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硒(糖尿病硒中毒进重症监护室)
硒元素号称“抗癌之王”,体内缺它,问题很严重,如何健康补硒?
“小艾,最近听好多人说硒可以治疗癌症,电视上也在宣传,我婆婆前不久查出了癌症,我想买硒给我婆婆吃,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我想问一下,硒对癌症有作用吗?”
“我的叔叔前一段时间在医院做了一个前列腺癌手术,通过手术之后身体特别的虚弱,没有一点力气,我想要让叔叔补一下硒。前列腺癌术后吃能补硒吗?”
最近很多人询问关于如何补硒的问题,传说中的硒能够增强免疫、抗衰老,排毒养颜、保护心脑血管,防癌抗癌……几乎“无所不能”。那么,硒真的有这么神奇,补硒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硒元素对人体有多重要?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有许多,硒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了机体众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它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抗突变、抗氧化,以及降低致癌物在体内的活跃度、抗细胞无限增殖等重要作用。
硒与人类的健康密不可分,很多数据表明在抗病毒上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缺硒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显示,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从地图可以看出,我国低硒地带广泛,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受到缺硒的威胁。其中,克山病便是一个例子。
(图源网络)
1935年,一场未知的疾病肆虐了黑龙江省克山县。人们以其首次爆发的地方命名为“克山病”,主要症状是急性和慢性心脏功能不全,心脏增大,心律不齐以及脑,肺和肾脏的栓塞。克山病曾一度席卷全国六个省市和自治区,死亡率很高,致病人口达1.24亿。
此后数十年,人们终于揭开了克山病的神秘面纱。低硒地区多发克山病,患者体内的硒明显低于正常指标。因此,补硒是预防和治疗克山病人的重要元素。
除此之外,硒还被称为“抗癌之王”、人类健康的“卫士”,这是真的吗?
硒危害被称为“抗癌之王”?目前,医学界防治癌症及保健的流行营养素之一就是硒。2003年,美国FDA通过一项对全球人类意义重大的决议——认可硒为防癌抗癌剂。
硒参与我们体内一种元素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并且能够增强它的活性。而这种酶对维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抗肿瘤有很重要的作用。有观点认为,硒元素能够抑制清除体内变异细胞,抑制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清洁重金属的致癌与毒害,还可减轻放射性、微波对人体的损害。
但2017年,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进行的一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超过6500人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服用一定剂量的硒并未降低患癌的风险。
所以,希望通过补硒防癌抗癌并非绝对,癌症患者还是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法来抗癌为最佳,而普通人也要理性看待,科学补硒。
高价补硒?食补最重要!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科学补硒对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硒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具有排毒、解毒、抗污染的作用。
如果体内缺硒,可能会增加高血压、肝硬化、胰腺炎、糖尿病、白内障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因此,日常生活中注重硒元素摄入是不可缺少的。
市面上许多打着“补硒”名头的富硒保健品和农产品层出不穷。那么,花大价钱去补硒是否值得呢?小艾以为,虽然硒对于维系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体内硒元素过量甚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硒元素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50~200μg/d。当体内的硒含量经常超过800μg时,则很可能导致硒中毒。
至于如何补硒,其实普通人平时只要需要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充足的硒,而无需额外的补充。如蛋类、猪肉、魔芋和动物内脏,以及平时常见的一些蔬菜如大白菜、南瓜、洋葱、西红柿等都是补硒的不错选择。
补硒并非多多益善,而盲目、过量的补硒可能会导致硒中毒,甚至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不良后果。因此,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盲目补硒!因此,在此提醒大家,日常补硒要多注重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硒的肉类和蔬菜,就可以足量摄取人体所需求的硒元素了。#守护她健康##健康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文献:
[1]汪敏,庄海铃.关于人体补硒标准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04):549-550.
