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人血糖高是糖尿病吗(血糖高是老年病吗)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请问舟医生丨血糖高就是得糖尿病了吗?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病例分析室

新城50岁的高女士今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超出正常值,但是超出不多,问日常该怎么办?

血糖高就是得糖尿病了吗?

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门诊主任医师史波英:高血糖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人群尽早干预是治疗关键,早干预可逆转

“我的空腹血糖是6.5mmol/L,稍微超过了正常范围,算不算是得了糖尿病?日常生活该注意什么?”家住新城中央御城的高女士近期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血糖超过标准,她有点不安,来电咨询。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门诊主任医师史波英介绍,“高血糖不等于糖尿病,它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血糖≧11.1mmol/L,且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

高血糖并不等同于糖尿病

不少血糖高的人群与高女士一样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到医院检测发现血糖高于正常值,被告知属于高血糖,那高血糖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呢?

史波英介绍,高血糖不等同于糖尿病。在具体界定到底是高血糖还是糖尿病时,需要先明确一个词“血糖标准”。正常人的空腹血糖范围是<6.1mmol/L,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7.8 mmol/L。“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糖即是测定的血糖值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它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伴随着长期的高血糖。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血糖都是糖尿病。高血糖只是一项检验结果,并不能作为疾病诊断。 ”

如果空腹血糖 ≥6.1mmol/L,但<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正常水平(<7.8 mmol/L),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如果空腹血糖值是正常的(<6.1 mmol/L),但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不属于正常,也不属于糖尿病,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代谢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史波英建议高女士去做一个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一下是否为糖尿病。

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可控可治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有人得了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分好几种类型: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占95%以上。 ”史波英说,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早期糖尿病,胰岛细胞还可以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用口服药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治疗。

史波英曾在门诊接收了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李先生,他得到及时干预后恢复了健康。李先生,今年32岁,身高171cm,体重91kg。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身体无任何不适,来门诊就诊。

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空腹血糖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腹部B超显示脂肪肝。史波英了解到,李先生从事办公室工作,下班回家饭后就在电脑前玩游戏,不爱运动,每天喝可乐,还嗜食肉、海鲜。结合各项检查指标,李先生被诊断为向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同时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

通过医生健康指导,李先生经过3个月的饮食干预、运动治疗,结合护肝药物后,体重降到75kg,腰围96cm,复查血糖正常,甘油三酯正常,肝功能正常。

这几类人是患糖尿病“高危人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暴饮暴食,喜欢吃高热量高糖的甜食,长期熬夜、失眠、少运动、怀孕、情绪激动等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那么,患糖尿病是何原因导致?

“原因有许多,主要因素包括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遗传因素,还有就是环境因素。 ”史波英介绍,只要符合下面一个或者以上因素的,可以被列入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其中包括年龄超过40岁,且血糖已超过正常范围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的;超重或者肥胖、工作久坐基本上不太运动的这一部分人;一级亲属当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有过妊娠糖尿病、巨大儿生产史的;平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有一些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有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长期应用一些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的人群。

有些人会认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其实不然。史波英介绍,现在青少年儿童的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这也成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果孩子超重或者肥胖,同时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过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一些疾病,例如黑棘皮病、高血压,或者女孩子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者妈妈在孕期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这部分青少年儿童也是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

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非常关键

“糖尿病人群当中有近一半没有能够得到及时诊断,进而病情发展严重。 ”史波英认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应引用中医“上医治未病”的理念,“也就是早期及时预防,这样的治疗手段要远远胜过于诊断之后的治疗。 ”

对于已筛查出具有高血糖趋势或者已经进入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如果仅有单纯的血糖升高,是不推荐服用药物治疗的,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血糖,甚至达到完全逆转病情的理想效果。

改变生活方式,最重要的饮食和运动。饮食上要有规律,尽量少油、少糖、少盐,要控制做饭做菜的量,避免为了节省吃光剩菜剩饭。如果是肥胖的人群,一定要适当减轻体重,建议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结合适当的力量训练。生活习惯上作息规律,安排合理的睡眠,忌烟酒。

史波英特别提醒:“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心理健康对改善糖尿病人的代谢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生活和工作压力特别大的人群,一定要通过比较好的社交活动或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 ”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老年人糖尿病多发,看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高,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据国家流行病学最新资料统计,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22%,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两位糖尿病患者。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呢?其实这跟身体的逐渐衰弱有关。我们身体里有一种细胞叫做β细胞,专门负责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但随着年龄的增加,β细胞逐渐衰退,分泌胰岛素的质和量也逐渐减退,就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正常人的血糖有一个标准,即:在空腹的时候,血糖小于6.1mmol/L;在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而糖尿病人的判定标准是:空腹血糖达到了7mmol/L及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了11.1mmol/L及以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血糖数值已经不正常,但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临界值,我们就称之为糖尿病的前期。

目前血糖正常的人会不会得糖尿病呢?事实上,对于糖尿病,我们能通过以下几点判断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

1.年龄在四十岁以上;

2.有过糖尿病前期的病史,即血糖曾超过正常值;

3.体重指数较大,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4kg/㎡;

4.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

6.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或冠心病史;

