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苦瓜汁(糖尿病喝苦瓜汁的功效与作用)

刘医生健康百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常喝这五种饮料,医生:不仅解渴,稳定血糖也有帮助

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饮以命相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杯看似平常的饮料,就像是血糖的小小摇杆——推上去,血糖飙升;拉下来,血糖平稳。这个选择题,你答对了吗?

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就像是身体里安装了一个不听指挥的糖分管理员。它不是简单地"不能吃甜食"那么简单,而是体内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从而血糖升高。

虽然名字里有个"糖"字,但糖尿病并非由吃糖直接导致,就像"酒窝"并非由喝酒产生一样——这可能是最常见的误解之一。

李教授门诊中遇到一位65岁的张阿姨,糖尿病史10年,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但夏季来临后总觉得口渴,便开始大量饮用各种饮料解渴。

一个月后复查,她的空腹血糖从原来的6.2mmol/L升至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细问之下才发现,张阿姨每天都喝上几瓶各式果汁和碳酸饮料,认为"反正不加糖,喝多少都无所谓"。李教授意识到,正确选择饮料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哪些饮料呢?下面这五种不仅能解渴,还对稳定血糖有帮助:

白开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糖尿病患者的"液体黄金"。水是生命之源,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如此。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肾脏排出多余的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水者,百药之王,万物之本",这句古训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充分证实。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天饮水量增加500ml,可使血糖水平下降约3-5%。

无糖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清代名医叶天士曾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茶性苦寒,能降火消痰,利水通淋。

"现代研究表明,长期适量饮用绿茶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不饮茶者平均低0.3%。唐代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如今看来,这位"神农氏"确实慧眼识珠。

苦瓜汁:苦口良药,这话用在苦瓜身上再合适不过。苦瓜中含有一种被称为"植物胰岛素"的物质,能够模拟胰岛素的部分功能,帮助降低血糖。

北宋《本草图经》记载苦瓜"主治热毒、消渴","消渴"正是古代医书中对糖尿病症状的描述。

一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表明,连续饮用30天苦瓜汁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1.2mmol/L。它的苦味确实需要一些勇气去克服,就像鲁迅先生所言:"愈是困难,愈要做去。"

酸奶(无糖):酸奶中的益生菌能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道炎症,间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益生菌还能参与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这些物质有助于调节血糖。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曾赞美发酵食品"经过时间洗礼,别有一番风味",酸奶正是如此。必须选择无添加糖的原味酸奶,那些添加了水果、果酱的"水果酸奶"往往含糖量惊人,一杯可能相当于5-6块方糖!

菊花茶:传统中医认为,菊花性凉,能清热解毒。现代研究发现,菊花中的黄酮类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幽人不饮牛饼酒,贮得菊花三百石。"可见古人对菊花茶的喜爱。一项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的研究表明,菊花茶能够轻微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尤为有益。

饮料选择只是血糖管理的一部分。合理的饮水习惯同样重要。如同园丁照料珍贵的花朵,我们应该有规律地给身体补充水分,而不是等到极度口渴时才猛灌。

最好的饮水节奏是每1-2小时少量多次,尤其是在餐前30分钟饮水,能够增加饱腹感,避免进食过量。

糖尿病患者还需警惕市面上各种"零糖"、"无糖"饮料的陷阱。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和宣传迷惑了双眼!很多所谓"零糖"饮料虽然不含蔗糖,但添加了大量代糖,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这些代糖虽然不直接升高血糖,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平衡,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正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所说:"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苦",这些饮料就是如此。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很多智慧,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印证。

以五味子泡水为例,古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现代研究发现它确实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帮助稳定血糖。

这让人不禁想起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的感慨:"古人之智慧,如同星辰,历经千年依然闪烁光芒。"

糖尿病患者的饮料选择,看似是小事,实则关乎血糖控制的大局。

正如莫言在《生死疲劳》中所写:"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一杯正确的饮料,就像是给血糖调控系统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缓冲器,帮助我们在血糖波动的海洋中平稳航行

