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腿 溃烂(糖尿病腿溃烂最佳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溃烂严重,怎样才能避免截肢?这4步一定要做
出现了糖尿病足,往往是继发感染比较严重的一种,比如脚部溃烂比较严重,有的甚至会通过截肢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所以怎样避免截肢也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话题。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表示,糖尿病足想要避免截肢,以下这4步要做好。
基础治疗阶段
基础治疗阶段,要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疏通下肢的大血管,抗感染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足部溃烂。
糖尿病足祛腐阶段
一般通过基础治疗阶段以后,就会有所好转,特别是在感染方面会有所控制,包括大循环、微循环,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糖尿病足的其他并发症也得到了控制。
但必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清创治疗来进行控制脚部的溃烂,阻止其他并发症形成,为彻底的治好糖尿病足创造良好的条件。
糖尿病足生肌阶段
糖尿病足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疗以后,患者脚部的溃烂就会明显见好,包括循环系统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感染明显的减轻。下一步就要进行糖尿病足生肌阶段,可以运用各种生肌手段,来促进脚部组织的生长,使创面尽早的愈合,也可以通过植皮的手段来修复溃疡创面。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选择药物治疗相对很重要,而且也要通过饮食的调理来帮助治疗,达到的效果会更佳。
控制血糖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治疗,糖尿病足基本已经痊愈。但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因为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血糖控制的不好,对于足部的微循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时必须要控制血糖,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复发的概率相对很小。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会减少糖尿病足出现,要通过药物控制、饮食控制、锻炼控制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这样就能减少并发症出现。
通讯员 王竹君 钱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糖足)与普通感染如何区分?在家护理全指南
糖尿病患者发现下肢出现伤口、溃疡,总担心是 “糖足”。它和普通皮肤感染有啥区别?在家怎么科学护理?这篇讲透关键 ——
一、糖足的核心特征:不止是 “感染”糖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由血管病变 神经损伤 感染共同导致:
- 血管问题:血糖高导致下肢动脉狭窄,伤口供血不足(摸脚背动脉减弱);
- 神经受损:脚麻、感觉减退(烫 / 冻伤没知觉,小伤口逐渐扩大);
- 感染难愈:免疫力低下 血运差,细菌易繁殖,溃疡顽固难收口。
特征
糖足溃疡
普通皮肤感染
诱因
糖尿病史(10 年以上多见),常因烫伤、鸡眼处理不当引发
外伤、蚊虫叮咬、脚气抓破等局部刺激
疼痛感觉
早期可能无痛(神经麻木),后期深部刺痛
红肿热痛明显,触碰加剧
溃疡表现
多位于脚趾、足底(受力部位),边界模糊,基底苍白 / 发黑,可深达肌腱骨骼
多表浅,边界清晰,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明显
愈合能力
数周不愈合,易复发,伤口逐渐扩大
1-2 周内好转,正确处理后易收口
三、在家护理:分阶段处理,避免踩雷轻度伤口(未破溃 / 小水疱)- 清洁消毒:用 37℃左右生理盐水冲洗(勿用酒精、碘伏刺激),棉签轻轻蘸干;水疱直径<0.5cm:保留疱皮,覆盖无菌纱布(避免摩擦破裂)。
- 改善循环:平躺时垫高下肢(高于心脏 15°),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久坐、跷二郎腿(加重血管压迫)。
- 严格控糖:空腹血糖控制在 7mmol/L 以下,餐后 2 小时<10mmol/L(血糖稳定是愈合基础)。
- 清创护理:用无菌镊子去除松动的死皮、痂皮(勿强行撕扯粘连组织);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保持伤口湿润但不积水,促进肉芽生长)。
- 避免受压:穿宽松软底鞋(鞋内无接缝),溃疡部位垫硅胶减压垫;卧床者每 2 小时翻身,避免伤口持续受压。
- 观察感染:若渗出液增多、有恶臭味、周围皮肤发红发热,立即就医(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 溃疡深达肌肉、骨骼(可见白色筋膜 / 黑色坏死组织);
❌ 足部发黑、冰凉(提示动脉严重堵塞,需紧急血管疏通);
❌ 合并发热、寒战(全身感染风险,需住院治疗)。
- 每日检查:用镜子观察脚底、趾缝(尤其视力不佳者),发现红印、水疱及时处理;
- 温和清洁:温水洗脚(水温<40℃),用白色软毛巾擦干(勿用力摩擦,避免毛巾掉色染色);
- 保湿防裂:脚干燥者涂无刺激的凡士林或羊毛脂(避开趾缝,防真菌滋生);
- 修剪指甲:沿甲沟平直剪,避免剪太短(防甲周炎)。
出现以下情况,24 小时内到糖尿病足专科就诊:
✅ 伤口超过 2 周未缩小,反而扩大加深;
✅ 足部皮肤温度降低、颜色发紫(提示缺血加重);
✅ 脚趾发黑、甲床暗红(可能局部坏死)。
糖足溃疡不是普通感染,而是糖尿病损伤血管神经后的 “连锁反应”。早期区分、科学护理 严格控糖,能大大降低截肢风险。记住:护足是糖尿病患者的 “必修课”,每天多花 5 分钟检查,就能远离 “烂脚” 危机~
转发给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科学护足,守护下肢健康!
