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温病(糖尿病属于寒还是热中医)

小张说医解药 0
文章目录:

古人也得糖尿病,是的!古郎中用5个食物榨汁,不花钱的降糖药

糖尿病并不是现代人专属的疾病,古人也会得。

只不过古代没有血糖与糖尿病一说,古人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那是因为糖尿病常常有多饮多食多尿的表现,古人将这种表现归结为消渴。

上消者多饮,中消者多食,下消者多尿。

《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20)》明确将糖尿病列为消渴。

“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这是诗人雷渊的《梨花得红字》

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症,想象着山梨熟了,甘甜冰凉美味,生津止渴。

据说,司马相如多次以身有消渴为借口推辞当官。

可见古人早已有糖尿病,那他们是怎么治疗的呢?

《温病条例》中有一方,用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被称为“五汁饮”,我们来了解一下。

《温病条例》: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甘微酸,凉,入肺、胃经,清肺胃之火,也就是中上焦之火,可治上消和中消。

梨甘凉,能够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故能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

《唐本草》:"主热嗽,止渴。"

《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

《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荸荠

味甘;性寒,肺;胃经。荸荠,就是我们吃的马蹄,甘甜甘甜的,有喉咙痛,口渴,咬几个下去就不渴了,喉咙也好多了。

它能够清热生津;化痰。治疗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消渴。

《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马蹄和梨一样是凉的,胃寒,有寒痰等不宜食用。

芦根

苇根又称芦根,甘,寒,归肺、胃经。能够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它能清肺热,又能清胃热,善于治胃热呕吐。在我们这里要用鲜芦根。

《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

《天宝本草》还认为其有清心益肾的作用。

《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夜梦颠倒。"

甘,寒,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此外藕还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平时吃点酸辣藕片,真的是能够增进食欲。

《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病后热渴。"

《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清心、肺、胃火,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总结:将梨 荸荠 鲜苇根 麦冬 藕捣成汁代茶饮,能够生津润燥,五汁饮中诸味多为果蔬,药食两用。

糖尿病(消渴)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五汁饮。(《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期)

#健康养生##健康科普大赛##谣零零计划#

《温病条辨》里包含天、地、人哲学的方子,居然可以治疗糖尿病

中国传统医学中一味历史悠久的名方——三才汤,出自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它的主要功能是益气养阴、清热燥湿,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各种疾病症状。尤其在现代临床中,三才汤常被用来调理糖尿病、阴虚火旺等症,为现代中医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药方。

三才汤是由三味主要中药材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人参、生地黄、天冬。三者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三才,因此得名“三才汤”。在中医理论中,“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这一命名体现了中医对自然、人体和宇宙整体观念的理解。

三才汤最初用于治疗暑邪久羁,患者常常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神志不清、体力不支等阴液和元气两伤的症状。方中药物具有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热邪伤津的患者。

方剂特点

三才汤的方剂组成为人参、天冬、生地黄三味药材,虽然药物组成简单,但却具有很好的疗效。每味药物各司其职,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机制。

1.人参:为补益气血的主要药材,具有甘温不燥的特点,能够补肺气、益气生津。人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人体的元气,特别适合气虚者使用,它不仅能够补气,还能滋养身体的阴液。

2.天冬:性寒,具有清热、滋阴的功效,能够润肺、滋补肾阴。天冬是治疗阴虚火旺导致的口渴、心烦、盗汗等症状的常用药材。它能够有效缓解肺热和肾阴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肺肾阴伤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3.生地黄:性寒,善于清热凉血,同时滋补肾阴,是调理肾阴不足的要药。生地黄的主要功效是凉血止血,滋阴降火,常用于血热、阴虚火旺的患者。

三味药材组合在一起,能够清热凉血、益气养阴,同时滋补肺肾。这种组合不仅能够治疗阴虚火旺,还能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改善元气不足的症状。

功能主治

三才汤的主要功能是益气养阴、清热燥湿。中医认为,很多慢性疾病的病机在于阴阳失调,尤其是阴虚火旺。阴虚的本质是身体内的津液亏虚,燥热则是病因之一。因此,三才汤的主要治疗方向是通过滋阴来清热,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具体来说,三才汤适用于以下几类病症:

1.阴虚火旺:患者表现为口干、心烦、盗汗、失眠、舌红少苔等症状,身体阴液不足导致的火旺是主要病因。三才汤通过滋阴降火,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2.气阴两虚:患者往往表现为乏力、口渴、夜尿频多、体虚多汗等症状,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三才汤能够补益气血、滋阴养液,从而缓解这些症状。

3.肺肾阴虚:这种证型常见于慢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咽炎、肺结核等。三才汤能够滋补肺肾,帮助患者恢复阴液,改善肺肾功能。

临床应用

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三才汤不仅用于传统的热病和阴虚火旺证,还常常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的病机之一就是阴津亏损,而三才汤正是通过滋阴来改善体内的津液失衡问题,另外通过加减药物,还可以用于慢性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以下是三才汤在不同临床病症中的详细应用及其加减配方和治疗原理。

