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筛(糖尿病足筛查视频)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内分泌科专家做客《名医来了》教你如何“做足”功课,警惕“糖足”来敲门

极目新闻记者 伊蔚

通讯员 马遥遥 刘姗姗

11月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也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简称“糖足”)是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糖尿病足,伤口则会难以愈合,甚至会导致截肢,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

眼下到了秋冬交替的季节,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更容易出现末梢血液循环不畅,特别是糖尿病足患者对温度感知不灵敏,足部更容易受到伤害,从而危及患者健康。什么是糖尿病足?它有什么症状?又应该如何治疗与预防?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糖尿病足专病中心负责人王中京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医来了》直播栏目,为广大网友答疑解惑,该场视频公开课吸引了超过32万网友的在线观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王中京主任介绍,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创面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王中京主任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减弱、足部畸形等。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者、末梢神经感觉丧失及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足部畸形者、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者、缺乏对糖尿病足认识的人等。

糖尿病足的常见临床表现有:神经病变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有脚踩棉絮感;下肢缺血表现,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感染,甚至趾端出现坏疽。

糖尿病足专病中心打造全病程闭合管理新模式

如果确诊了糖尿病足,应该如何进行治疗?王中京主任介绍,对于神经病变,目前除治疗神经病变外,重要的是患肢减压,局部清创可促进溃疡愈合;而对于缺血型病变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和重建下肢血流灌注的方法,改善下肢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即使混合型病变,如果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其神经病变也可得到部分缓解。糖尿病足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坏疽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主要采用外科手段截除无功能的肢体的手术,称为糖尿病足截肢术。

王中京主任强调,所谓保肢是保存有功能的肢体,而不是仅仅保留肢体的完整性,无功能的肢体对患者无意义,当肢体被判断为无功能肢体时,需要行糖尿病足截肢手术。糖尿病足截肢手术的适应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经过保守治疗后,足溃疡症状未能得到缓解的患者,从而避免病情继续恶化;

(2)足部软组织严重溃烂或已经伤及骨关节的患者。在出现大面积坏疽的情况下是需要手术截肢的;

(3)出现其他危急并发症的患者。由于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往往会出现败血症、骨髓炎等紧急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接受截肢手术。

武汉市中心医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糖尿病足专病中心,中心成功建立并推广应用了糖尿病足全病程闭合管理新模式: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部地区糖尿病足关怀中心(Diabetic foot care centre, DFCC),开展糖尿病足的“筛、防、转、治、随”闭环管理;创新建立糖尿病足专病中心及糖尿病足多学科融合团队,多技术融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联合医联体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糖尿病足管理模式。成为全国首创糖尿病足健康管理站,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专家支招糖尿病足患者日常保健小技巧

王中京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关键,利于溃疡的愈合。患者应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低糖、低脂的食物,少食多餐,同时多食用绿色蔬菜、豆类,在血糖控制好的前提下适量食用低糖水果,使患者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入,促进溃疡的愈合。

糖尿病足患者泡脚要注意什么?王中京主任建议,水温应不超过40℃,不宜太冷或太热,洗脚前用手测试水温,对水温不敏感者应请家人代劳,如果有温度计最好用温度计;时间不宜过长,以10至15分钟左右为宜。洗完后用柔软干毛巾擦干(特别是两脚趾缝间);为保持足部皮肤润滑、防止皲裂的发生,可涂抹适量润肤乳。

糖尿病足患者应如何做好足部的自我保健?王中京主任建议,每晚临睡前都要仔细检查足部,看足部是否有红肿、伤口或分泌物。视力不佳的患者可请家人代为检查;注意足部是否有温度降低的地方。同时要检查足部是否有压痛点,防止足部骨突出部位出现溃疡;睡前要用温水浸泡双足约10分钟,水温不宜过热。洗足后应将双足擦干并保持足部皮肤润滑;剪趾甲时要使修剪线平直,不要将趾甲剪得太深,以免趾甲嵌入甲槽,引起局部感染。足部若有厚茧或鸡眼时,应到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处理;最好穿棉质的袜子;在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一双鞋子不要穿得太久,避免打赤脚,长期站立、行走或跑步;最好在傍晚时买鞋,因为此时脚的体积最大。若左右脚大小不一样时,应以较大的一只脚为准。

