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医保药(糖尿病医保药品目录2023版)

求医 0
文章目录:

这 9 款糖尿病新药进医保了!你知道吗?

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新版医保目录,91 个新增药物赫然在列。其中,有 9 种是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甚至包含一些药效强劲的新药,如 “考格列汀”。这对常年依赖药物降糖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现有医保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新增的 9 款糖尿病药物具体包括:考格列汀片、苯甲酸福格列汀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依柯胰岛素注射液、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I)、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III)、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VI)以及脯氨酸加格列净片。

需注意,除前三种药物无报销范围限制外,其余六种仅适用于 “二型糖尿病” 患者报销,患者需确认自身是否符合条件。依柯胰岛素注射液的报销条件更为严格,只有在其他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类型无效时方可报销。

此次新增药物降价幅度平均高达 63%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过,这些药物要在 2025 年 1 月 1 日已经开始报销。

超长效口服降糖新药 “考格列汀” 进医保!

此次医保新增药物中的 “考格列汀”,是一种超长效糖尿病药物。去年 6 月 24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 1 类创新药物 “考格列汀片” 上市,该药物可改善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考格列汀片属于二肽基肽酶 4(DDP - 4)抑制剂,通过抑制 DDP - 4 活性,升高 GLP - 1 和 GIP 的血浆浓度,进而促进胰岛素释放、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长达 131.5 小时的半衰期,实现了两周一次的长给药间隔,在服药后的第 14 天仍能维持对 DPP - 4 酶活性 80% 以上的有效抑制,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适合经常出差、难以按时服药的患者。此外,考格列汀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可安全地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无需调整剂量和频率,对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十分友好。

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引发多种恶性肿瘤。《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研究显示,早期患糖尿病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更高。因此,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对延缓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视,也反映出相关政策在引导临床制定更贴合患者需求治疗方案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望推动我国糖尿病治疗格局的优化和慢性病长期控制水平的提升。期待未来有更多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出现,造福广大糖尿病患者。

重磅!国产“超长效降糖药”正式纳入医保,糖友们的福音来了

一个星期只打一针,血糖就能稳住?这样听起来像是广告词的药,真的来了,还被纳入了医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数千万糖尿病患者的负担将大大减轻,治疗方式也将更加科学便利。这款国产“超长效降糖药”一经落地,便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焦点。

这款药物的核心优势在于“超长效”三个字。传统胰岛素往往需要每日注射,患者不仅要记得时间,还要忍受反复扎针的痛苦。而这种新型药物,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就能维持稳定的降糖效果,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依从性。

超长效药物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糖尿病治疗手段迈入新阶段。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信息,这款药物不仅疗效可靠,而且价格合理,纳入医保后,患者自付比例显著降低,经济负担大幅减轻。这对于长期用药的糖友来说,称得上是“减压利器”。

这款药的学名为“谷赖肽注射液”,属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它的机制并不是单纯“压住血糖”,而是通过模拟人体自身的激素调节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释放,同时延缓胃排空速度,从多个环节控制血糖。

与传统降糖药相比,这类药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备减重、保护心血管等额外好处。近年来,国际研究也不断证实,这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我国自主研发的这款药,不仅疗效可比进口药,还拥有更亲民的价格。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占全球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为主,占比高达90%以上。更让人警惕的是,超过一半的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有并发症悄然发生。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但它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可引发心梗、脑卒中、肾衰、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后果。控制血糖,不仅是为了避免口渴、多尿,更是为了挡住一连串“连锁反应”。

新药的问世,解决的不只是治疗方式的问题,更带来了观念上的突破。过去很多患者担心每天打针太麻烦,干脆放弃胰岛素治疗,或坚持口服药物到最后一刻。而现在,每周一次的注射方式,大大降低了心理门槛,也更容易被中老年人接受。

研究证实,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死亡风险提高近两倍。尤其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这款药物的平稳释放机制,能有效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风险,是其一大亮点。

在临床试验中,该药物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大多在使用初期出现,数日后逐渐缓解。相比之下,低血糖发生率远低于传统胰岛素,是一种更“温和”的降糖方式。

在医保覆盖下,该药物的价格已从千元级别下降至百元范围。不仅一级城市患者受益,广大基层地区的糖尿病人也能用得上、用得起。这种“普及化”的治疗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康福祉。

政策层面也在同步推进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要加强糖尿病早期筛查与规范治疗,提升基层医生糖尿病管理能力。未来,社区卫生中心将逐步建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药物、监测、随访的闭环管理。

科技也在为糖尿病管理插上翅膀。智能血糖仪、远程监测系统、手机APP数据同步等,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纸笔记录”方式。患者可以随时查看血糖趋势,医生也能远程调整用药方案,实现更个性化的治疗。

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即使使用了再先进的药物,也不能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变。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保持规律运动,是控制血糖的“老三样”,但也永远不过时。

这款国产新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我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已不再依赖进口。它不仅提升了医疗自主权,也为全球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未来,更多国产创新药物将陆续问世,惠及更多慢病患者。

读到这里,你是否也在思考:我或者家人是否已经规范治疗了?有没有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没有了解自己目前的用药是否需要优化?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管理。

你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每周只需要打一针,就能控制血糖稳定、减轻体重、保护心脏,你会愿意尝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与经验,也许你的故事能帮助到更多糖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国家医疗保障局.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方案解读[R].国家医保局官网,2024.
[2]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1):1-20.
[3]张伟,王小东,刘丽.GLP-1受体激动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32(4):265-270.

91种药品新增进医保,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

1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正式落地实施,参保人在医院药店购药,将按照新版目录执行。此次调整共有91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同时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

这几天,不少参保人在看病就医时都会询问相关治疗领域最新纳入目录的药品。在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有糖尿病患者对新纳入目录的胰岛素周制剂非常感兴趣,每注射一次就可以满足一周的用药需求,可以减少注射治疗负担。纳入医保后,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将大大提高。

糖尿病患者 芦女士:最早的每天注射胰岛素三次,后来就是一天一次,这是一个进步。现在胰岛素周制剂的话,那就更是质的飞跃了,所以对我来说那肯定方便。

这款胰岛素周制剂在中国、欧盟与美国同步开展临床试验,同步递交新药上市申请,2024年6月在中国获批,同年就纳入了医保药品目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 纪立农:在获得了药监局批准上市之后,能够很快进入到医保,那么这也体现了国家特别想让这些新型的药物能够尽早地让患者使用上,让他们疾病控制更好。

此次调整新增的91种药品中,就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此外还有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部分892种。

在此次目录调整中,谈判竞价药品平均降价63%。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坚持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将临床价值高的新药好药及时以合理的价格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医保目录在肿瘤、慢性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将从目录调整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编辑 | 薛加怡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央视新闻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