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肿吗(糖尿病脚肿是什么样子)
糖尿病人下肢水肿?帮你揪出导致水肿5个元凶!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疾病,其中有一些糖尿病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这让他们感觉到特别的奇怪,为什么自己只是高血糖,却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其实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主要是跟以下这几个原因有关系。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一、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自己的肾功能出现损伤,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导致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人出现肾损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身体尿蛋白被大量的漏出,也就会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导致双下肢浮肿的现象出现,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性浮肿。
二、心脏疾病
糖尿病人如果自己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是很容易并发心脏疾病的,而在心脏疾病发生的时候,严重的患者会因为心功能不全而导致身体的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水钠滞留在身体内而让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水肿,在出现这种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气促、胸闷、心慌等症状。
三、合并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因为高血糖容易让自己的血管发生病变,当血管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让血管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也就容易导致静脉高压的发生,就容易让下肢水肿发生。
四、药物因素导致
有一些降糖药以及降压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水钠滞留的现象,从而导致下肢出现浮肿,这种现象一般在停用药物后患者下肢水肿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如果是因为药物导致的下肢水肿,患者可以咨询医生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是更改药物。
五、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
有一些糖尿病人容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同时就容易引起下肢性水肿,另外在出现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嗜睡、怕冷、便秘等症状。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如果有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不要过于着急,要先找明原因,确定自己是因为什么导致的下肢水肿,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知道原因后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偏方或者药物,这样不仅不会让自己下肢水肿的现象得到改善,还容易让自己的血糖受到影响而不稳定。
糖友脚浮肿是什么原因?
有的糖尿病患者得病时间长了之后,经常会有脚肿的症状发生,如果患者不在乎任由其发展,那么还会出现足部溃疡乃至足部坏疽的现象,这就对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了,那么糖尿病人脚浮肿是什么原因呢?
糖尿病人几乎都知道,糖尿病是会引起多种的并发症,威胁到多种脏器和器官,还包括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很多方面,进一步会造成糖尿病人出现脚浮肿的症状。其中,糖尿病肾病是 造成糖友下肢浮肿的常见因素,肾脏病变会引起许多的蛋白质从尿液里排出,血浆渗透压也就跟着降低了,这就让身体里的水分集聚而出现水肿;另一方面,肾脏受 到损害也会影响身体里水分的排出,水分滞留于体内而出现水肿。与此同时,糖尿病人因为长时间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血管 容易形成血栓,并且集结成斑块,引起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害,故而造成糖尿病人发生糖尿病脚浮肿。
糖尿病人出现脚浮肿之后,想要不让病情恶化,最应该做的就是控制血糖了,让血糖降下来。治疗措施就是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饮食疗法,只有如此的多管齐下,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
以上即是对“ 糖尿病人脚浮肿是什么原因?”的介绍,作为患者一定要多了解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知识,这样一旦身体出现了什么变化,就能做到大概的知晓,不会盲目和过度的惊慌失措,正确的看待糖尿病并发症,并且积极的治疗。
文献来源:糖尿病网
脚肿是疾病的信号?医生告诫:或是这3种疾病引起的,尽快去检查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脚肿得厉害,特别是到了晚上,肿得几乎穿不下鞋子,难道就是单纯站久了的原因吗?”张先生焦急地向朋友诉说,已经65岁的他,平时工作忙,似乎没有太多注意休息。
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脚部出现了明显的肿胀,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走动后,这种情况愈发严重。
尽管张先生曾以为这只是常见的疲劳引起的症状,但经过医生的检查,他才得知,脚肿不仅仅是站久了那么简单,背后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
脚肿,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往往被忽视,很多人会认为它只是劳累或久站的自然反应,但实际上,脚肿可能是身体某些潜在疾病的信号。
医生表示,长期或经常性脚肿并不完全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当这种肿胀逐渐加重,甚至伴有其他症状时,可能意味着身体某些器官正在出现问题。
如果忽视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老年人出现脚肿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拖延。
脚肿与肾脏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体内的液体平衡。
肾脏功能不全时,体内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水肿的发生,最常见的就是下肢浮肿,尤其是脚部。
如果肾脏受到损害,肾小管的功能减退,钠盐和水分无法有效排泄,体内的水分就会积聚,表现为脚肿,特别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功能逐渐衰退时,常常出现肢体水肿,甚至会发展到严重的浮肿,影响生活质量。
肾脏疾病导致的水肿,往往伴随着尿量减少、尿液泡沫增多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水肿不仅仅是脚部的表现,严重时全身都会出现肿胀,特别是晚上或长时间休息后。
此时,倘若出现此类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接受肾脏功能相关检查,如此,方可早期察觉问题并予以治疗,避免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第二个可能导致脚肿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意味着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足,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难以有效排出体内多余血液,致使血液回流受阻,尤其在下肢,受重力影响,血液与液体在脚部积聚,进而形成水肿。
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通常表现为双腿肿胀,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分。
随着病情的加重,肿胀可能逐渐扩展至大腿,甚至腹部,除了脚肿外,心力衰竭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症状,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
很多老年人可能会以为自己体力下降、疲劳是正常的老年现象,直到水肿变得严重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出现脚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警惕是否与心脏功能相关,及时进行心脏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风险,及时的心脏治疗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个原因是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并发症和肝硬化等疾病,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往往会影响体内水分的分布和代谢,进而导致水肿的发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水盐平衡紊乱,表现为脚部肿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脏损害,当肾脏功能下降时,水肿就成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脚肿,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尿频、尿量增多、口渴等,当糖尿病控制不良时,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会对肾脏、心脏等器官造成负担,从而引发水肿,尤其是在下肢部位。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不全,体内的蛋白质水平降低,导致液体从血管中渗出,造成腹水和下肢浮肿,肝脏病变还会影响体内的水分调节,使得脚肿成为其中一种表现。
对于这些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水肿,及时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控制,定期检查肾脏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肝硬化患者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适当的治疗,避免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脚肿不仅仅是站久了的“疲劳症状”,它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警告信号,尤其是老年人群体,面对脚肿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排查是否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或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相关。
适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即使知道脚肿可能与健康问题相关,仍然选择忽视,直到病情加重才后悔呢?
很多人对脚肿等症状的出现往往抱有“老了正常”的心理,忽视了它可能是身体其他潜在疾病的信号,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常常将脚肿与疲劳、久站等因素归咎,缺乏对健康管理的关注。
再加上很多症状起初并不明显,直到问题加重才引起注意,因此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身体,尤其是在出现持续性脚肿等症状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脚肿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刘光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贝叶斯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