(通讯员刘姗姗 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小时健康小站播报 |“家门口有专家看病,想都不敢想!”筛查五件套入站点,老百姓直呼真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曹露婷

“坐车太难受,我吃药就好,我不出去检查!”余杭区径山镇的孙爷爷患有多年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楼松君医生的重点服务对象。这位“双高老人”今年已经80岁,一坐车就有严重的晕车反应,签约医生及其家属多次动员他到径山中心做检查,都无功而返。

行动不便的老人很多,如何实现中心与服务站的同质化管理、提升两慢病规范化效率?钱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在致力解决。作为余杭区首家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进行流程改造,利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促进“医防融合”,实现慢病诊疗一站式服务的基层单位,径山中心近期大胆实践,以慢病筛查小分队入站点的形式,提供“筛查三件套”服务,形成筛查-评估-诊疗-管理的闭环。

得知径山慢病筛查小分队要入驻绿景服务站,孙爷爷第一时间报了名,连声称赞:真的是把服务送到家了!

视觉中国

“家门口就能做检查,还有专家看结果,以前想都不敢想!”蔡大妈是位“老糖友”,虽然一直规范用药,但血糖总是时好时坏。在签约责任医生林秋萍的安排下,她早早等候在径山服务站做检查。检查发现:蔡大妈颈动脉内见多发斑块,且眼底检查有出血。综合评估后,专家们建议蔡大妈转诊至总院住院进一步诊治,通过转诊系统快速为她预约了总院的住院服务。

8月3日,径山分院慢病筛查小分队与医共体内分泌专家赵环宇主任第三次赴站点,为两慢病患者提供特殊的“上门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检查、颈动脉超声评估、糖尿病足筛等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束后,由赵主任现场解读报告、提供健康宣教及诊疗意见。家医则结合专家意见为患者提供签约、配药、转诊、健康登记等服务。

自7月20日开展筛查服务入站点服务以来,筛查小分队人员、设备不断更新强化,服务内涵和质量也逐步提升,“筛查三件套”已更新至“筛查五件套”,新增肺功能筛查和骨密度检查,群众反响热烈。径山、绿景、前溪三站,累计服务90余人次。

“此举不仅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就医依从性,更可以对慢性病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医防融合的又一创新模式。”中心副院长、眼科副主任医师姚丽蔚表示,期待这种模式逐步覆盖径山9大站点,持续为辖区群众带来便利、贴心、务实的健康福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做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测量仪检查

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是足溃疡和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延误诊治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的用途

丹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引进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测量仪,是一种测量身体各部位震动感觉阈值的仪器,尤其对足部神经病变有精确的测量效果,它像一个“能自动调节振幅的音叉”,其震动探头的振幅可以逐渐增加直到人体感觉到震动。测试中,各阶段的振幅都被仪器精确读取,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筛查方法,亦常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检测 ;糖尿病足病筛查 ;大脑感觉中枢产生的深感觉障碍 ;深感受神经纤维病损;神经再生的研究;性功能障碍检查 。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的临床应用范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检查,糖尿病足风险筛查。

糖尿病男性功能障碍检查。

神经内、外科的神经感觉检查。

术后末梢感觉神经恢复功能评定。

了解病情发展,评价神经治疗效果。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的检查方法

此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在检查过程中对震动感觉异常进行量化,可发现早期神经损害,特异性高,同时配合温度觉、触觉、10g尼龙丝实验和踝部腱反射实验,更好的监测患者的足部神经感知敏感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呵护我们的双脚,从自现在做起,先进专业的设备加上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您摆脱“糖尿病足”的困扰,快快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