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糖尿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容易引发什么病)
骨头也怕“糖”,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
来源:【人民网】
人们普遍认为骨质疏松多是缺钙引起的,但其实缺钙只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中间环节。缺钙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复杂的原因,糖尿病就是不能忽视的重大风险。
影响骨质疏松的四大因素
1. 排泄量增加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而大量的钙、磷矿物质就会随着尿液排除体外,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钙剂补充,就会造成患者的钙负平衡,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促使溶骨作用增强,最终导致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2. 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是重要的骨生长调节因子,参与骨矿化效应,对钙吸收和骨矿化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糖尿病造成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分泌不足,将导致成骨细胞对骨骼的新生与塑造作用出现障碍、破骨细胞对骨吸收作用增强,使得骨吸收速度远大于骨形成速度,最终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形成。
3. 钙吸收不足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随着“糖龄”的增加,会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我们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主要是维生素D3)不断减少,相应的,钙、磷等矿物质从肠道吸收的量也大幅减少,骨钙量日益下降,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4. 药物影响
糖友们往往要长期联合服用多种药物,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者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个别降糖药物加上糖尿病患者自身蛋白质代谢异常,使糖尿病患者骨基质的合成进一步减少,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所摄入的钙、磷沉积不到骨骼当中,这就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风险加大。此类药物如环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五大措施让糖友规避骨质疏松风险
1. 控制血糖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及各项关键指标水平(如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白蛋白)呈负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低血糖、糖尿病并发症,都会进一步增加骨质疏松形成习惯性骨折的风险。要远离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第一步应做到的就是平稳降糖,并避免低血糖,这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2. 遵医嘱,选择降糖药
有高骨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或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等会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更推荐选用那些具有骨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当然我们医生也会在全面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病情与糖尿病病程之后,做出最优选择。
3. 生活方式再优化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有氧运动以增强肌力,均衡饮食以减少脂肪摄入,充足日照补充维生素D,摄入足够的钙元素,减少钠盐摄入,戒烟等。
更重要的是,还应及时检测骨量。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及骨折风险评估。主要通过双能 X 线吸收测定(DXA)进行检测。
4. 积极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应在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的同时,积极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这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相同的:
(1)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即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2)双能 X 线吸收测定(DXA)法检测腰椎、股骨颈、全髋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T值≤ -2.5;
(3)骨量低于-2.5<T值≤-1.0,伴有脆性骨折。
5. 千方百计预防跌倒
高龄糖友如果出现步履蹒跚、行走不稳的表现,提示糖友已经存在平衡能力下降,需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同时,我们提倡糖友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坚持适量运动,增强力量和平衡感。肌力的增强和平衡感的改善,将有效帮助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减少跌倒风险。
当然,还有一些药物,如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等,服用后也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需按医嘱正确服药,如出现跌倒情况,需医生重新评估,调整服药的数量和剂量。
改善家庭环境也非常重要,必要时对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如保持行走过道干燥、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马桶旁设置扶手等。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都是患病人数众多、成因与治疗方法相对复杂的疾病,尤其是当这两种疾病合并在同一名患者身上时,更需要患者有良好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合理用药,预防为主。健康,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
本文由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周祥俊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多钙会少? 专家提醒:“糖友”预防骨质疏松需要这样做
红网时刻新闻3月15日讯(通讯员 彭叶文)长沙60岁的王阿姨是一位有着5年病史的“糖友”,3月13日上午,因血糖控制不佳伴腰背疼痛不适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就诊。
结合王阿姨病史,接诊医生为她完善了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诊断她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这时王阿姨想起,五年前确诊糖尿病时,医生曾建议她坚持吃钙片,但她却没放在心上。
“糖尿病还会导致骨质疏松吗?”王阿姨一脸疑惑。
老年病科十七病室主任李顺东解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是指糖尿病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骨量减少或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受到损伤,骨脆性增加,从而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作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需引起充分重视。
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和机制复杂。当患者血糖升高时,高血糖可导致多种骨蛋白糖基化,从而使骨质量下降;而胰岛素不足可引起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被消耗,致使骨基质减少,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听到这里,王阿姨后悔不已。