[2]健康时报网.维生素E、硒不会降低患结肠癌风险.2017-01-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硒与糖尿病(一)
硒作为一种人体微量元素是1818年由瑞典化学家发现并命名的,最初一直作为对人体有毒的元素加以看待,直到1957年才意识到它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在地球土壤和矿物中呈散在分布,一般很难找到单独的硒矿,所以硒是地球上的八大稀散元素之一。当人体硒缺乏或摄入不足时,易患糖尿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心肌病、癌症、肌无力、肌萎缩和白内障等。
硒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参与很多生理过程,它是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必需成分,能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ROOH) 还原成无害的羟基化合物,并使过氧化氢分解,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和干扰,保持其通透性。硒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另外,硒能促进细胞摄取糖的能力,具有与胰岛素类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因此,硒被认为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的氧化应激,若血清硒含量较高,对糖尿病的防治可产生有利影响。
硒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 SeCys)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硒蛋白中,并且通过硒蛋白发挥其生理功能,参与维持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正常功能。早期研究发现多种硒蛋白具有类胰岛素功能,硒蛋白P( selenoprotein P)作为一种特殊的硒蛋白,其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问题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硒蛋白P是一种特别的细胞外糖蛋白,是血浆硒的主要存在形式,硒蛋白P的表达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FOxO1a、PGC-1a、HNF-4a及TNF-a,过量葡萄糖、棕榈酸酯及角叉聚糖的摄入也增加了硒蛋白P的表达。硒蛋白P的表达在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通过抑制AMPK激酶活性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Akt、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作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葡萄糖的耐受性。由此可见,硒蛋白P在胰岛素抵抗引起的2型糖尿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糖尿病最怕缺硒?长期服用降糖药的人,建议要多吃这5种高硒食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常见病。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生活方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它盯上。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和血糖高有关。
但你有没有想过,糖尿病还可能和“硒”这种微量元素扯上关系?硒,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营养素,实际上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缺硒可能会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到底为什么怕缺硒?长期服用降糖药的人,为什么更需要关注硒的补充?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高硒食物,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糖尿病的成因复杂,主要与胰岛素功能异常有关。胰岛素就像人体的“搬运工”,它的任务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送进细胞,让细胞能量满满。
然而,当胰岛素变得“不听话”或者“力不从心”时,血糖就会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
而硒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硒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抗氧化,它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核心成分,而这个酶的任务就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往往较高。
这种状态会进一步损伤胰岛细胞,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而硒可以帮助缓解氧化应激,保护胰岛细胞,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不仅如此,硒还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适量补充硒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更灵敏。
这意味着,血糖更容易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或许能减少对降糖药的依赖。
当然,凡事讲究个“度”,过量补充硒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合理摄取才是关键。长期服用降糖药的人,为什么更需要关注硒的补充呢?
首先,部分降糖药可能会影响硒的吸收和代谢,使体内硒水平降低。
例如,二甲双胍是一种常见的降糖药,它可能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平衡,导致硒的流失加快。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严格控制饮食。
而在低热量、低脂饮食的前提下,很容易忽略硒的摄入。如果长期缺硒,可能会导致胰岛功能进一步受损,使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地补充硒呢?与其依赖补充剂,不如从天然食物中摄取。
天然食物中的硒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且还能顺带补充其他营养。以下五种高硒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增加摄入。
第一种,巴西坚果。这是硒含量最高的天然食物。
每100克巴西坚果的硒含量高达1000微克,堪称“硒之王”。但注意,巴西坚果的硒含量过高,每天吃一两颗就够了,吃多了反而容易引起硒中毒。
第二种,海鲜类食物。比如虾、蟹、贝类,它们的硒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牡蛎,既是补锌的好帮手,又富含硒。
糖尿病患者适量吃些海鲜,不仅能补硒,还能补充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第三种,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牛肝等富含硒,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铁。不过,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人要适量食用,不宜过量。
第四种,蘑菇类。比如香菇、平菇、金针菇,它们不仅含硒,还有多糖成分。
对提升免疫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帮助。糖尿病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些菌类食物,既能补充膳食纤维,又不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第五种,全谷物。糙米、小麦胚芽、黑麦等全谷物不仅含硒,还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帮助稳定血糖。相比精白米饭,全谷物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当然,补硒并不是糖尿病管理的唯一手段。
血糖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合理饮食,还需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容易焦虑,总想着“我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其实,健康的饮食讲究的是平衡,而不是一味地“禁忌”。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微量元素水平,看看自己是否存在硒缺乏的情况。如果平时饮食结构单一,摄入硒的食物较少,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补充。
但别忘了,任何营养素都不能盲目过量,过犹不及。糖尿病最怕缺硒,这句话虽然不算绝对,但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硒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能帮助胰岛细胞“喘口气”,提高胰岛素的工作效率,让血糖控制更轻松。想要血糖稳稳当当,除了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别忘了给身体补充足够的硒。
吃得科学,活得舒心,才能真正把糖尿病“拿捏”住。
参考文献:
赵志刚, 王海燕. 硒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27(8): 645-650.
李建军, 陈晓敏. 硒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20, 28(3): 172-176.
王丽娜, 张伟. 硒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营养学报, 2021, 43(5): 489-495.
孙晓红, 刘芳. 硒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11): 1607-1611.
陈静, 王涛. 硒摄入与糖尿病风险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 2023, 36(2): 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