7.长期接受激素、靶向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

另外,如果出现典型的高血糖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以及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则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糖尿病主要分为四个类型: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老年患者通常以二型糖尿病居多,这种类型既有胰岛素分泌量的不足,还伴有胰岛素作用效率的降低,占现在所有糖尿病的80%左右。老年期血糖的增高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冠心病以及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采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的教育、饮食管理、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

采取了治疗措施以后,我们是不是都可以跟糖尿病说再见了呢?不是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包玉倩医生指出,“我们治疗糖尿病绝不能有这样一个误区,‘反正我吃药了,这个病肯定会好的。’不是这样的。我们不管你吃几种药,或者不吃药,或者是不是打胰岛素,我们要求的是糖尿病管理以后,血糖要到一定的目标值。”老年糖尿病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平均病程长,往往有多种并发症,治疗较为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早控制血糖含量,维护老年身体健康。

记者:殷志军、杨晓庆(实习)

编辑:宁平英

校对:焦旸越(实习)

审校:韦丽

这个常见病患者请注意,有老人阳后昏迷!“不建议春节期间探访未阳老人”热搜第一

正值新冠感染高峰

“阳”的市民较多

大多数人症状并不严重

一般5-7天就能康复

然而,依旧有部分人

在“阳”了之后会出现重症

甚至威胁生命

▽▽▽

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了解到

近期因新冠感染

而发展成重症的

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

大家千万要引起重视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了一位因新冠感染的2型糖尿病昏迷患者,患者为75岁。

据医生介绍,该老人有多年糖尿病史,平日里血糖控制不佳。因此,感染新冠后出现了严重的高血糖高钠血症,血糖超过43mmol/L(正常应为6mmol/L以下),血钠高达180mmol/L(正常应为135-145mmol/L),被送入抢救室抢救时已处于昏迷状态。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施晓红:患者平日里血糖控制得不是很好,这次进来主要是高渗高血糖的一个综合症。糖尿病相对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病死率是非常高的,能达到30%以上。

目前,经过医院急诊科和内分泌科团队的一系列治疗,患者已顺利转至住院部,病情出现明显好转,可以进食进水。

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

始终是新冠疫情中最脆弱的人群

这段时间

急诊科也遇到了

多例糖尿病相关的危重症患者

内分泌科主任 施晓红:在新冠感染期间,糖尿病患者除了采取比一般人更严格的防护措施,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免疫力,包括注意饮食控制、坚持用药和自我血糖监测。

专家提醒

在新冠得特殊时期

糖尿病患者

身边最好备有血糖仪

做好血糖监测很重要

“阳过”后这个动作会传播病毒

康复过程中

喉咙出现不适的市民不少

这不

因喉咙不适咳嗽

甚至咳痰不止的情况增多

随地吐痰现象有所增加了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咳嗽咳痰吐痰

还要讲究个礼仪才好

目前,已经证明痰液中含有的致病菌主要是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螺旋体等,也有可能可以检查出引起肺部寄生虫病的虫卵、幼虫等。

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办公室主任 曹晓颖:不要小看小小一口痰,里面细菌真的很多。有许多细菌、病毒、真菌跟着吐痰时飞沫喷出来,随后在空气中存活。如果还在新冠感染期间,还可能引起传播的。

对此,专家提示,咳嗽咳痰时,为了避免唾液飞溅,也避免污染双手,市民不妨随身携带“三样宝”:口罩、纸巾和保鲜袋。

专家:不建议春节期间探访未阳老人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量增大,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感染者,如何预防感染或二次感染?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教授表示,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较多,过年希望去看看家里长辈,建议家里有特殊高危人群的,尽量减少外出和拜年串门的机会,避免交叉感染。

冬春也是其他流感病毒高发的季节,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集。

提醒:

同住者感染,老人要赶紧测抗原

居家观察治疗时,如何处理老年病患的持续低烧?高龄患者在居家治疗有何注意事项?

郭建文说,通常来说,低烧(38摄氏度以下)是不需要用药的,但老人家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乃至去医院就诊和住院呢?

从临床上看,老人家感染后症状不会太明显,一般不会像儿童和青壮年人一样发高烧,可能仅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一点、不爱活动。这往往会给人造成情况不严重的错觉,实际上拖延一段时间后就诊,CT检查就发现情况已经很严重。

因此,要严密观察老人的精神状况和活动情况是否有变化。如果发现精神变差、比平时不爱动、不爱吃,比平时更嗜睡,那建议使用便携式血氧仪进行检测,血氧指标如果低于94,就要赶紧送去医院就诊,不要等到气促、口唇发紫、甚至走不了路了才送医院。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老年人的同住者已经感染,务必马上给老人测试抗原,一旦发现感染,可早期给予中药治疗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增加营养多休息,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这非常重要。

不少老人家平时身体比较好、基础疾病比较少,症状较轻,可以居家治疗。对这部分患者,郭建文有三点建议:一是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好血压、血糖,要定时测血压血糖,不可随意停药;二是不要为增加营养而暴饮暴食,饮食要均衡;再是根据咳嗽、腹泻、肌肉痛等情况,结合体质寒热,来选择对症的中成药。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建议找专业中医师指导辩证。

还有市民问是否需要给老人配备吸氧机,一般是不需要的,除非老人家平时有长期严重的心肺疾病,容易出现气促缺氧情况,备吸氧机则是有必要的。建议根据个人健康情况来选择应急的医药和医疗器械。

综合新闻坊、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珠江频道等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