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山药治糖尿病(山药治糖尿病效果好吗)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夜起8次变1次!三味药材,金匮名方,糖尿病肾双调理!

本文209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知道什么比失眠还让人崩溃吗?——半夜醒来八次,每次都要摸黑找厕所。

尿频,尤其是夜尿频,不仅影响睡眠,还让人白天头晕脑胀、精神恍惚。更糟糕的是,这背后可能藏着两个“隐形杀手”——糖尿病与肾功能损伤。但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起夜八次变一次”的真实案例背后的秘密武器——三味中药材与金匮名方,如何在调理糖尿病和肾病之间“左右开弓”。

夜尿频=肾不好?别急着下结论

夜尿多不等于肾虚,也不一定是前列腺问题。

事实上,糖尿病是夜尿频的重要元凶之一。当血糖控制不好时,身体为了排出多余的葡萄糖,会通过“渗透性利尿”机制,把水分一块带走。于是——尿多了,尤其是夜里,频繁起夜就成了家常便饭。

而长期的高血糖,还会伤到肾小球微血管,诱发糖尿病肾病。这是导致透析的头号原因之一,占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近40%。

糖尿病肾病:隐形的“双面刃”

糖尿病与肾病之间的关系,就像两辆绑在一起的车,一辆失控,会拖垮另一辆。

高血糖会破坏肾脏微血管屏障,导致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功能损伤又会影响胰岛素代谢,进一步加重血糖波动。

这种“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让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变得棘手——既要控糖,又要护肾,而传统西药往往更侧重于控制指标,忽略了整体调理。

三味药材 金匮名方:中医的双调思路

中医在调理糖尿病肾病时,有一个核心思路:“益气养阴,健脾利水”。而在《金匮要略》中,有一个经典方剂——肾气丸,被誉为“治肾家圣方”。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减法”融合三味核心药材,打造出一个现代适用的“双调”方案

1. 山药:补脾养肾,稳住糖“底盘”

山药入脾、肺、肾三经,兼顾气阴双补。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含有黏液蛋白、多糖类物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糖。

临床观察发现,坚持山药辅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明显,而且胃口更好、体力更足。

2. 茯苓:健脾利水,减轻肾负担

茯苓是“利水渗湿”界的扛把子。

它可以温和地利尿,减少水肿,尤其适合糖尿病早期出现的“泡沫尿”“下肢浮肿”等肾病前兆。

研究显示,茯苓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有助于保护肾小球滤过功能。

3. 黄芪:扶正固本,护肾抗糖双保险

黄芪的地位,相当于中医界的“万能充电宝”。

它能够通过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增强免疫屏障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021年《中华中医药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黄芪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显著降低,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现代版“肾气丸”:让传统中药焕发新生

肾气丸原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组成,后经《金匮要略》加味,发展出包括桂枝、附子等温补药物,强化了“温阳利水”的效果。

现代中医临床常在此基础上加入黄芪、葛根、桑寄生等药材,构建“糖肾双调”的复方。

这类复方的特点是:

  • 温补不燥,适合长期调理
  • 兼顾控糖、护肾、改善夜尿
  • 副作用小,适合糖尿病前期或早期肾损者
真实案例:夜起8次的张大爷,如今只起1次

65岁的张大爷,糖尿病史8年,近两年夜起夜8次,白天没精神。检查发现其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

在系统评估后,医生建议其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加味肾气丸”(山药 茯苓 黄芪)调理三个月

三个月后,张大爷夜尿次数从8次降到1~2次,尿蛋白下降,血糖更稳定,整个人精神焕发。

这不是特例,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验证了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中的潜力

但不是人人都适合,个体化才是关键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 中药并非万能钥匙,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 不同患者的病机不同,方剂需要个体化加减
  • 不能自行停用降糖药或替代西医治疗

