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糖尿病能吃吗(有糖尿病可以吃排骨吗)
得糖尿病后,还可以吃排骨吗?营养师却说:更建议你吃这3种肉
说到排骨,几乎是没有人不喜欢的肉类,肥瘦相间且带有脆骨的排骨,无论是糖醋口味,还是普通的红烧,都无比诱人搭配白米饭,几乎能吃上两大碗都不成问题。
尤其是北方人吃肉还讲究“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的说法,排骨搭配大蒜的吃法还要更加诱人,再加上大蒜解腻的作用,让人流连忘返。
可这样的美味,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吃吗?多数人认为糖尿病患者肯定不能吃糖醋排骨,但是对于普通的炖排骨还是可以吃的。从营养的角度上来看,确实不建议糖友吃糖醋排骨,一方面是因为排骨的热量较高加上白糖,差不多吃上3小块左右,摄入的热量就能高达80千卡。
另一方面,排骨的脂肪含量较高能够高达25%左右,是瘦肉的3倍之多,哪怕是健康人群多吃排骨,也不利于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
此外,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糖摄入量,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天吃糖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且要注意高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
如果你当天吃了排骨,还吃高热量的无糖食品,对机体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都不利,容易加重病情,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较差。那糖尿病患者是不是一口肉都不能吃了呢?不是的,营养师更建议你吃这几种肉。
鱼肉:特别是深海鱼肉,和普通的鱼肉相比,深海鱼肉富含二十二碳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HA、EPA。
经过大量研究证明:这两种物质对心脑血管健康十分有利。
每周吃2~3深海鱼和每周不吃深海鱼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去皮的禽肉:去皮的禽肉,和排骨等红肉相比,脂肪低优质蛋白质高,尤其是去皮之后,脂肪含量还要更低,对需要控制病情以及体重的慢性疾病人群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虾肉:虾肉也属于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健康成年人吃虾肉等水产品的标准是在45~75g。但因为虾肉做法多种多样,更适合煮、清蒸、炒,并不适合烤、炸,容易流失较多营养物质,且还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成分,甚至是致癌物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化合物。
糖尿病人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不能吃?建议收藏
经常会有人后台提问,我有糖尿病,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其实,糖尿病饮食确实存在诸多的注意事项,在所有食物在控制好量的基础上,一般都是可以吃的。
如果您的血糖控制情况不佳,那么,饮食的禁忌就比较多了,特别是那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更加不稳定,都应该避免食用。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1、主食:该吃就要吃
一些糖尿病友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少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但这样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主食一定要吃,只要控制好量,对血糖控制是有好处的。
一般建议每天的主食量不能低于150克。而且体力劳动者还要适当增加主食量,控制在300克以内即可。
另外,主食最好粗细粮搭配,尽量多点种类,比如大米饭中加入燕麦、玉米、薯类、豆类等,做成杂粮饭,都是可以的。
2、副食:不要超过主食量
肉类:尽量选择瘦肉,少吃肥肉,动物皮也要少吃,肉类中水产品最优,其次是禽类、畜肉类。
豆制品:豆腐、香干等及豆浆等豆制品,可以与正常人一样食用,重度肾病宜限量。
蛋类: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只需控制蛋黄食用量,以鸡蛋为例,不超过一个蛋黄。
奶类:鲜奶每天250克,尽量选择纯奶、酸奶,不要加糖。
食油:以色拉油为佳,普通植物油用量每日不宜超过25克。
3、蔬菜类:绿叶蔬菜基本不限制食用量
菠菜、生菜、小白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对血糖影响小,富含膳食纤维,一般是不限制食用量的。另外苦瓜、冬瓜、洋葱、芹菜、嫩南瓜、黄瓜、西红柿等家常蔬菜也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
4、糖尿病宜吃与不宜吃食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适宜吃的主食、蔬菜及肉类,还有一些适合糖尿病友食用及应该避免食用的食物。
适宜吃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如玉米,小麦,白菜,豆类制品。
含钙的食物,如虾皮,海带,排骨,黄豆,牛奶等含钙高的食物可以多吃。
富含硒的食物,如鱼,香姑,芝麻,大蒜等,可以有效辅助降低血糖。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青椒,鲜枣等。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可以改善糖尿病友三多一少的症状。
不宜吃的食物:
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纯糖,糖果、蜂蜜、甜点等。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比如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鱼籽、动物脑、骨髓、动物血、油炸食物等。
淀粉类食物,比如山药、土豆、地瓜、茅芋头、藕等,吃的时候要代替部分主食。
酒类:不管是白酒、红酒、啤酒,糖尿病友都应该尽量不要饮用。
糖尿病友饮食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不该吃的食物,咱一定要管住嘴呀~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不能碰4种肉,能不吃就不吃,小心并发症找上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患者最怕什么?不是血糖升高那一刻,而是看似“健康”的食物正在慢慢掏空身体。有人每天坚持运动、吃药、监测血糖,却忽略了餐桌上的那一口肉。明明是肉,怎么吃出来的问题比糖还大?
