典型的眼底出血(也叫视网膜出血),开始为点状,圆形色暗红,边界不如微血管清楚,可吸收但可反复,当病变进行时出血斑的大小和数目增加,边缘可呈不规则或模糊,偶尔可呈条状或火焰状。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发生了视网膜病变

眼底出血并非独立的眼病,是许多眼病和全身疾病共同的特质,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因较多,如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炎症类疾病、视网膜脱离等。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现眼底出血立刻给予治疗。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出血常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形状呈圆形或舟状,上缘水平状或稍凹下。当网膜出血或网膜前出血穿破玻璃体膜或玻璃体的新生血管破裂时,就发生玻璃体出血,日久伴纤维增生,在纤维膜牵拉处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移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网膜出血或网膜前出血引发玻璃体出血

不同原因引起的眼底出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出现视网膜病变需要采用激光治疗,一种是局部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内血管或微血管瘤的渗漏。
  另一种是采用大面积光凝,破坏了外层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而这两层耗氧量最多,视网膜需氧量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视网膜变薄后,使得本来供给外层视网膜的来自脉络膜的氧,转而向视网膜内层弥散,提高了内层视网膜的氧分压,从而缓解了视网膜缺氧。
  总之,大范围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血流量减少,扩张的血管收缩,自主调节能力改善,小动脉也收缩,降低了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血管内压和跨壁压,血管渗漏减少,因而视网膜水肿减轻,组织缺氧缓解,新生血管退化。

激光治疗是减少眼底出血和长膜

一句话,激光治疗是减少眼底缺血的状态,从而减少出血和长膜。到了该做激光的时候,一定要做, 否则会越来越重。激光比较安全, 不算手术,仅仅是一个门诊治疗而已。有人担心做激光后病情加重,或者看东西发暗, 都是多虑。

当然,以上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止血抗凝、视网膜激光治疗等,对于恢复视力远不理想;中医可采取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姜黄、红花等。建议发现眼底出血后,患者及时到眼科或糖尿病医院中医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患者治疗过程中需饮食清淡,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糖尿病 眼底出血 有两种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眼内出血分两种情况,一个是单出期的出血,第二个是增值性的出血。

·如果是单纯性的出血,它对视力的影响虽然有,但是不会太大,病情还不是特别的严重。

·如果进入了增值期就会导致视力的丧失,这个时候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所以平时要多注意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眼病的出现。一旦出现了眼底出血的时候要及时的治疗,防止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