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肉烂(糖尿病肉烂了能活多久)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的预防,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相对西医具有优势。
脱疽是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为脱骨疽。它的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在初期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酸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以剧烈难忍。后期患肢出现坏死,指节脱落。
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与糖尿病足(DF)。
病因:
西医方面:目前提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局部血管缺血性病变和足部感染, 即所谓“三元学说”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机制。
中医方面:由于患者消渴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肉腐骨枯所致。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的预防
1.控制血糖。2戒烟是获得疗效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3.注意防寒,尤其在寒冷季节要防止冻伤。4.防止肢体外伤,以免诱发或加重本病。 5.足部霉菌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诱发本病。 6.对因患肢剧痛而影响睡眠的病人,应防止坠床。7. 患肢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肢气血运行。
药物治疗
西药
口服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周围血管扩张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周围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偏头痛、梅尼埃尔氏病、闭塞性脉管炎、降血压,也用以抗心力衰竭。如:酚苄明、
苄唑啉、开博通等。
中成药
1.筋骨痛消丸: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2.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躯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另外面色灰暗、倦怠乏力、自汗多等也可以用。
糖尿病足溃烂严重,怎样才能避免截肢?这4步一定要做
出现了糖尿病足,往往是继发感染比较严重的一种,比如脚部溃烂比较严重,有的甚至会通过截肢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所以怎样避免截肢也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话题。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表示,糖尿病足想要避免截肢,以下这4步要做好。
基础治疗阶段
基础治疗阶段,要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疏通下肢的大血管,抗感染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足部溃烂。
糖尿病足祛腐阶段
一般通过基础治疗阶段以后,就会有所好转,特别是在感染方面会有所控制,包括大循环、微循环,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糖尿病足的其他并发症也得到了控制。
但必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清创治疗来进行控制脚部的溃烂,阻止其他并发症形成,为彻底的治好糖尿病足创造良好的条件。
糖尿病足生肌阶段
糖尿病足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疗以后,患者脚部的溃烂就会明显见好,包括循环系统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感染明显的减轻。下一步就要进行糖尿病足生肌阶段,可以运用各种生肌手段,来促进脚部组织的生长,使创面尽早的愈合,也可以通过植皮的手段来修复溃疡创面。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选择药物治疗相对很重要,而且也要通过饮食的调理来帮助治疗,达到的效果会更佳。
控制血糖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治疗,糖尿病足基本已经痊愈。但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因为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血糖控制的不好,对于足部的微循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时必须要控制血糖,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复发的概率相对很小。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会减少糖尿病足出现,要通过药物控制、饮食控制、锻炼控制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这样就能减少并发症出现。
通讯员 王竹君 钱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足,让你痛而不觉的悲哀
(图源网络)
看了上面的图片,想必你隔着屏都能感到阵阵的肉疼。但是我今天要告诉你,有一种人对这种痛“无感”,你一定会质疑:怎么可能,十指连心呢,别说图钉,就是一鞋里的小石籽都会引起不适!那么请你带着这份质疑,仔细阅读下文,你将认识到一种“痛而不觉”的悲哀-----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VS糖尿病族1956年一名叫Oakley的学者发现很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出现“烂脚”。于是,他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概念,但对糖尿病足的具体起因形式还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直到1972年,才有另一名叫Catterall的学者,给了糖尿病足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
图│天舒
随着科学家和医生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越来越深,糖尿病足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完善。现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踝关节(包括踝关节)以远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为什么会“痛而不觉”?这要先从糖尿病足的第一大病因---周围神经病变说起。
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
简单直白的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较高的血糖损害了为神经供能的小血管,致使周围神经不能正常工作。
图│小徐徐
除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及感染,也将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恶化。
当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足部苍白、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等,即证明已发生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结果为动静脉短路,进而引发组织供氧下降、局部缺血。
在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溃疡合并感染并逐渐加重,溃疡难以愈合,最终只能截肢。
因此,我们常见的足部破溃,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将是致命的!
糖尿病足的危害据统计,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有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而大多数发生的足溃疡最终引发大约85%的截肢。
图│小徐徐
我国多中心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不仅仅身体上忍受着病痛,经济上还要承担着不小的压力。美国每年糖尿病糖尿病的医疗中三分之一花在了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美国平均费用为25000美元,瑞典为43000美元。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分级临床学者为避免糖尿病患者免受“烂脚”的困扰,积极研究推进糖尿病足治疗进展,发布一系列糖尿病足的治疗指南,针对级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图│小徐徐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事实证明:防大于治。如果早期能够正确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糖友今早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信号。
图│天舒
1.感觉评估:通过10克尼龙丝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造成的感觉缺失。
除了10克尼龙丝检查,还可以用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针检查两点辨别感觉、棉花絮检查轻触觉、足跟反射等检查方法。
2. 周围血管评估:可以轻轻触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感知动脉搏动情况。
以及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踝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ABI≤0.9提示有明显的缺血,ABI>1.3也属于异常,提示动脉有钙化或者血管壁僵硬。
以上检查可于医院内分泌科内进行,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糖尿病足预防图│小徐徐
.严格控制好血糖
根据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控制<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2.日常足部护理
日常懂得正确的洗脚方法,不要过分浸泡双脚,一般15分钟尚可。切忌水温过高,烫伤皮肤,可用手或手肘测量水的温度(建议不要超过37℃)。期间使用中性的肥皂。洗完请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
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剪趾甲时应注意,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不要剪破硬茧和鸡眼,剪去尖锐的部分,并用锉刀将边缘修光滑。
选择舒适的鞋袜,合适的鞋子要有足够的空间,透气性良好,鞋底较厚硬而鞋内较柔软,能够使足底压力分布更合理。袜子建议选择天然材料制成的袜子,不穿过紧或有毛边的袜子,每天换袜子。
3.定期检查,预防感染
除了定期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建议养成每天检查足的习惯,老年人可以用小镜子照一下脚底板,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是否有变形、损伤、擦伤、水疱等。
参考文献
[1]. 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年5月;第496页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10页
[3].Chantelau E. The "diabetic foot" syndrome. An overview.Zentralblatt für Chirurgie[J] 1999 124 Suppl 1:6-11.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10页
[5].中国2013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