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新闻(糖尿病的新闻报道)

央视新闻 0
文章目录:

8个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当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缺乏运动、常喝甜饮料、吃晚饭时间太晚……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跟糖尿病有着极大的关联。这8个习惯,让人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

习惯一:吃晚饭时间太晚

你几点吃晚饭?

一项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而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2022年《糖尿病护理》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吃得晚,对血糖不友好。实验发现: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简单来说,晚餐时间越晚,血糖水平越高

对大多数人来说,早点吃晚饭,让自己在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是避免糖尿病的明智选择

习惯二:日常吃红肉太多

猪肉、羊肉、牛肉,你更喜欢吃哪个?

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日常红肉(猪肉、羊肉、牛肉)吃得太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只摄入2份红肉的人群或许相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习惯三:经常爱喝甜饮料

你爱喝甜饮料吗?你身边有把甜饮料当水喝的人吗?

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糖尿病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

更重要的是,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习惯四:日常有饮酒习惯

你身边那些爱喝酒的人,是不是很多最后都有高血糖、糖尿病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爱喝啤酒的人?

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啤酒的血糖指数非常高,比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糖还高。这是因为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构成,其血糖生成指数与葡萄糖相当。啤酒作为一种无需咀嚼的液体食物,其消化吸收率极高,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那么,白酒、红酒会不会好一些?

其实不然,酒精到我们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有专家介绍,每克白酒能产生能量7.1千卡,相当于蛋糕的能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明确,不推荐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饮酒

习惯五:经常开夜灯睡觉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睡觉时留盏小夜灯,不然总感觉缺少一点安全感。

一项研究发现,开着灯睡觉的人,第二天早晨胰岛素抵抗也会加剧,导致血糖失控,长期如此可能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习惯六:经常性睡眠不足

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生不仅和不健康的饮食有关,还与睡眠直接相关。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睡眠时间短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例如导致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受损等。

而且,健康的饮食不能抵消因睡眠增加的糖尿病风险。换句话说: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导致糖尿病,建议每天睡眠时间至少保证7小时

习惯七:长时间久坐不动

如今,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这是不少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一项研究指出,与每天久坐不动时间不超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不动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研究还发现,在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每天用剧烈活动代替久坐1小时,可更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抑郁、慢性肝病、憩室疾病、睡眠障碍等5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降幅达11%~13%。

习惯八:长期缺乏运动

其实很多疾病都和“懒”有关,懒得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建议每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搭配进行。

△《高血糖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责任编辑:陈思思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2亿!以“防”为先,糖尿病逆转与医学减重联盟成立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2.23亿,患病率达13.67%,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与此同时,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持续攀升,给国民健康带来巨大挑战。

在为期三天的浦南医院第十届内分泌代谢病学术论坛暨2型糖尿病与肥胖逆转探索研究学术会议及学习班上,与会人员致力于以“防”为先,通过“筛查、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六位一体实现糖尿病及肥胖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代谢性疾病管理新范式。

记者从会上获悉,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全国10家医疗机构成立糖尿病逆转与医学减重联盟。

联盟将通过制定糖尿病逆转及减重章程、探讨糖尿病逆转规范操作流程等,在全国各地共同开展“糖尿病缓解”的综合管理和探索,推动糖尿病逆转领域的科研创新、临床实践及公众教育。

浦南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糖尿病逆转与医学减重联盟牵头单位负责人刘连勇表示,联盟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凝结盟内专家智慧,共同制定糖尿病逆转管理的院内、院外标准操作流程(SOP),并发表专家共识,明确逆转路径和治疗规范。

会上还发布了由“临床专家医师、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中医康复师、药师”组成的“七师共管”模式。该模式旨在帮助糖前期患者不进入糖尿病期,短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实现减药或停药,长期病的糖尿病患者延缓并发症发生,并帮助部分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逆转代谢异常,重获健康。

“我们在往年‘六师共管’的基础上增加了‘药师’。许多糖尿病患者基础性疾病多,服药种类较多,临床药师对患者服药后的药物血液浓度、药物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开展日常监测和随访,从而指导病人更加合理规范精准用药。”刘连勇表示。

会上,邹大进名医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工作室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教授给更多浦南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及世博医联体内的全科医生。

原标题:《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2亿!以“防”为先,糖尿病逆转与医学减重联盟成立》

栏目主编:樊丽萍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李晨琰 通讯员 金宇雅

深刻教训!29岁突发糖尿病,危及生命!平日常喝奶茶、甜饮料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年纪轻轻29岁,就被诊断为暴发型糖尿病,住进ICU!怎么回事?

