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 中国 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据统计
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
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
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带你一探究竟!
戳视频↓
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get了吗?↓↓↓
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靠的“外援”是什么?
糖尿病复杂多样的并发症有哪些?
据统计
2021年,全球糖尿病导致大约670万成年人死亡
平均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
第二大“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早早提上我们的健康日程
远离“甜蜜负担”
共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
抗“糖”挑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武贺
顾问|武曦蔼
别再傻傻分不清!1型和2型糖尿病区别揭秘!
糖尿病就像一个“隐形杀手”,悄悄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而在糖尿病这个大家族里,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两个常见的“成员”。虽然它们都叫糖尿病,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少区别。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1型和2型糖尿病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发病机制:身体“控糖工厂”的故障差异
1.1型糖尿病:免疫系统“误伤”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就像身体的“卫士”,负责抵御外界的病菌入侵。但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却“认错了敌人”,把胰岛β细胞当成了“坏蛋”进行攻击。胰岛β细胞可是生产胰岛素的“工厂”,当它被破坏后,胰岛素的产量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停止生产。胰岛素就像是身体里的“糖分搬运工”,负责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搬运到细胞里供能。没有了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只能在血液里“堆积”,导致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消极怠工”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则比较复杂,主要和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胰岛素抵抗就像是细胞对胰岛素这个“糖分搬运工”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让它把葡萄糖搬进细胞里。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胰岛β细胞会拼命工作,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但时间一长,胰岛β细胞也会“累垮”,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这样一来,血液中的葡萄糖同样无法顺利进入细胞,血糖也就升高了。
二、发病年龄:不同阶段的“光顾者”
1.1型糖尿病:青睐年轻人
1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不过也有少数成年人会患上。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相对活跃,但有时候也会“过于敏感”,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还在摸索着如何正确识别周围的事物,免疫系统也可能在这个时候“犯迷糊”。
2.2型糖尿病:偏爱中老年人
2型糖尿病则更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变慢,胰岛素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中老年人往往运动量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等问题也比较常见,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不过,现在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三、症状表现:各有各的“小脾气”
1.1型糖尿病:症状来得急
1型糖尿病的症状通常比较明显,而且来得比较急。患者常常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这是因为身体缺乏胰岛素,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只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量增多。尿量增多又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患者感到口渴,从而大量饮水。同时,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身体会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导致体重减轻,患者也会感到饥饿,食量增加。
2.2型糖尿病:症状较隐匿
2型糖尿病的症状相对比较隐匿,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疲劳、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但由于这些症状不太典型,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导致病情延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是在体检或者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患病的。
四、治疗方法:应对策略大不同
1.1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或者使用胰岛素泵来持续输注胰岛素。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饮食和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2.2型糖尿病:治疗方式多样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在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此外,对于一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发病机制、发病年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两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毕竟,健康是我们生活的基石,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 国产原研新药纳入新版指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5月8日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不久前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2020版CDS指南”),豪森药业自主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孚来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纳入该指南。
2020版CDS指南纳入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
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控制血糖,兼备降糖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减重优势,治疗地位在各大指南中不断提升。
孚来美是国家1.1类新药,作为首个国产原研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也是全球第一款PEG化长效降糖药物,2019年5月在国内获批上市,2020年12月底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根据2020版CDS指南,GLP-1RA可有效降低血糖,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谱及降低血压。GLP-1RA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研究显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单药治疗100μg/周、200μg/周治疗24周,在HbA1c(糖化血红蛋白)>8.5%分组中,分别较基线HbA1c降幅可达1.29%和1.77%。
2020版CDS指南发布后,意味着我国糖尿病治疗新格局落定。GLP-1RA助力HbA1c达标,被指南明确推荐作为合并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危风险(无论HbA1c水平如何)/合并CKD(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标准治疗。业界预计,GLP-1RA的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