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能恢复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治不好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作怪

不久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2019十大死亡原因。糖尿病意外首次进入前十,位列第九位。根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9年间,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显著增加了70%,其中男性死亡人数增加了8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3亿人,居世界首位,也就是大概10个人中就有一个。

为什么生活条件、医疗水平越来越好的今天,得糖尿病的人却在不断地增多?

在医学上,糖尿病是机体能量代谢异常从而导致血糖过高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其中有90%是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胰岛素抵抗。那么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人体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抵抗呢?

我们知道,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人们在餐后大量糖类进入血液使得血糖升高,这个时候胰岛β细胞开始大量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等组织和细胞,促进它们来吸收和利用血液里的糖类。

简单来说,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对血液里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响应变弱了。以肝脏为例,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无法响应胰岛素信号,使得胰岛素对肝糖元分解和葡萄糖异生的抑制效果减弱,从而引起血糖的上升;对于肌肉而言,会导致肌肉无法正常吸收血糖;在脂肪细胞中,胰岛素抵抗不仅会使得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而且会导致细胞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进而提高了血浆里自由脂肪酸的含量。

单纯的胰岛素抵抗并不一定会让人患上糖尿病,因为高血糖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结合了其他原因,例如肥胖、高血脂、炎症等因素损伤了胰岛β细胞,没有办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弱了,没办法把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于是人就会得2型糖尿病。

持续血糖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急性的糖尿病酮酸症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非酮症昏迷等;慢性的有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高血压、糖尿病足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2型糖尿病呢?

这就要从诱发胰岛素抵抗的成因说起:

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人体参与机体胰岛素响应的各个环节的任何一个基因出现了突变,例如胰岛素响应信号通路基因IR,IRS-1/2,PI3k和PKBα/β,糖代谢相关基因Glut1/4,GSK-3(α, β),GS等,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PPARγ,肥胖症相关基因leptin, leptin receptor, β3adrenergic receptor等,都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可遗传的家族性糖尿病。

除了遗传因素外,目前的科学研究认为,现代的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罪魁祸首。特别是肥胖,尤其是肚子肥(也叫腹型肥胖),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四倍多。再加上平时缺乏运动,饮食上经常摄入较多高脂高糖的食物(例如奶茶、油炸烧烤食品、各种饮料等),平时吸烟,年龄大于45岁,这些因素有一条或者多条,那么你的身体产生胰岛素抵抗甚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除了以上的因素外,一些药物的作用,例如类固醇类,抗精神病药物等的使用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们发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要预防2型糖尿病,首先要控制体重,可以简单计算一下自己的BMI值(等于体重(千克)处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值大于25就是超重,大于30就是肥胖了。预防糖尿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减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改变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同时要定期做体检,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等各项身体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如果不幸得了糖尿病,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血糖。

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糖尿病预防方法,这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当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此外有多种口服药物,针对胰岛素增敏、促胰岛素分泌、减少糖类摄入和促进糖的排出等不同的机理。

尽管存在胰岛素抵抗,皮下注射胰岛素仍是控制血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为发展成2型糖尿病后,控制血糖是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的根本手段,而病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可能已经受损,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但是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式并没有办法解决2型糖尿病的根本——胰岛素抵抗,也就没有办法治愈糖尿病。

多面手FGF21

200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具有逆转糖尿病潜力的蛋白质FGF21。它是人体固有的一种内分泌蛋白,主要由肝脏等组织器官所分泌,并参与了人体糖脂代谢的调节。对于糖尿病治疗来说,FGF21就像一个多面手:

FGF21可以促进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表达葡萄糖转运受体Glut1,并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它们摄取和氧化利用多余血糖。

FGF21可以作用大脑,让肥胖小鼠或者猴子的进食减少,在3个月时间内体重可以显著减少近20%,血脂也能大幅下降,治疗肥胖症也是一把好手。

更重要的是,FGF21能够对抗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FGF21与胰岛素联合用药能发挥1 1>2的作用。这对于晚期胰岛素都无法很好地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FGF21还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存活。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损伤,保护好这些细胞有助于遏制糖尿病进程的发展。

为了能让这种效果卓著的蛋白质进入到糖尿病治疗的行列中,科学家和各大医药公司都在努力。遗憾的是,目前为止FGF21相关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验研究都止步于一期。其根本原因在于FGF21天然蛋白质的稳定性很差,在体内没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近日,位于合肥科学岛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传来了好消息,科研人员运用一种能够研究蛋白质结构和稳定性的先进技术—核磁共振波谱学手段,解析了FGF21三维空间结构并分析出了它结构稳定性较低的原因。

研究人员使用蛋白质工程手段对FGF21的天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微小的改造,在不影响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获得了一个具有超高稳定性的FGF21新变体。糖尿病小鼠实验结果表明FGF21新变体在治疗肥胖小鼠的糖尿病实验中,具有优于FGF21降血糖、减体重和降低血清胰岛素的能力,并且能够完全地逆转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除了糖尿病以外,FGF21还具有治疗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等能力。随着科研人员等不断努力攻关,让我们期待它能够作为药物造福广大百姓的一天。

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来源: 中科院之声

糖尿病和不孕症背后的“隐形杀手”——胰岛素抵抗,是个什么鬼?