金匮名方再神,也得看怎么用、用在谁身上。中西结合,是目前糖尿病肾病管理的最佳路线之一。

除了吃药,日常管理更关键

药物重要,但生活方式调整才是根本。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 控制血糖目标:空腹7.0 mmol/L以下,餐后10.0以下
  • 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建议<130/80 mmHg
  • 饮食控制蛋白摄入:每日0.8g/kg体重左右为宜
  • 适度运动: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定期检测:至少每6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eGFR
总结:糖肾同调,才是长久之计

糖尿病肾病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的代谢病变过程。

中医的调理并不是取代西医,而是在合理配合、个体化使用的前提下,成为“糖肾同调”的一把钥匙。

要想夜里少跑几趟厕所,不是靠憋尿,而是靠早发现、早干预、早调理。金匮传承千年,三味药材虽小,却能撬动糖肾管理的大格局。

资料来源:

①.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指南(2023年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39(5): 321-330.

②. 王军, 李红. 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4): 202-205.

③. 朱明. 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3): 512-516.

④. 李楠. 茯苓多糖对肾小球滤过功能保护作用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20, (16): 40-4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山药有助改善糖尿病相关症状,你得会吃才行

糖友王女士,一到冬天皮肤就容易干裂,担心出现糖尿病足,听别人介绍说吃山药有润皮毛等很多功效,又担心升高血糖,希望得到指导。

今天咱们就全面认识山药,看山药对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好处,如何吃才合适。

山药适合糖尿病病友吃

山药是非常常见的蔬菜类,身兼亦食亦药的两大功效,在食物界中地位不凡。

1.山药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富含淀粉类的食物中,血糖生成指数土豆最高(煮熟78,蒸熟65),红薯第二(煮熟76.7),芋头第三53,山药第四52,小于55即为低血糖生成指数,可见山药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2.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其他薯类。红薯最高(23.1 克/100克),芋头第二(17.1克/100克),土豆第三(16.5克/100克),山药(11.6克/100克)。

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除与血糖生成指数有关外,还与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数量有关。由以上两点看出,在吃同等重量的薯类的情况下,山药对血糖的影响最小。比如同样是吃2两(100克),红薯对血糖的影响要比山药高。

山药还有保健功效

山药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是药食两用之品。

1.健脾养胃助消化的功效。

鲜山药切片熬水既有补脾,也有收敛的作用;

而晒干的生山药片则只有补脾作用。

  • 患有脾胃失和、腹泻等症状的糖友可食蒸山药,既补脾又收敛,使大便成形。

  • 大便燥结及肠胃积滞者不宜单独食用山药,需要在煮山药的同时,把6克杏仁放入一起煮,杏仁有通肺气利便的作用。

  • 山药有补脾益生津液的作用,如果口渴可取生山药片30克(怀山药)熬水半小时,慢慢喝,改善口渴症状

2.治肺虚咳嗽抗氧化的功效。

肺虚咳嗽的糖友,可以用生山药片熬水喝,也可以加川贝一起煮水。有一位糖友和小外孙都感冒咳嗽,一到夜间就加重,祖孙俩一并用生的铁棍山药剁碎,加入少许川贝煮水后喝,当天夜间的2人的咳嗽就明显减轻。

哪种山药适合糖尿病病友

山药的种类有很多,对于控制血糖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通过它们的外形和口感来判断。

常见的像擀面杖粗大、新鲜根须多的山药,水分含量高,非常爽脆,就适合炒菜,代替主食,有利于控制血糖。

而像手指细的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怀山药),一般用生山药片煮水喝。由于淀粉含量高,水分含量少,又干又甜又面,所以糖友要少吃蒸煮的。

掰开山药侧面,黏液越是丰富,含有的山药多糖量越高,越能混合其他食物,阻碍普通淀粉的水解,从而减缓餐后血糖。可见,黏液越多的山药越适合糖友。

糖友怎么吃山药

山药的吃法非常多,有炖、炒、蒸、打汁、煮水等各种食用方法,合理的搭配,才能起到药食两用的效果。比如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燕麦、黄豆、牛奶、瘦肉、蔬菜等一起加工。