理想的饮水量应当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天应饮水1500-2000毫升。

如果你有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饮水量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

最重要的是,养成科学的饮水习惯,远离含糖饮料,血糖稳定自然不再是难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饮食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第14卷第3期

3. 《传统饮品对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年第28卷第5期

糖尿病喝秋葵水、苦瓜水能降血糖吗?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三要诀

我们都知道患有了糖尿病,吃药控制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运动和饮食来辅助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而且糖尿病血糖升高主要体现在进食后,所以饮食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常常会问:这个东西可不可以吃?可以吃多少?而在网络上对于这方面的说法也就越来越多,还会有一些所谓的偏方,比如网络上有“喝秋葵水、苦瓜水可以降血糖”的说法,那么到底真相如何呢?

首先让我们认识蔬菜与血糖的关系

其实,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中,我们就经常会提到要多吃蔬菜,为什么呢?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而秋葵与苦瓜同样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对于血糖管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膳食纤维是无法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质,可以分成水溶性与非水溶性两种。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因为能溶于水,因此可以在肠胃道中形成胶状或具有黏性的物质,可以延缓消化的速度,让糖类吸收速率较慢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而且,蔬菜本身所提供的植物生化素对于血糖控制的确有帮助,比如研究证实,由秋葵萃取出的杨梅素能增加肌肉细胞吸收血糖,改善高血糖问题;山苦瓜中的苦瓜苷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血糖的效果,而且有研究称苦瓜是唯一被证实,可以直接降血糖的食物。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出于动物实验阶段,而且实验所用的食物来源也都有差别,最重要的是用于实验的物质都是秋葵和苦瓜的萃取物,也就是说单纯吃这两种食材并不一定能起到效果,如果想起到效果,可能需要每次吃很多,才能达到起效的量。因此,对于这两种食物对于降糖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降糖效果无法断言。

秋葵水、苦瓜水到底可不可以控制血糖?

而网络上盛传喝秋葵水、苦瓜水降血糖的偏方,其实只是利用的秋葵、苦瓜含有丰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特性,并且把含有植物生化素的研究组合在一起,推断的所谓的降糖偏方,效果无法证实的,只能说具有一定的养生作用!而且只把秋葵与苦瓜浸泡在水里,实在有点可惜,不如整条食用,获取完整养分,更能达到期望中的效果喔!

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三要诀

1、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均衡饮食是维持健康的基础,糖尿病患的饮食照顾更是如此,每天饮食应包括:全谷杂粮类、豆鱼蛋肉类、乳品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与坚果种子类,并根据个人年龄、性别和活动强度,找出最合适自己的热量需求及建议份数。

2、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摄取量: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食物进入肠道的时间,增加饱足感,也能延缓糖类吸收,协助血糖的稳定。常见富含水溶性纤维质的食物,包括苦瓜、秋葵、木耳、蒟蒻、海带等。

3、减糖、控糖是关键: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糖”,为身体主要的能源;而糖通常是指吃起来具有甜味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或双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对血糖影响较大。糖尿病患者应与营养师讨论每天可以食用的总糖量,在摄取热量和营养素的同时,维持血糖值的稳定度的前提下,一样也能够享受美食!

最后还是要再三提醒大家,目前并没有可以根治糖尿病的食物,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以最常见的二型糖尿病来说,当前医界的共识是:饮食控制、运动、血糖药物多管齐下。为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病情,糖尿病患者务必咨询营养师或医生,获得个性化的饮食建议,才是对病情控制最有利的。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常喝这5种饮料,医生建议:不仅解渴,稳定血糖也有帮助

"口渴不能喝饮料",这句话成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心头痛。炎炎夏日,看着家人畅饮各种饮品,而自己只能抿一口白开水,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

很多糖友甚至感叹:"得了糖尿病,喝水都得小心翼翼。"但北京协和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表示,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有饮料选择的自由,有些饮品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稳定血糖。