1.糖尿病的应用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上消(肺热津伤证)、中消(气阴亏虚证)、下消(肾阴亏虚证)三种类型。三才汤通过加减药物,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进行治疗。

上消(肺热津伤证)

症状:患者表现为口干、渴饮、乏力、手足心烦热、夜尿频多等。主要病因是肺热津伤,导致津液不足,不能滋润身体。

治疗原理: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配方加减:在基础三才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连、乌梅、黄芪等药物。

中消(气阴亏虚证)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乏力、精神不振、口干、多饮不能解渴、动则汗出、便溏、纳眠差等,主要病因是气阴两虚。

治疗原理:益气健脾,滋阴止渴。

配方加减:基础三才汤加白术、升麻等健脾药,

患者如有失眠症状,可加入酸枣仁、川芎、浮小麦等药物。

下消(肾阴亏虚证)

症状:患者表现为尿频量多、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发痒、乏力、口渴难解等,主要病因是肾阴亏虚。

治疗原理:滋阴固肾。

配方加减:三才汤加补肾固涩药物

如有皮肤瘙痒和睡眠问题,进一步加用合欢皮、龙骨、女贞子、地肤子、淫羊藿等药物。​

2.巅顶疼痛的应用

巅顶疼痛主要是由肾阴亏虚、相火偏亢引起,患者多有腰酸、头昏、耳鸣等症状。巅顶痛在中医理论中与肾精亏虚密切相关,因为肾主骨生髓,精气不足会导致头顶疼痛。

治疗原理:巅顶痛属于肾虚引起的头痛,治疗以滋阴降火、补肾为主。

配方加减:三才汤加牡蛎、龟板等药物

3.咽喉肿痛的应用

咽喉肿痛多见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常伴有夜间口舌干燥、咽喉灼热疼痛等症状。这类咽喉肿痛多与肾阴亏虚、火热上扰有关。

治疗原理:滋阴降火,清热凉血。

配方加减:三才汤加知柏地黄汤配伍

4.居室头痛的应用

居室头痛常见于房事后,患者表现为后脑部胀痛、神倦乏力、头痛难眠等症状。这类头痛多与肾虚精亏、相火上扰有关。

治疗原理:复阴护阳,敛阴潜阳。

配方加减:三才汤加生晒参、龟板、黄芪、牡蛎、牛膝、甘草等药物

5.气淋的应用

气淋指的是尿频、尿痛、小腹坠胀等症状,常见于气阴两虚、膀胱有热的患者,病因多与肾虚膀胱热有关。

治疗原理:益气养阴,清热利尿。

配方加减:三才汤加黄芪、黄柏、知母、泽泻、升麻、砂仁等药物

三才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加减运用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和辨证施治的理念。无论是糖尿病、巅顶头痛,还是咽喉肿痛、气淋,三才汤都能通过加减药物有效治疗。它不仅能滋阴降火,恢复阴阳平衡,还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改善多种慢性病症状。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转载,让更多人学中医学养生,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一起积累福报吧!

申明:

1、参考文献:

三才汤的临床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三才汤加味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举隅——《湖南中医杂志》

三才汤浅谈——《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3、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请勿自行用药。

医生多次警告:天气炎热时,糖尿病患者最怕这四件事,别大意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天气一热,有些事儿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分分钟是“命门”。不是开玩笑,夏天看着是吃西瓜、吹空调的季节,但对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来说,某些习以为常的小动作,可能就像埋在脚下的地雷,踩一下就炸了。

糖尿病不是冬天才需要注意的“温病”,夏天更容易出事。高温 出汗 饮食变化 作息紊乱,四面埋伏,糖尿病患者要是没留神,麻烦就悄悄找上门来。

怕热不怕冷?这句话对糖尿病人来说刚好反过来。

最让人头疼的,是热带来的“脱水陷阱”

出汗多,不等于只是掉点水那么简单。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口干、尿多,一旦出汗量大,体液丢失严重,血液里糖的浓度就像水煮糖浆一样越来越高。血糖飙升,有时候甚至让人自己都没感觉,等到口渴、头晕、心慌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更麻烦的是,“高渗性脱水”这种事在夏天特别常见。尤其老年糖尿病人,口渴反应不敏感,不主动喝水,结果就是轻轻松松进医院。脱水不仅让血糖失控,还可能诱发肾功能受损,这可不是喝两口水就能补回来的。

再说一遍,夏天,脱水比低血糖还凶险。

冷气房里躲着,却逃不过“血糖过山车”

很多人以为吹空调就能“安全过夏”,错了,空调环境下的饮食和活动模式完全失了控。糖尿病人一待在室内就开始吃零食、喝冷饮,身体没动,嘴没停,血糖就像坐上过山车,忽高忽低,波动比持续高更伤人

