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消失综合症(糖尿病消失综合症预防)

金羊网 0
文章目录:

20年的糖尿病突然好了?警惕糖尿病消失综合征

几十年的糖尿病,突然血糖下降,即使降糖药物减量或是不用血糖仍然不高,甚至还会有低血糖的情况出现。您以为是糖尿病自愈了,其实有可能是Houssay综合征(糖尿病消失综合征)在作祟。

最近,60岁的李阿姨(化姓)就遇到了这样奇特的病症。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经过治疗,李阿姨的症状迅速缓解。

20年的糖尿病突然好了?

李阿姨今年60多岁,有20年的糖尿病史。平时通过口服药物和针剂降糖,血糖控制仍不太理想,餐前、餐后血糖基本在8.0/12.0mmol/L左右。一个多月前,李阿姨在生活习惯、用药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血糖突然奇迹般下降到正常范围,偶尔还会出现低血糖。她高兴地以为糖尿病可能自愈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李阿姨渐渐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一周内断断续续服用了胃药并去急诊输液,但症状改善并不明显。随后的一天夜里,李阿姨突发意识模糊,伴心慌、出汗、呕吐、全身乏力、言语不清,送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检查发现血糖仅有1.7mol/L、血钠也明显降低。李阿姨被紧急收住内分泌科病房。内分泌科祝群主任团队即刻展开救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及一系列检验检查,最终确诊为南医大二附院首例Houssay综合征。祝群主任为李阿姨进行激素治疗后,很快血糖、血压、血钠控制平稳,精神状态迅速好转,各项不适症状也消失了。

什么是Houssay综合征?

祝群主任表示,Houssay综合征又被称为“糖尿病消失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Houssay综合征的报道比较少。祝群指出,要想了解这个疾病,还得先从脑垂体说起。人体控制内分泌系统有个“司令部”——脑垂体,脑垂体调控各个主要内分泌腺体功能,其中就有负责升高血糖的腺体。当“司令部”由于某种原因受损时,人体用于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减少,就会出现血糖下降。如果患有糖尿病,就会导致高血糖或者三多一少症状缓解,引发低血糖,严重的还会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低钠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Houssay综合征是怎么发生的呢?祝群指出,糖尿病患者因为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血管退行性变、微循环障碍、小动脉硬化及血粘度增强,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增加而使血管发生堵塞,一旦脑垂体血管出现堵塞,最终会导致垂体功能障碍或减退。此外,垂体肿瘤、炎症、缺血或免疫损害等也会引起垂体功能低下。李阿姨就是由于长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加上20年前做过脑膜瘤切除手术,导致垂体周围多发肿块和缺血性梗死造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致使升高血糖及其他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重要激素缺乏,最终引起包括血糖下降在内的一系列症状。

Houssay综合征该怎么治疗?

Houssay综合征的治疗并不复杂,疗效也较为明显。治疗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必要时还需使用性腺激素治疗。待血糖、血钠、血压等重新升高后,再酌情调整。祝群指出,对于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应慎用胰岛素及降糖作用较强的药物,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最关键的是要及时诊断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不少糖友也有疑问,即使药物不变,血糖下降也有可能跟进食或环境因素相关,Houssay综合征该怎么区分?祝群表示,Houssay综合征有明显伴随特征:一是女性多见;二是无明显诱因血糖下降,甚至频繁出现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大;三是常见阴毛和腋毛脱落,眉毛外1/3脱落或稀疏,牙齿脱落现象严重;四是无明显诱因引起的乏力、纳差、恶心、嗜睡、便秘、怕冷少汗等症状。

祝群提醒广大糖友,特别是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原因突然血糖好转,甚至时常发生低血糖,伴有阴毛和腋毛的脱落,纳差、乏力、怕冷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是否患有Houssay综合征,别让假象蒙蔽,延误病情。

编辑:李可欣

20年的糖尿病突然好了?警惕“糖尿病消失综合征”!

几十年的糖尿病,突然血糖下降,即使降糖药物减量或是不用血糖仍然不高,甚至还会有低血糖的情况出现。您以为是糖尿病自愈了,其实有可能是Houssay综合征(糖尿病消失综合征)在作祟。最近,60岁的李阿姨(化姓)就遇到了这样奇特的病症。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经过治疗,李阿姨的症状迅速缓解。

20年的糖尿病突然好了?

李阿姨今年60多岁,有20年的糖尿病史。平时通过口服药物和针剂降糖,血糖控制仍不太理想,餐前、餐后血糖基本在8.0/12.0mmol/L左右。一个多月前,李阿姨在生活习惯、用药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血糖突然奇迹般下降到正常范围,偶尔还会出现低血糖。她高兴地以为糖尿病可能自愈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李阿姨渐渐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一周内断断续续服用了胃药并去急诊输液,但症状改善并不明显。随后的一天夜里,李阿姨突发意识模糊,伴心慌、出汗、呕吐、全身乏力、言语不清,送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检查发现血糖仅有1.7mol/L、血钠也明显降低。李阿姨被紧急收住内分泌科病房。内分泌科祝群主任团队即刻展开救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及一系列检验检查,最终确诊为南医大二附院首例Houssay综合征。祝群主任为李阿姨进行激素治疗后,很快血糖、血压、血钠控制平稳,精神状态迅速好转,各项不适症状也消失了。

什么是Houssay综合征?

