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喝水尿多(糖尿病喝水尿多正常吗)

内分泌徐秀峰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多尿、多饮?

嗨,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糖尿病的“三多”症状之一——多尿多饮。

知道为什么我把多尿放在前面,多饮放在后面吗?这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多尿是导致多饮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尿得太多,我们不得不多喝水。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血糖升高,身体会怎么反应呢?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会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的糖分。这就导致尿量明显增多。当你尿得太多,体内就会失去大量水分,口渴的感觉就来了。

那么,多尿多饮的症状是怎样的呢?首先,你会感到口唇干燥,舌头发黏,有时还会出现苦、麻的感觉。每天的饮水量可能超过一个5磅的暖瓶,白天和夜间的尿次和尿量都很多,特别是晚上。有的人可能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胀了,但还是感到口渴。也有的人虽然口干,但并不想喝水,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渴不欲饮”,可能是体内湿热郁积导致的。

但要注意的是,虽然约有2/3的糖尿病病人有多尿多饮的症状,还有1/3的病人可能没有这个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有这些症状,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哦!

总之,多尿多饮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有这个症状。如果你有这些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哦!

一喝水尿就多,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你知道吗?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超过50%的中国成年人每天至少误解一次身体发出的信号。

比如——“我一喝水就尿多,是不是肾出问题了?”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很多人一边盯着水杯发愁,一边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肾病。

可真相是:尿多≠肾病,反而可能是你身体在“自我保护”!

别急,听我慢慢跟你道来……


“多尿=糖尿病肾病”?别被这个套路骗了!

一喝水就尿多,的确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表现。但这并不代表每次尿多都要惊慌失措。

反转来了:糖尿病肾病的“多尿”,根本不是因为喝水多,而是因为肾脏“漏水”了!

正常情况下,肾脏像一个高效的“过滤工厂”,把有用的营养回收,把废物排出去。但糖尿病会损害这个工厂的回收系统,导致葡萄糖、蛋白质等原本该留下的营养被一起“冲走”。

于是,身体为了稀释这些异常成分,只好拼命排水。所以,糖尿病肾病的“多尿”,不是喝水多导致的,而是肾脏功能失调的信号。


那么问题来了:你喝水多,真的和肾病无关?

说真的,大多数情况下,你一喝水尿就多,其实是肾脏功能太好了

这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反向吓唬”?可这正是医学上的常识——健康的肾脏具备强大的调节能力,水一多,就快速排出,不做多余保留,避免体内“水灾”。

就像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下雨后迅速排干积水,说明它运作良好。反倒是排不出去,才说明有故障。

所以,一喝水就想尿,是肾脏在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


真正的“危险尿多”,长啥样?

别被“尿多”这两个字吓坏了,关键在于它“怎么多”。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尿多,常常伴随这些特征:

  • 尿夜间特别频繁,还总觉得渴;
  • 明明喝水不多,却尿得像水龙头;
  • 体重莫名下降,疲惫不堪;
  • 尿里有泡沫,久久不散。

这才是“危险信号”,而不是喝水后去几次厕所。

你要不是半夜被渴醒三次,不用太害怕。


喝水多,反而是“肾脏体检”的一个小妙招?

没错,这点你可能从没听说过。

有研究指出,健康的肾脏每天可以处理180升滤液,最终生成1.5升左右尿液(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第5期)。所以,当你喝下一大杯水后,肾脏会迅速过滤,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

这是一种调节体液平衡的本能反应。

如果你喝水后2小时内仍毫无尿意,或者尿液颜色像浓茶,那才应该警惕肾功能是否出了问题。

所以,别再因为“尿多”而自我诊断肾病了,你的肾很可能只是太尽职了点。


小对话:膀胱君对“水宝宝”的吐槽

膀胱君:“哎哟,今天怎么又来了这么多水?”

水宝宝:“怪我咯?主人今天又喝了三杯水,还吃了西瓜。”

膀胱君:“行吧行吧,我这就通知大脑,快去厕所走一趟!”

水宝宝:“别误会我们多尿是病,我们只是在‘勤快上班’而已!”

看吧,身体里的一切都有秩序,别被表象唬住。


真正该警惕的,是“假性健康人群”

有些人自认为身体无恙,却忽视了一个事实:糖尿病肾病早期几乎无症状

数据显示,约有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2期)。而这些人,早期并没有“尿多”的感觉。

所以,真正可怕的不是尿多,而是悄无声息的“尿少”——当肾脏过滤功能下降,尿液产生减少,才是病情加重的征兆。

你还在因为尿多担惊受怕的时候,另一些人正在“静悄悄地”走向肾衰竭。


喝水多=保护肾脏?这个说法靠谱吗?

听起来很合理,实际却不完全正确。

适量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毒素浓度,是对肾脏的“温柔呵护”。但过量饮水,则可能压垮肾脏的负荷,造成低钠血症,甚至出现“水中毒”。

别开玩笑了,日常健康人每天水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最为合适,具体看体重、气候和运动量。

喝水不是比赛,别把健康当成了“补水大战”。


尿多还可能是大脑在“自救”?

这个你绝对想不到。

神经系统控制着尿频反应,特别是下丘脑和垂体。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时,大脑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强。

于是,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实际上是大脑在释放“警报”

很多“多尿患者”,其实是“焦虑患者”。

如果你最近正经历压力山大,别急着怀疑肾,先给大脑放个假吧。


“尿多”也可能是好习惯的副作用?

你没看错,这次真的是“副作用”。

习惯性喝水多、饮食清淡、运动频繁的人,肾脏代谢效率高,排尿也就多。就像一个天天打扫的屋子,灰尘自然少。

这类人群反而是健康的“优等生”。

如果你是因为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频尿”,请继续保持,别被吓退了。


真正的肾病筛查,不靠“尿多”判断!