那么,哪些饮料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这些饮料为什么能帮助稳定血糖?喝多少量才不会影响血糖控制?这些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健康密码。

在探讨具体饮料前,我们先了解一个基本事实:糖尿病患者需要足够的水分摄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指南建议,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毫升。当血糖升高时,肾脏会试图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多余的糖分,这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容易出现脱水状态。

很多糖友担心饮料会影响血糖,只敢喝白开水,其实这种想法过于保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表明,适当选择低糖或无糖饮料,不仅可以增加水分摄入的多样性,还能补充部分有益营养素,对血糖控制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5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饮品,这些饮品不仅能解渴,还可能对稳定血糖有所帮助。

第一种:菊花茶

菊花茶是中国传统的保健饮品,深受老百姓喜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中医专家指出,菊花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菊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菊花中的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该研究对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天饮用菊花茶(3克干菊花)的实验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6mmol/L,优于对照组。

菊花茶的饮用方法也很简单:取3-5克干菊花,用90℃左右的热水冲泡,加盖焖3-5分钟即可饮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内分泌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喝1-2杯菊花茶,最好在两餐之间饮用,不要加糖。

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偏寒的糖友应适量饮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同时,服用降压药的糖尿病患者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饮用菊花茶,因为菊花有轻微降压作用,可能与降压药产生协同效应。

第二种:苦瓜汁

"良药苦口",这句话在苦瓜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苦瓜以其独特的苦味闻名,却是糖尿病患者的好朋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团队研究发现,苦瓜中含有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物质,称为"植物胰岛素",能够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023年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苦瓜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降糖作用: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等。

该研究对150名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干预,每天饮用100ml新鲜苦瓜汁的实验组,在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0.4%。

制作苦瓜汁时,可以将新鲜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入适量水一起放入榨汁机中榨汁。考虑到苦瓜的苦味较重,可以添加少量黄瓜或西芹一起榨汁,减轻苦味,提高口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提醒,苦瓜虽好,但也不宜过量。每天饮用苦瓜汁不宜超过200ml,且最好在餐前30分钟饮用,以发挥最佳降糖效果。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第三种:桑叶茶

桑叶在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被誉为"凉茶之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证实,桑叶中含有一种称为"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成分,这种物质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餐前饮用桑叶茶的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峰值比不饮用者平均低1.7mmol/L。这一结果表明,桑叶茶确实具有一定的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制作桑叶茶也非常简单:取5-8克干桑叶,用沸水冲泡,盖上杯盖焖10分钟左右即可。北京协和医院的营养师建议,桑叶茶最好在餐前15-30分钟饮用,以充分发挥其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桑叶茶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正在服用降压药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此外,孕妇和经期女性应避免饮用桑叶茶,以免影响健康。

第四种:乌龙茶

乌龙茶作为半发酵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风味独特,深受茶友喜爱。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表明,乌龙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茶黄素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血糖的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内分泌科团队2024年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长期适量饮用乌龙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不饮茶者。该研究分析认为,乌龙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来发挥降糖作用。

冲泡乌龙茶时,水温以90-95℃为佳,第一泡冲泡时间约30秒,之后每泡可适当延长时间。浙江大学茶学研究所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饮用乌龙茶的量控制在3-5克干茶叶(约300-500ml茶水),最好在两餐之间饮用,避免空腹或睡前饮用。

需要提醒的是,乌龙茶中含有咖啡因,对咖啡因敏感或有失眠问题的糖友应避免在下午4点后饮用。同时,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患者应适量饮用,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第五种:苹果醋饮料

苹果醋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健康饮品的新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发现,苹果醋中含有大量有机酸(主要是醋酸)和多酚类物质,这些成分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每天饮用15ml苹果醋(稀释成150ml饮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8周后空腹血糖平均降低了0.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了1.2mmol/L。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醋酸可能通过延缓胃排空速度、抑制淀粉酶活性等机制来降低餐后血糖上升幅度。