祝群主任表示,Houssay综合征又被称为“糖尿病消失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Houssay综合征的报道比较少。

祝群指出,要想了解这个疾病,还得先从脑垂体说起。人体控制内分泌系统有个“司令部”——脑垂体,脑垂体调控各个主要内分泌腺体功能,其中就有负责升高血糖的腺体。当“司令部”由于某种原因受损时,人体用于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减少,就会出现血糖下降。如果患有糖尿病,就会导致高血糖或者三多一少症状缓解,引发低血糖,严重的还会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低钠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Houssay综合征是怎么发生的呢?祝群指出,糖尿病患者因为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血管退行性变、微循环障碍、小动脉硬化及血粘度增强,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增加而使血管发生堵塞,一旦脑垂体血管出现堵塞,最终会导致垂体功能障碍或减退。此外,垂体肿瘤、炎症、缺血或免疫损害等也会引起垂体功能低下。李阿姨就是由于长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加上20年前做过脑膜瘤切除手术,导致垂体周围多发肿块和缺血性梗死造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致使升高血糖及其他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重要激素缺乏,最终引起包括血糖下降在内的一系列症状。

Houssay综合征该怎么治疗?

Houssay综合征的治疗并不复杂,疗效也较为明显。治疗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必要时还需使用性腺激素治疗。待血糖、血钠、血压等重新升高后,再酌情调整。祝群指出,对于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应慎用胰岛素及降糖作用较强的药物,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最关键的是要及时诊断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不少糖友也有疑问,即使药物不变,血糖下降也有可能跟进食或环境因素相关,Houssay综合征该怎么区分?祝群表示,Houssay综合征有明显伴随特征:一是女性多见;二是无明显诱因血糖下降,甚至频繁出现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大;三是常见阴毛和腋毛脱落,眉毛外1/3脱落或稀疏,牙齿脱落现象严重;四是无明显诱因引起的乏力、纳差、恶心、嗜睡、便秘、怕冷少汗等症状。

祝群提醒广大糖友,特别是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原因突然血糖好转,甚至时常发生低血糖,伴有阴毛和腋毛的脱落,纳差、乏力、怕冷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是否患有Houssay综合征,别让假象蒙蔽,延误病情。

通讯员 张韵涵 张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陈哲

20年的糖尿病突然好了?警惕“糖尿病消失综合征”!

近日,一篇关于一位60岁李阿姨遭遇罕见病症“糖尿病消失综合征”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文章详细描述了李阿姨从多年的糖尿病困扰到突然血糖下降的奇特经历,以及最终被诊断为这一罕见病症的过程。然而,这篇文章的真实性、逻辑性和细节等方面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文章的真实性。文章以李阿姨的个人经历为主线,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详细的医学解释,构建了一个看似真实的故事。然而,有人质疑这篇文章是否真实存在这样一个案例,是否存在这样一位李阿姨和她所经历的奇特病症。毕竟,罕见病症的发生概率极低,而且文章中所描述的病症细节和治疗过程也显得相对复杂。因此,一些人认为这篇文章可能只是虚构的故事,或者是基于少数个例夸大其词的宣传。

然而,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文章的真实性。在现代医学领域,确实存在着许多罕见病症和奇特病例。这些病症可能由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而引发,其症状和治疗过程也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即使文章中所描述的病症较为罕见,也不能完全排除其真实性。此外,文章中还引用了医学专家的观点和解释,这也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的逻辑性。文章从李阿姨的糖尿病史入手,逐步引出她血糖突然下降的情况,进而揭示了“糖尿病消失综合征”这一罕见病症。整个叙述过程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了解这一病症。然而,有些人认为文章在逻辑上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合理之处。比如,文章中没有详细解释李阿姨为何会患上这种罕见病症,也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医学原理和发病机制。这使得文章在解释病症成因方面显得较为薄弱,难以令人信服。

此外,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引发了争议。比如,文章描述了李阿姨在病发前的生活习惯和用药情况,以及病发后的症状和治疗过程。然而,这些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符合医学常识和实际情况,却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这些细节描写过于夸张或虚构,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细节描写虽然有些出入,但大体上还是符合医学常识和实际情况的。

针对这些争议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罕见病症的存在和复杂性。在现代医学领域,还有许多未知和未解之谜,包括一些罕见病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否定文章中所描述的病症和经历,而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些病症。

其次,我们也应该关注文章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思考。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种罕见病症,更让我们思考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时,也应该支持和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还需要意识到媒体报道和舆论传播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媒体和舆论对于公众的认知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审慎对待各种报道和言论;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讨健康问题的契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地看待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进一步推动医学研究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我觉得,这篇文章虽争议颇多,却无疑触动了我们对于健康与生命的敏感神经。正如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所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李阿姨的遭遇虽然罕见,却也警示我们,在医学的未知领域,每一个生命都可能面临未知的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健康问题,不让任何一个“消失”的病症成为我们的盲区。

有任何想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