你担心肾病,靠“尿多”判断可远远不够。

现代医学建议,通过以下指标筛查肾功能才靠谱: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 肾小球滤过率(eGFR)
  • 血肌酐、尿素氮水平

这些才是揭开肾病真相的“身份证”,而不是你今天上了几次厕所。

别再自我吓唬了,科学检测,才是健康保障。


那么,尿多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说到底,尿多本身不是病,除非它背后藏着病。

它可以是肾功能正常的表现,是生活习惯优质的信号,是心理状态紧张的反馈,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

关键不在于“多不多”,而是你的尿,有没有“异常信息”

如果你尿液清亮、无异味、无泡沫,频率正常、无其他不适,那就放心喝水去吧。


结语:你还在一喝水就怀疑人生吗?

别再把“尿多”当成“健康灾难”的预告片了,它很可能只是你身体运作良好的“闪亮名片”。

真正值得担心的,不是你“尿太多”,而是你对身体的误解太多。

那么,从今天开始,你愿意放下恐惧,好好喝一杯水,给肾脏一个掌声吗?


推荐阅读与权威来源: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
  •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2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第5期,《肾小球滤过率与尿液变化的临床解读》

愿你从这篇文章里,读懂身体的“低语”,不被表象吓到,也不因未知而惊慌。知识,是最好的健康防线。

分享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 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一喝水尿就多,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吗?

很多年前,当我还在医学院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描述某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听课的同学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症状往自己身上套,一节课下来,弄得大家都疑神疑鬼,纷纷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吕医生,我每次一喝水就尿多,会不会是得了糖尿病肾病?”,当一位老糖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件往事。

普通人缺乏医学背景,容易把“症状”和“疾病”划等号。其实,大多数的症状,只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现象,并不意味着得了某种疾病。

当然,也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早期表现,这就需要依靠医生的专业能力来鉴别。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道出了医生看病的真相。


医生,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去治愈某种疾病,而只需要让患者明白:你没病。

言归正传。

接下来,就让我一本正经地给大家解释一下“一喝水就尿多”这件事,哪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哪些是不正常的疾病信号。

对于大多数糖友来说,喝得多尿得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喝水过多过快

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在流失水分:通过呼吸、尿液、粪便、以及皮肤显性或隐性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人最终的结局是变成一条咸鱼。

在温和的气温环境中,一个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最基本的水分需求是1200ml。这些水分需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来获得。

但是,你不能一次性把这些水都给喝了,然后在剩下的时间不再喝水。

我们经常把身体比喻成“容器”,但是身体和真正的容器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身体的“容积”不算小,但是并不能长时间存储水分。如果短时间内饮水过多,大部分的水就会“漏”出去。

水进入胃肠道后 ,首先会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容量”增加。如果血容量增加的过快,就会刺激肾脏的“感受细胞”,这些感受细胞会向大脑发出“水分过多”的信号,大脑接受到信号,会向肾脏发出指令,让肾脏增加尿液的产生,排出多余的水分。

所以,喝水过多过快并不能补充更多的水分,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如果短时间内喝进去的水量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甚至会引起“水中毒”。这时,你可就真的“生病”了。

2、体质因素

有些人对“血容量”的调节范围都各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血压范围也不相同一样。

所以, 有些人爱喝水,有些人不爱喝水;有些人尿多,有些人尿少。这只是单纯的体质差异,并不代表健康与否。

不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出现下面2种表现,就需要引起警惕,可能是疾病信号:

1、尿频、夜尿增多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时间血糖过高,会导致“渗透性利尿”,从而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的现象。

血糖高到多少会出现尿频症状呢?

具体数值因人而异。肾脏对血糖升高有一定的耐受阈值,这个阈值叫“肾糖阈”。不超过这个阈值,就不会引起“渗透性利尿”。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肾糖阈”在10 mmol/l左右,有些人甚至要高到15~16mmol/l。

另外,出现尿频、夜尿增多也不一定就与血糖有关。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道肿瘤、以及尿道综合征、膀胱活动症等功能性疾病,甚至焦虑症等都会引起尿频、夜尿增多的症状。

这个就需要交给医生来鉴别。

2、泡沫尿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如果出现较多的葡萄糖、酮体或尿蛋白时,尿液的表面张力就会增高,尿液就容易产生大量泡沫。

不过,出现泡沫尿也并不一定就与有关,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比如在身体缺水、尿液浓缩时,排尿时也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情况一般伴有尿色加深。

有些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也会使尿液张力变大,出现泡沫尿。

甚至排尿过急,或憋尿后排尿速度较快(如儿童),或站立位置高,尿液受到震动后也会产生泡沫。这些情况一般静置一会后泡沫可很快消失。

有研究发现,有泡沫尿的人,大概1/3是因为尿中蛋白含量增高,其余2/3都是正常生理现象。

3、尿液有异常气味

如果排尿的时候闻到明显的“烂苹果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为这种类似苹果腐烂的气味,有可能是尿中含有大量“丙酮”的信号。

血糖的主要作用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如果糖尿病人长时间血糖过高,身体缺乏能量,就会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

脂肪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丙酮酸”,这种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就会使小便产生烂苹果的气味。

不过,身体本身对血糖还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并不是血糖稍微高一点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有研究发现,随机血糖长时间超过19.05 mmol/L,就非常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这时候,糖尿病人一般还同时会出现极度口渴、心慌、全身乏力、头晕等症状。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十分危险,如果有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测血糖,必要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