使用苹果醋时,千万不要直接饮用原液,应将15-20ml苹果醋加入200-250ml水中稀释后饮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餐前饮用稀释的苹果醋饮料,每天不超过2次。

需要注意的是,苹果醋呈酸性,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患者应慎用。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患者也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饮用苹果醋。

除了以上5种饮料外,还有一些其他值得糖友们尝试的饮品:

无糖豆浆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显示,豆浆中富含植物蛋白和异黄酮,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自制无糖豆浆,每天一杯(约250ml),最好在早餐时饮用。

西红柿汁也值得推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发现,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友可以选择鲜榨西红柿汁,不加糖,每天不超过200ml。

黄瓜汁清热解暑,水分充足,几乎不含糖分,是夏季理想的解渴饮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营养师推荐,糖尿病患者可以将黄瓜去皮榨汁,加入少量柠檬汁调味,既解渴又不影响血糖。

在选择饮料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料温度要适宜。过冷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过热的饮料则可能损伤口腔和食道黏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消化科专家建议,饮料温度以15-40℃为宜,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饮用时间也很关键。一般来说,降糖效果明显的饮料(如苦瓜汁、桑叶茶、苹果醋饮料)最好在餐前15-30分钟饮用;而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如菊花茶)则不宜在睡前大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提醒,无论何种饮料,睡前2小时内都应减少饮用量,以免增加夜间排尿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饮料制作方法也值得关注。自制饮料优于市售饮料,可以控制原料质量和避免添加糖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学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新鲜原料自制饮料,避免使用浓缩汁或调味剂。如必须购买市售饮料,应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无糖或低糖版本。

饮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某些饮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或效果。中国药科大学的药理学研究指出,茶类饮料中的鞣酸可能会与某些药物结合,降低药效;而含有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汁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效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饮料选择,最好在服药前后1小时内只饮用白开水。

饮料多样化也很重要。单一饮料可能导致某些成分摄入过量或不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轮换饮用不同种类的健康饮料,以获取多种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饮料选择也有所不同: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完全缺乏,血糖波动较大,饮料选择应更加谨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家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不含糖分的饮料,如菊花茶、乌龙茶等,避免苦瓜汁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的饮品,除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时考虑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的专家提醒,孕期应避免含有中药成分的饮料(如桑叶茶),也要谨慎使用可能影响血压的饮料(如菊花茶)。无糖豆浆和适量稀释的苹果醋饮料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用药复杂,饮料选择需更加个体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建议是,老年糖友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饮料,特别注意饮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饮料对血压、肾功能等的影响。

年轻糖尿病患者往往社交活动较多,难以完全避免饮料诱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少年糖尿病门诊的建议是,年轻糖友可以适当放宽饮料选择范围,但需学会计算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必要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稳定。

糖尿病患者选择饮料时,还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观察饮用前后的血糖变化。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团队建议,糖友可以在饮用新饮料前测量血糖,然后在饮用后1-2小时再次测量,观察血糖变化。如果血糖上升幅度超过2.8mmol/L,说明该饮料可能不适合自己,应减少饮用量或更换其他饮料。

总结来说,糖尿病患者并非只能喝白开水,适当选择上述健康饮料,不仅可以增加生活乐趣,还可能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但需要记住的是,再好的饮料也只是辅助手段,规范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才是血糖管理的基石。

控制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了解并掌握这些健康饮料知识,可以让糖友们在炎炎夏日也能畅享清凉,不再为解渴发愁。记住,科学选择饮料,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守护健康的底线,让生活既"甜"且健康!

参考文献:

李明华等.《常见饮料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156-162.

张芳等.《菊花提取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23,48(4):234-240.

王建国等.《苦瓜活性成分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7):312-318.

赵立等.《乌龙茶多酚类物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2):112-118.

陈光等.《醋酸对餐后血糖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营养学报,2023,45(6):423-429.

刘志伟等.《桑叶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内外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23,39(4):245-251.

杨明等.《饮料温度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23,43(5):378-383.

张丽等.《茶多酚与常用降糖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理学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2):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