医生常叮嘱“少吃糖”,却很少有人警告“别碰这几种肉”。你以为控制甜食就万事大吉?不对!真正危险的是,那些看起来营养丰富、吃起来鲜香四溢的肉类,正在悄悄引爆糖尿病的并发症。
红烧五花肉,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五花肉香气扑鼻,油脂丰富,入口即化,是不少人餐桌上的主角。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它却是个“定时炸弹”。
这种高脂肪肉类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中医讲“肥甘厚味,生痰动火”,五花肉正是其中代表。它不仅让血脂升高,更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西医研究也明确指出,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不能吃,而是吃了还以为没事。
香肠腊肉,不是传统美味,是“并发症的预告”
很多人爱吃香肠腊肉,尤其是冬天,挂满阳台的腊味让人食欲大开。但你知道吗?腌制肉类是糖尿病人的高危食物。
它们普遍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钠盐、防腐剂,加上高油高盐的特性,极易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脏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不是说法吓人,而是临床真实发生的案例比比皆是。
中医视角认为,腊肉属“燥火之品”,容易助热生湿。糖尿病又名“消渴”,多属阴虚内热,吃了这些“火上添油”的东西,会让病情更复杂。
肥牛肥羊,看似高蛋白,却是“血糖刺客”
很多人以为火锅里的肥牛、肥羊是“高蛋白低碳水”的优质选择,但忽略了一个关键:它们的脂肪比例远高于蛋白质。
一盘肥牛卷,脂肪含量可以高达40%以上。这些脂肪进入体内,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胰岛负担,还会促发脂肪肝、高血脂。
中医讲“痰湿为患”,肥牛肥羊正是“生痰聚湿”之源。糖尿病本就容易痰湿内生,这类肉类更是推波助澜。
看似补身体,实则拖后腿。吃得越补,血糖越乱。
炸鸡排骨,糖尿病不该碰的“脆皮危机”
炸鸡、炸排骨这些食物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尤其是裹粉炸制的版本,更是让人欲罢不能。但这类油炸肉类对糖尿病人而言,几乎是“毒药”。
高温油炸不仅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还会形成致癌物质,如丙烯酰胺。更致命的是,炸制过程中的面粉裹层会迅速升高血糖。
西医研究证实,油炸食物会造成慢性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胰岛β细胞。而中医认为“热毒入里,伤阴耗气”,炸物正是典型的“热毒之品”。
糖尿病人吃炸鸡,就像在往火堆里倒油。
为什么这些肉类特别危险?不是“肉的错”,是加工方式的灾难
肉本身无罪,问题出在脂肪含量、加工方式以及人体代谢的负担上。
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已受损,若再摄入大量脂肪,会让身体进入“代谢崩塌”的状态。不是说不能吃肉,而是不能吃“错”的肉。
中医更强调“辨证施食”,糖尿病多为阴虚燥热体质,宜清淡、温和、易消化的食物。而这些高脂、高热、重口味的肉类,正是与糖尿病体质“背道而驰”。
那什么肉能吃?不是所有肉都“有罪”
别误会,这不是让糖尿病人从此吃素。关键是选对肉,吃得合理。
优质蛋白如鸡胸肉、鱼肉、瘦牛肉、兔肉、鸽子肉等,脂肪低,营养高,是糖尿病人的优选。
中医推崇“以形补形”、“食疗养生”,鱼肉属水性之物,性平味甘,有滋阴润燥、补虚养身的作用。鸡胸肉则“温中益气”,适合气虚体质的糖尿病人。
但即使是这些“好肉”,吃法也很重要。清蒸、炖煮、烤制远优于煎炸红烧。
糖尿病并发症,为何总是悄无声息?
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不错,却依然出现视力模糊、脚部麻木、肾功能下降等问题。真相往往藏在饮食的细节里。
高脂肉类不仅升高血脂,还会促进炎症反应,血管一旦受损,眼睛、肾脏、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中医讲“久病入络”,糖尿病若不从饮食上调养,最终必然会伤及五脏六腑。
别把并发症当作“意外”,它是你每一口下肚的积累。
“吃肉也分贵贱”?是的,糖尿病人不能“乱吃”
不是所有肉都能给身体加分。糖尿病人要像挑药一样挑肉。
脂肪含量过高的肉,不如不吃;腌制加工的肉,不如拒绝;油炸焦香的肉,不如远离。
吃错肉,比喝糖水还危险。
中西结合,饮食是治病的一剂“慢药”
现代医学强调能量摄入与血糖控制的平衡,而中医更注重“脏腑调和”、“五味归经”。
糖尿病人之所以容易犯错误,是因为片面地追求“营养”,忽略了“适合自己”。
饮食不是为了满足口腹,而是为了延长健康寿命。
不能碰的4种肉,背后藏着一个系统性的健康陷阱
它们不只是“肉”,而是血糖、血脂、血压、肾功能的多重负担。
五花肉让血糖上不去也下不来;腊肉香肠让血管慢慢堵塞;肥牛肥羊让脂肪过剩;炸鸡排骨让身体处在慢性发炎的泥潭中。
这些肉吃得多了,药都吃不回来。
真正聪明的饮食,是“选择而不是放弃”
饮食是一种态度。不是不能吃肉,而是要吃对肉、吃对方式。
清淡、少油、不过量,是糖尿病饮食的核心原则。每一口下肚的肉,都该为健康加分,而不是减寿。
糖尿病不怕吃得少,就怕吃得狠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控制饮食这么难?因为“香”是上瘾的,“油”是依赖的,“肉”是情感寄托。
但糖尿病不讲感情,它只认事实。吃错了,身体不会说谎。
结尾不是告诫,而是提醒:糖尿病的“隐形敌人”,往往藏在你最爱的那一口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最常吃的那几种肉,恰恰是最危险的“温柔陷阱”。
别再问“为什么会得并发症”,看看你每天吃了什么。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王莉,周阳,马慧敏.高脂饮食对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3):211-215.
[3]张国强.中医对糖尿病饮食调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10):1345-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