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糖尿病的(什么叫做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诱发因素有哪些?一起来了解
吉林长春,一男子长期大量饮酒体重暴减诱发糖尿病,引发关注。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风险。戳图了解糖尿病常识为了自己和亲人的健康收藏。(人民日报)
来源: 封面新闻
一亿多中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医生告诉您实情
“张医生,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真的有1亿多人吗?”
今天我去超市逛街的时候,遇到了之前的一个朋友,他跟我说自己最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一些医生提到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亿人。他看到这个观点以后,就比较惊讶,因此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根据权威的数据,我国的糖尿病确诊人数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超过1亿,而且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还有增加的趋势。这一亿多中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呢?今天医者良言就好好跟您聊一聊这个问题,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肥胖人数增加:不得不说,我国最近这些年的肥胖人数确实有明显的增加。很多人在结婚前可能并不胖,甚至还瘦,但是工作结婚后,体重却有明显的增加。虽然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但是这却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熬夜
就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吧,他刚上大一的时候体重53公斤。自从工作后体重开始增加了,结婚3年后体重高达80公斤。肥胖人数的增加除了和暴饮暴食有关以外,还和压力大、熬夜、运动量不足有关。
可能会有朋友问了,肥胖还能和糖尿病扯上关系吗?您别说,它们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小呢!
胰岛素受体
在人体内,胰岛素是唯一的降低血糖的物质。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需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对于肥胖者来说,会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人体为了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就会促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这就相当于让胰岛细胞加班工作。
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抗住。如果长期让胰岛细胞加班工作,那它就有可能会被“累死”。当胰岛细胞死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这个时候可引起血糖升高。
2.不健康的饮食方式:这里说的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主要包括暴饮暴食、吃得主食太精细等。
现在来说,我们的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的丰富,而这导致很多人平时吃饭吃得很饱。经常吃得很饱不仅仅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而且同样也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
经常吃得太饱或者暴饮暴食,就容易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长此以往就会增加胰岛细胞的工作量。
另外,我们现在吃的米和面都是精制的,这种精制的主食由于去掉了麸皮和胚芽,所以升糖指数比较高。当人吃了这种精制的米、面以及相关制品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胰岛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就会累死一部分胰岛细胞。
因此,我们平时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吃饭八分饱、尽量不要吃精制的米和面。如果一定要吃精制的米和面,那就在里面加点杂粮、蔬菜、肉类等。
3.运动量不足:就目前来说,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很多人为了生活,就拼命工作,而这样会造成运动量不足。
虽然说运动量不足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但是吃得多、运动量不足,可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当人体重超标后,就有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另外,有些人的直系亲属,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得了糖尿病,那ta和正常人相比,本身就更容易得糖尿病,如果运动量再不足,那就更容易诱发糖尿病了。
经常运动不仅仅能增加体内糖分的消耗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以后,只需要少量的胰岛素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为了健康我们应该经常运动。很多人认为运动的强度和量越大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运动的量和强度以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宜,而且还需要细水长流。
散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散步属于一种比较容易坚持而且又安全的运动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种运动方式作为首选。每天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不少于5次。
4.其他:其实,引起糖尿病患病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上述3点以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增加、体检的人数增加、遗传因素等有关。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糖尿病怎么还和人均寿命增加有关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我们都知道,在民国及其以前,人均寿命都是不高的。到了当代,人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人都能活到80岁以上。
有一些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增加的,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其实属于一种衰老性疾病。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胰岛细胞的功能也是会下降的,当胰岛细胞的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本身也是会引起糖尿病的。
体检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也都变得富裕起来,所以他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了。于是,定期体检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标配,而体检可以发现那些没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这无疑也会使得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暴露出来。#健康明星计划#
还有一点,如果父母得了糖尿病,那其孩子得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一般人大,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本身并不会直接致病,但是它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诱发糖尿病,比如肥胖、暴饮暴食、熬夜等。遗传因素我们可以理解为家底,这就像有的人一出生就有很多钱,无论他后面怎么花,ta的钱还是比一般人更耐花。#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大多都是这 6 种原因所导致!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背后的 6 大 “元凶”。
一、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那么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1 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多态性有关;2 型糖尿病则涉及多个基因的变异,这些基因共同影响着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遗传因素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为糖尿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不良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体力活动却越来越少。长期久坐不动,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会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不合理饮食: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的 “催化剂”。经常食用甜食、油炸食品、加工肉类等,会使血糖和血脂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长期如此,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就会受损,最终引发糖尿病。
三、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即腹部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脂肪细胞会变得肥大,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腺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然而,长期过度分泌胰岛素会使胰腺 “不堪重负”,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
四、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会下降。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活动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容易出现肥胖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一般来说,45 岁以上的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血糖健康。
五、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例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此外,精神压力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导致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等,进一步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六、其他疾病
某些疾病也可能诱发糖尿病,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胰腺炎会破坏胰腺组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库欣综合征患者体内皮质醇水平过高,会导致血糖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了解了糖尿病的六大成因,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压力,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其他疾病,都能帮助我们远离糖尿病的困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自己的健康,为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真相来了##寻找真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