从黄豆大水泡到大面积溃烂,重度糖尿病患者在同济成功保肢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常宇
从黄豆大小的水泡,到足部大面积溃烂,武汉的姜先生(化姓)在截掉两根脚趾后再次被告知需要从小腿处截肢。姜先生最终求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在该科独特的“内控外修”模式下,姜先生成功保肢,溃烂部分也通过植皮修复如初,于29日顺利出院。
足底小水泡险些让他截肢
姜先生今年57岁,患有糖尿病20余年。年初天寒地冻,他在使用电热毯时,因对温度和疼痛的感知较弱,脚底不小心被烫出黄豆大小的水泡,他便在家自己抹药、消毒。原以为水泡能自愈,不料破裂后腐蚀了周围的皮肤。今年3月,姜先生见伤口无法自愈,便去家附近的医院问诊,被确诊为糖尿病足,经清创控制无效后,被截掉了左脚中间的两根脚趾。
但姜先生没想到,截掉了脚趾后,溃烂依旧在蔓延,直至溃疡面深至足骨,导致踝关节、跖骨外露,筋膜坏死等。今年4月,伤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姜先生又因各种基础疾病导致肾脏、心脏、肝脏等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紊乱,无法排出小便。“脚上疼得钻心,脑子又昏沉沉的,医生说只有截肢才能保命。”姜先生回忆,当时他被多个并发症缠身,只能终日卧床。
不想被截肢的姜先生找到同济医院糖尿病足MDT的负责人邵诗颖,并请来该院内分泌科、肾内科、放射介入科、疼痛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确诊姜先生属于糖尿病足溃烂最高级别——Wagner5级,但根据下肢血管CT的评估结果,专家团队认为患者仍有保肢的可能。最终,专家组制定了糖尿病足分阶段“点状植皮”以及创面局部氧气治疗的方案。
团队内外兼治成功保腿
按照方案,肾内科团队负责患者每周三次的透析管理,排除体内毒素;内分泌科负责患者血糖的管理、感染的控制以及创面清创;放射介入科负责监测患者血管的血供情况;疼痛科负责全程管理患者的疼痛……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姜先生的下肢血供得以恢复,血糖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创面耐药菌也有了明显改善。
专家团队查看患者恢复情况(通讯员齐剑东 摄)
“姜先生来之前有3个多月的治疗史,导致他的耐药性极强。通过反复测试,团队发现在二十多种抗生素中,仅一种对他有效。邵诗颖介绍,局部氧疗也是该科针对此类耐药患者独创的缓解方式。内调顺畅后,便是针对其严重糖尿病足的创伤治疗。姜先生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皮肤干燥脆弱,伤口难以愈合;且创面较大,深浅不一,以往在大腿上取一整块皮肤的大片植皮反而会造成二次感染和伤口无法愈合的风险,得不偿失。
为了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综合治疗,内分泌科引进了外科医生龚嵩。只要达到植皮条件的区域,龚嵩立即为姜先生植皮、缩小创面。每次,他需要在局麻下为姜先生在床边“点状取皮”,取皮区总面积不超过一块纱布大小,每片大约为一个指甲盖大小。针对没有达到植皮条件的筋膜坏死区和骨关节外露区,就采取外源性细胞因子补充、局部氧疗等方式使这些区域先后达到可植皮状态。经过4次植皮,姜先生的创口已经结痂自愈。
5月29日,姜先生已准备出院回家。
邵诗颖表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初始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灼热等,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严格控制血糖,尽量避免奶茶等饮品,在选择饮品时应注意将碳水和脂肪控制在2%—5%以内,同时应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