据广东电视台2021年8月报道,广州29岁的林女士没想到,平时没有慢性疾病、身体状况不错的自己,突然呕吐、腹痛、发热、头晕……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多系统衰竭,最终被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休克、胰腺炎、心肌炎等,生命危殆。①

林女士告诉医生,自己这几天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物,喝过糖水和功能饮料,没有糖尿病病史。医生称,林女士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支甜饮料,平日常喝奶茶。

医护人员为林女士查房。图据广州日报

当林女士的化验报告出来时,值班医生们都“惊呆了”:

血糖值高达38.86mmol/L,远远高于正常值(非空腹时≤11.1mmol/L)。她的血淀粉酶高达396U/L,正常值的范围是30-110U/L。

此外,林女士的血酮、血白细胞、pH值、剩余碱、乳酸、肌钙蛋白等指标均有严重异常,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同时,林女士的腹部CT显示,有可能出现了胰腺炎。

综合考虑林女士患上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休克、胰腺炎、心肌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经过近72小时积极治疗后,林女士的病情终于稳定。②

爱喝甜饮料

真的会引发糖尿病吗?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洪靖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喝下饮料之后,饮料中的糖分留在了体内,它们有些被吸收进入了血液增高了血糖,有些进入了肝脏被储存起来。饮料里面的糖分等进入人体后还会产生热量。比如,两瓶600毫升左右的饮料约等于2.5两主食提供的热量。③

如果下午4点饮用了含糖饮料,晚餐正常进食,留在体内的热量就多了。热量超标,肥胖、糖尿病自然接踵而来。可以说,直接导致糖尿病的是热量超标,糖和甜饮料是催化剂。

糖摄入超标的危害,

可不止是糖尿病!

1. 龋齿

北京口腔医院医师刘瑶、武超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不是只有糖块才有可能导致龋病。零食、软饮料等,特别是水果味的含糖饮料也同样可能致龋。④

2. 肥胖

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主管临床营养师王钦先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过量吃糖,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这增加了患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风险。⑤

3. 皮肤变差、长痘痘

王钦先表示,吃太多甜食,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和B族维生素参与代谢,易出现嗓子发干发涩,嘴巴破皮溃疡,甚至流鼻血等所谓的“上火”症状。另外,血糖容易“噌”地飚高,影响激素分泌,极可能加重痤疮,开始长痘。⑤

4. 增加癌症风险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高启龙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吃糖太多会增加患乳腺癌可能性。因为过量的甜食造成脂肪堆积,过多的脂肪会刺激雌性激素分泌,并且增加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提高了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病率。⑥

5. 易患尿路结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葛旻垚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有的泌尿系结石病人究其原因,就是喜欢高糖饮食。如果已患上肾结石,吃糖过多不但有碍治疗,且促进肾结石进一步形成。患有肾、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病人也不宜多吃糖。⑦

6. 营养不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夏朋滨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糖只能供给热量,而无其他营养素价值。每天吃糖多时,吃其他营养素势必减少,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缺乏,极易造成营养不均衡。⑧

7. 影响长个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2013年在健康时报介绍,要想让孩子长个,就要让他少吃甜食。过量的糖分摄入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孩子缺乏生长激素,自然长不高。⑨

8. 脾气暴躁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原主任张晓燕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甜食吃多了,容易脾气暴。吃糖太多,会在体内积储太多乳酸,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精神烦躁等情况。而且,吃糖太多使体内的热能代谢,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代谢以及脑与组织中能量转化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出现情绪易于波动、脾气变得暴燥等症状。⑩

减糖,记住这几点!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余婉婷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饮食中的糖无处不在,总有一些办法让我们尽量少吃。⑪

1. 少喝甜味饮料,包括可乐、蜂蜜水、奶茶。

2. 少吃配料表中白砂糖、果葡糖浆排在前三位的包装食品。无糖产品并非不含糖,只是没有白砂糖而已,能量并不低。

3. 直接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

4. 女性月经期可多喝热水,而不是多喝红糖水。

5. 做菜少勾芡、少油炸,减少淀粉类的不经意摄入。当你明显能从一道菜里吃出甜味时,就说明糖放多了。

6. 煲银耳汤、炖梨时最好别加冰糖、红糖。

本文综合自:

①2021-08-11广州日报《血糖比正常值高3倍!29岁女子突发多器官衰竭》

②2021-08-11广东健康头条南方号《危险危险危险!29岁女子突发多器官衰竭,元凶竟是这个病》

③2013-06-03健康时报《甜饮料真能喝出糖尿病》

④2014-03-06健康时报《不吃糖也可能会有龋齿》

⑤2019-09-03健康时报《三个时刻少吃糖》

⑥2018-02-23健康时报《癌细胞偏爱甜食吗?》

⑦2019-05-07健康时报《爱吃糖当心尿结石》

⑧2019-08-23健康时报《吃糖多易营养不良》

⑨2013-12-12健康时报《孩子长个少吃甜食》

⑩2019-07-23健康时报《糖吃多了脾气暴躁》

⑪2019-07-02健康时报《总有办法少吃糖》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