山药瘦肉燕麦粥:做法比平常熬粥的时间要短,鲜山药 100克(铁棍山药减量 45~80克即可),瘦肉 50~100克切成丁,然后和 50克燕麦同煮15分钟即可。

山药牛奶汁:将鲜山药以一半的比例,搭配牛奶、酸奶或者豆浆制作成山药汁,口感稠厚,替换大米粥,早餐可以食用。需要注意的如果是搭配大米、小米等精细的谷类,量要低于一半,最好选择粗杂粮,这样才能增强山药的药用价值,并且降低粥类的血糖生成指数。

山药炒时蔬:山药可以搭配各种蔬菜、木耳,口感清脆爽口。

蒸煮山药替代主食:山药在各种薯类以及含淀粉高的蔬菜中排行偏低,但又比一般蔬菜高,所以生重按125克山药(90千卡一个交换份),替换掉25克米、面等主食。

致谢:本文山药药用功效部分,得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丁朝荣副主任医师审阅,特此致谢!

作者:济南中心医院主任护师 牟利宁

更多糖尿病科普内容,请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

糖尿病患者,吃山药到底是降糖还是升糖?和您聊一聊

山药这样的食物,应该都比较熟悉,到了季节之后,就开始大量的出现,无论是早市,夜市都能看到摆摊叫卖的场景,经常会用它来炒菜,烧汤等,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价值也比较高。

但就这样的食物,却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碰触的,担心吃了之后会影响到体内的血糖,那么糖尿病患者,吃山药是降血糖还是升血糖呢?本文来解释一下。

糖尿病患者,吃山药到底是降糖还是升糖?

对于山药这样的食物,其实如果避开淀粉不谈的话,其实里面含有的四糖苷键,是一种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成分,能够起到延缓山药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作用,而且它还有很强的饱腹感,血糖也能够更加的稳定。

而且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发现,山药具有很好的保护体内胰岛素的功能,延缓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食物。

因此,糖尿病患者吃山药其实是有很好的降血糖的效果的,但如果认为降血糖效果好,就开始每天大量食用,那也是不利于血糖的稳定的。主要是因为山药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一旦食用量过多,就会超出人体正常吸收范围,反而还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建议每天保证2到3两左右来代替米饭,对于血糖的控制是很有好处的,一旦超过3两的话,那么血糖就很难稳定下来,而且还会升高,平时还要注意适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的饮食中难免要小心一点,一旦食用不当,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血糖的升高,要想血糖更加的稳定,在饮食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01

少吃多餐

糖尿病患者平时经常会感觉到饥饿,而每次又不能吃得太饱,容易造成血糖的不稳,因此平时尽量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每次保证七分饱左右,而且加餐的食物尽量一水果蔬菜为主,避免一些主食,能够帮助血糖更加的稳定。

02

及时补充维生素C

平时糖尿病患者平时要及时补充维生素C,因为它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能够对于血糖升高之后引发的动脉血管的破裂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另外还能减少斑块的形成,而这种物质也可以从日常的果蔬里面摄取,比如猕猴挑、樱桃、西红柿、苹果等等。

03

食物细嚼慢咽

平时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速度太快,因为速度太快,很有可能会导致消化吸收负担加重,从而会对血糖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食物在细嚼慢咽的时候,不仅营养物质能够充分的吸收,而且在咀嚼的过程中还会让人有吃饱的感觉,对于降血糖也有很好的帮助。

04

餐前吃点坚果

如果想要吃得好,血糖更加的稳定,在每次吃饭之前可以适当的吃点坚果,会让人有很强的饱腹感,那么正餐的量就会相对减少,而且坚果里面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改善体内胰岛素的水平,有利于控制餐后的血糖,建议每次一把最好。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血糖的稳定,平时在吃的上面还要多加的注意,以免血糖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