而且空调房里湿度低、空气干燥,容易让人忽略身体缺水的信号。你以为自己没出汗,其实身体早就在悄悄脱水了

最危险的,是那种“假性安全感”。以为自己没出汗就不需要补水,以为在室内就不用控制饮食。结果血糖还是乱得一塌糊涂。

热一热,脚的问题就“藏不住”了

糖尿病人最怕的并不是脚出了问题,而是脚出了问题自己却不知道。夏天一热,皮肤软组织更容易磨破、感染。尤其穿凉鞋、拖鞋的时候,脚趾头、脚后跟的小伤口,常常让人忽略。

最要命的是,很多人脚底早已有了神经病变,小伤根本没感觉。等到发现的时候,伤口已经严重感染、甚至溃烂。糖尿病足不是夸张,是现实,而且夏天是高发期。

所以别看凉鞋舒服,穿不对、走太多,脚底起泡了都不自知,最后变成一个难缠的大麻烦。

别以为喝点冰的就凉快,肠胃可能先崩

夏天吃冷饮、喝冰水,看起来像是降温的“标配”,但对糖尿病人来说,这是“高危操作”。胰岛功能不全的人,胃肠道的神经调节能力也会变差,一旦进食冰的东西太快、太多,很容易诱发胃肠痉挛、腹泻,甚至引发胃轻瘫。

胃轻瘫不是小问题。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一旦紊乱,血糖就很难控制住。表面看是肠胃问题,实则引发的是一连串的血糖波动。很多人查了血糖怎么都不正常,最后才发现问题出在“冰水”上

别觉得喝点冷的没事,很多时候,“一杯冰饮”就能打乱你一天的血糖节奏

动得多,不如动得巧

夏天热得不想动,这是常态。但糖尿病人如果活动量一下子锐减,血糖就很容易上去。问题是,很多人一到晚上凉快了拼命运动,结果运动时间不对、强度过大,反而容易引发低血糖。

尤其是空腹运动、暴走、深夜锻炼,这些都可能让血糖掉得太快。夏天运动讲究的是“稳”,不是“猛”。

别以为广场舞跳得多就好,血糖控制拼的是节奏感,不是运动量。

吃瓜不看血糖,真是“瓜得太多”

西瓜、哈密瓜、各种水果是夏天的“标配”,但糖尿病人一旦“没刹住车”,血糖就直接飙飞。水果糖分高、升糖快,尤其是空腹吃,后果堪忧。

而且很多人以为水果是健康的,吃再多也没事。可事实是,很多糖尿病人夏季的血糖失控,罪魁祸首就是“水果吃太多”。

吃水果没问题,问题是不看时间、不控量、不搭配

天气热,其实更需要“慢调养”

人在热的时候,身体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对糖尿病人来说,这个时候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也可能下降,导致血糖更容易升高。

所以夏天其实最讲究的,是节奏慢一点,心态稳一点,饮食“淡”一点,作息规律一点。别让身体太焦躁,也别让生活太随意。

血糖稳定靠的是“平衡”,不是“控制”

很多人天天想着“控糖”,但其实控得越狠,波动越大。真正的好状态,是血糖平稳,不忽高忽低,不靠药物强压,而是靠生活规律、饮食科学、情绪平和来“养”出来的。

所以别再盯着血糖仪数字发愁了,夏天最需要的,是让身体“顺”起来。

别等身体“报警”才意识到问题

糖尿病很多并发症都是悄悄来的,它不疼不痒,但能让你付出代价。夏天是个放松的季节,但也是个容易出事的季节。

别等到口渴头晕才想起喝水,别等到脚破了才去护脚,别等到血糖飙了才想控糖。

糖尿病人夏天最怕的,不是热,是“大意”

怕的不是热,是因为热而忽略了身体的变化。怕的不是吃西瓜,是吃了还以为“没事”。怕的不是血糖高,是高了你还以为“还能忍”。

其实最伤人的,不是血糖波动本身,而是你对它掉以轻心的态度

懂得“热天的节奏”,比什么都重要

夏天不是不能动、不能吃、不能喝,而是要更有节制、更讲方法。不是控制自己,而是理解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别让“热”成为借口,也别让“冷”成为陷阱。糖尿病人,一年四季都得有章法,尤其是夏天。

生活看似过得去,身体其实在“埋雷”

很多糖尿病人的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日积月累“埋”出来的。夏天是最容易松懈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别让“看起来还行”变成“突然危险”。

血糖不是一时的数字,是你对身体的长期回应

别只盯着数字看涨跌,要看生活有没有规律、饮食有没有节制、状态有没有稳定。血糖控制得好不好,看的是整体节奏,不是某一次的结果。

夏天,糖尿病人最怕的,是忽略了这些“看不见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慧, 高丽萍, 孙玉芬. 夏季高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07): 567-570.

[2] 王乃玉, 刘文俊. 糖尿病患者夏季常见并发症及预防策略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 2024, 40(10): 1552-1555.

[3] 谢晓红, 黄志强. 高温环境下糖尿病患者脱水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15): 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