提起胰岛素,人们很容易将它和糖尿病联系起来,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高血糖的关系也很容易理解,但很多人也容易忽略胰岛素抵抗所带来的问题……

实际上,胰岛素抵抗不仅和糖尿病关系密切,它还和女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月经不调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相关。

但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存在,对于它的发生、监测一无所知,该怎么对付这个“隐形”的杀手呢?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测试仪

PART 1

胰岛素抵抗的真相

为什么胖人容易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个什么鬼?”这是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它的反应。

胰岛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内分泌激素之一,对维护身体血糖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衰弱了,胰岛细胞被迫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维持血糖的稳定。

打个比喻,就像快递员本来骑电动三轮车一天可以派送100件包裹,现在骑自行车一天只能派送10件包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快递中心只好派出10名快递员派送,长期以往,快递中心派不出足够的快递员,被迫爆仓。

为什么人体会发生胰岛素抵抗呢?胰岛素降血糖方法就是将葡萄糖搬运到脂肪细胞转化脂肪存储起来。

如果人体的脂肪组织内存储的脂肪过多,过度肥胖导致脂肪组织“爆仓”时,脂肪细胞就会拒收葡萄糖。脂肪合成途径受到抑制,血糖无处可去,胰岛分泌再多的胰岛素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把血糖降下来——这时就发生胰岛素抵抗。

除了遗传因素外,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最常见原因,而发生胰岛素抵抗后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又会进一步加剧肥胖,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胖人容易胰岛素抵抗,而减轻体重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关键。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测试仪

PART 2

胰岛素抵抗后果很严重

如何早期识别?

胰岛素抵抗造成的高胰岛素血症对健康危害极大,因为胰岛素不仅是降糖激素,它还有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糖原合成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它是高血压、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月经不调等“共同土壤”,甚至与引起女性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有密切关系。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超重和肥胖人群、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缺氧状态(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女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要警惕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可以从肥胖的症状来初步识别。胰岛素抵抗者的肥胖一般表现为腹型肥胖或内脏肥胖,腹型肥胖看起来四肢正常,而肚子较大,也称为“啤酒肚”,多见于男性。内脏肥胖可能外表看不出肥胖,但是内脏器官有较多脂肪沉积。

除了体型外,高危人群还可以需要去大医院的内分泌科做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HEC)技术的检查,这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但由于成本高、技术复杂,患者依从性差,临床用得比较少。

临床尚可通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释放试验等判断。通常,HOMA-IR >1,或胰岛素释放试验峰值提前或延后时,应警惕胰岛素抵抗的存在。

图:艾科·乐易捷2语音版血糖测试仪

PART 3

如何逆转胰岛素抵抗?

减重是关键

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重要原因,纠正胰岛素抵抗的最好办法减重,通过低糖低脂饮食、加强运动、降低体重到正常的BMI,可以大大减少身体对于胰岛素的需求,同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法降低胰岛素抵抗时,就只能借助于临床常用于T2DM患者的药物。药物主要有两类: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药物是胰岛素增敏剂,可使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减轻。

新型降血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GLP-1 RA)、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

通过内分泌科医生的对症治疗,综合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可以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

总的来说,即使胰岛素抵抗发生,也并非真正的“命中注定”,通过过减重等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我们依然有机会逆转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及血糖监测产品,请访问:艾康生物

糖尿病逆转关键之一:解决胰岛素抵抗!

如果你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视线模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等问题

欢迎来到上海同仁医院找邹大进教授咨询!!!


体重偏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高血糖的源头大多是因为有胰岛素抵抗,所以他们想要逆转糖尿病,就要解决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那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在大部分情况下,胰岛素抵抗主要是内脏脂肪捣的乱。内脏脂肪会释放出游离脂肪酸,而这些游离脂肪酸就像是一群 “小混混”,专门阻断胰岛素的信号传导。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胰岛素本来是钥匙,能顺利打开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这把锁,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可一旦有了胰岛素抵抗,这把锁就像是生锈了一样,钥匙插不进去,也就无法正常降血糖了。而造成这把锁 “生锈” 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游离脂肪酸在作祟。所以,要想解决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就得先把这些游离脂肪酸给 “收拾” 了。

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胰岛素抵抗呢?首先得明白,胰岛素抵抗并不是说体内没有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的降血糖效能下降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胰岛素分子可以降低 10 个葡萄糖分子。可要是有了胰岛素抵抗,一个胰岛素分子可能只能降低 1 个葡萄糖分子,甚至更少。这就意味着,虽然体内有大量的胰岛素,但它们却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血糖也就居高不下。

那怎么判断自己的胰岛素降血糖效能是不是下降了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指标可以参考:

  • 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 2.5 :这个指数是通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出来的,能直观地反映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如果这个指数大于 2.5,那很可能就意味着存在胰岛素抵抗。

  • 腰围超标 :男性的腰围大于 90 厘米,女性的腰围大于 85 厘米,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这往往是内脏脂肪过多的一个信号,而内脏脂肪过多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关系。
  • 腰围身高比大于 0.5 :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如果超标,就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 脂肪肝 :如果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有明显的脂肪肝,这也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标志。因为脂肪肝的形成往往与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 甘油三酯水平增高 :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一种,它的升高也常常与胰岛素抵抗相伴而行。

那要是确诊有胰岛素抵抗,该怎么治疗呢?其实,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地中海饮食 :这种饮食强调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等植物性食物,适量摄入鱼类、家禽、蛋类、奶酪和酸奶等动物性食物,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使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这种饮食模式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等指标。
  • 二甲双胍 :这是一种经典的降糖药,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 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抗阻训练也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如果能通过抗阻训练增加肌肉量 10% 以上,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升高 50%。

因为肌肉在利用葡萄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肌肉量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自然也会提高。所以,糖友们不妨把抗阻训练加入到日常锻炼计划中,比如举重、深蹲、俯卧撑等,循序渐进地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

总之,胰岛素抵抗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但它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积极地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治疗,完全有可能逆转胰岛素抵抗,逆转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