“糖尿病人群想要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早期防治非常重要!”李顺东建议糖尿病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做到均衡饮食,适当户外运动,适当日照,戒烟、酒,防止跌倒等。日常生活中,合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定期复查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对血钙及尿钙进行剂量评估,避免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李顺东表示,“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糖尿病人群,除了好的生活方式外,遵从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是重中之重。”
首先是规范的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空腹血糖值: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值:<10.0毫摩尔/升),避免高血糖引发不适及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避免使用会增加骨折风险的降糖药物,并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头也怕“糖”,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
人们普遍认为骨质疏松多是缺钙引起的,但其实缺钙只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中间环节。缺钙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复杂的原因,糖尿病就是不能忽视的重大风险。
影响骨质疏松的四大因素
1. 排泄量增加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而大量的钙、磷矿物质就会随着尿液排除体外,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钙剂补充,就会造成患者的钙负平衡,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促使溶骨作用增强,最终导致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2. 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是重要的骨生长调节因子,参与骨矿化效应,对钙吸收和骨矿化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糖尿病造成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分泌不足,将导致成骨细胞对骨骼的新生与塑造作用出现障碍、破骨细胞对骨吸收作用增强,使得骨吸收速度远大于骨形成速度,最终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形成。
3. 钙吸收不足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随着“糖龄”的增加,会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我们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主要是维生素D3)不断减少,相应的,钙、磷等矿物质从肠道吸收的量也大幅减少,骨钙量日益下降,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4. 药物影响
糖友们往往要长期联合服用多种药物,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者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个别降糖药物加上糖尿病患者自身蛋白质代谢异常,使糖尿病患者骨基质的合成进一步减少,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所摄入的钙、磷沉积不到骨骼当中,这就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风险加大。此类药物如环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五大措施让糖友规避骨质疏松风险
1. 控制血糖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及各项关键指标水平(如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白蛋白)呈负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低血糖、糖尿病并发症,都会进一步增加骨质疏松形成习惯性骨折的风险。要远离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第一步应做到的就是平稳降糖,并避免低血糖,这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2. 遵医嘱,选择降糖药
有高骨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或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等会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更推荐选用那些具有骨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当然我们医生也会在全面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病情与糖尿病病程之后,做出最优选择。
3. 生活方式再优化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有氧运动以增强肌力,均衡饮食以减少脂肪摄入,充足日照补充维生素D,摄入足够的钙元素,减少钠盐摄入,戒烟等。
更重要的是,还应及时检测骨量。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及骨折风险评估。主要通过双能 X 线吸收测定(DXA)进行检测。
4. 积极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应在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的同时,积极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这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相同的:
(1)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即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2)双能 X 线吸收测定(DXA)法检测腰椎、股骨颈、全髋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T值≤ -2.5;
(3)骨量低于-2.5<T值≤-1.0,伴有脆性骨折。
5. 千方百计预防跌倒
高龄糖友如果出现步履蹒跚、行走不稳的表现,提示糖友已经存在平衡能力下降,需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同时,我们提倡糖友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坚持适量运动,增强力量和平衡感。肌力的增强和平衡感的改善,将有效帮助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减少跌倒风险。
当然,还有一些药物,如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等,服用后也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需按医嘱正确服药,如出现跌倒情况,需医生重新评估,调整服药的数量和剂量。
改善家庭环境也非常重要,必要时对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如保持行走过道干燥、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马桶旁设置扶手等。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都是患病人数众多、成因与治疗方法相对复杂的疾病,尤其是当这两种疾病合并在同一名患者身上时,更需要患者有良好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合理用药,预防为主。健康,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
本文由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周祥俊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责编:李慧博、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