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糖尿病打胰岛素多久打一次)
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警惕10个副作用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世东
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是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发展的有效手段,但很多糖对胰岛素的副作用顾虑较多。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世东表示,正确看待和应对胰岛素引发的副作用很重要。
1. 注射疼痛。对于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友,最容易产生的情绪就是怕疼。其实,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建议糖友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且必须一针一换,因为进针速度过慢、精神紧张、针头重复使用导致其出现弯曲、毛刺或变钝,都会加重疼痛。此外,注射部位需要轮换。
2.低血糖。低血糖是注射胰岛素最常见的副作用,轻者会出现心慌、出汗、头晕、手抖、瘫软无力,重者则会导致意识恍惚、精神反常、昏迷甚至死亡。这种情况可能和胰岛素用量过大、注射后没及时进餐或进食太少、运动量增加等有关。建议糖友在注射胰岛素时,维持密切且规律的血糖监测,并保持按时进餐、均衡饮食、固定的运动习惯等。
3.体重增加。在使用胰岛素前,糖友由于高血糖的缘故,身体无法有效吸收营养,而胰岛素能维持血糖平衡,身体可有效吸收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减少尿糖流失,并使多余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于是导致体重增加。建议糖友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控制、维持适当运动,避免体重直线上升。
4. 胰岛素过敏。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发生于使用动物胰岛素者。建议这类糖友改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同时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必要时可酌情使用抗过敏药。
5. 皮肤感染。一般来说,严重的感染比较少见,大多数糖友表现为注射部位起红点或有红肿,可能是由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格、重复使用针头等。建议糖友在注射前认真洗手,彻底消毒注射部位,注射过程保证无菌操作,并保证针头一次一换。
6. 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皮下脂肪增生是指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出现增厚的“橡皮样”病变,是胰岛素注射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相比脂肪增生,脂肪萎缩相对少见。无论是增生还是萎缩,均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因此,建议糖友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除了腹部,还可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等部位注射。
7. 皮肤出血或淤青。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出血,是由于针头碰到了血管或毛细血管床,产生局部出血或淤青。一般来说,针头直径越小,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建议糖友尽量选择更短更细的针头。如果在注射过程中发生出血,注射后应按压出血部位5~10秒。
8.屈光不正、视物模糊。大多出现于初始胰岛素治疗后,这是由于血糖迅速下降,引起眼部晶状体、玻璃体渗透压改变,晶状体内水分外溢致使屈光率下降,导致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一般无需处理,2~4周即可自愈。
9. 胰岛素性水肿。糖尿病未控制前,高血糖会导致体内失水、失钠、细胞外液减少等。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4~6日内,可能会出现水钠潴留,导致脸与四肢水肿,但一般一两周内即可自行吸收。在此期间,建议糖友尽量低盐饮食。
10. 胰岛素性神经痛。表现为肢端或胸腹壁疼痛,大多发生于应用胰岛素初期的2~4周内,且起病较急,一般认为是快速控制血糖所致,因此,建议糖友在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一旦出现,可遵医嘱选用营养神经 (如甲钴胺)、改善微循环(如前列地尔)以及对症止痛药物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不止胰岛功能下降,这5个危害你不可不知!
体内的胰岛主要是通过分泌胰岛激素调节营养物质的代谢,特别是糖代谢。由于各种胰岛激素的分泌都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相互间又存在复杂的制约关系,所以使其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十分准确而精细,巧妙地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动态平衡。
如果胰岛功能欠佳,胰岛素分泌减少,就可能导致糖尿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不在胰岛和胰岛素,而在于肝脏。而并发症才是你需要重视的,打胰岛素虽然能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可是长期打胰岛素还会有一定的危害。
希望每位糖尿病人都要认识到这点:
长期打胰岛素会让人的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这种状况在Ⅱ型糖尿病人中多见。在注射胰岛素后引起腹部肥胖,为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以改用纯化胰岛素或加服口服降糖药,用来削减胰岛素的使用量。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还会造成低血糖反应。这是因为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并且没有按时吃饭,肝、肾功能不全的人,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昏迷。以上就是对“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的介绍,糖尿病人要注意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然后和医生做好沟通,积极寻求治疗方法。
胰岛素的8个副作用和危害,你了解多少?能否使用中药代替?
胰岛素的八个副作用
前段时间有位患者来找我,说最近在打胰岛素,感觉自从打上胰岛素之后,生活质量下降了,不想打了,想通过吃中药来代替胰岛素。
其实,许多朋友在刚开始打胰岛素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其实注射胰岛素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尤其是在刚开始应用的时候,感觉会比较明显。
那么胰岛素具体有什么副作用呢?
1.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尤其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糖分,会引起昏迷,严重者可致命。
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随身带一块糖或者巧克力,一旦有头晕、心慌、饥饿等状况,及时补充糖分。
2. 疼痛
胰岛素需要针刺注射,所以会有疼痛的感觉,让许多人产生恐惧感。
其实胰岛素的注射器针头,要比一般的针头小得多,而且注射时最好选择腹部,疼痛感比较轻,也有利于胰岛素的合理吸收。
3. 水肿
水肿是早期治疗的时候常出现,多见于面部,一般水肿比较轻,多数会在一个月内消退。
4. 过敏
胰岛素过敏的患者比较少见,与胰岛素中的杂质蛋白有关,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水泡、硬结等,严重的会有全身症状,如粘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甚至休克。
对于胰岛素过敏的患者,可更换胰岛素品种,或者选择纯度更高的胰岛素。
5. 感染
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完全归咎于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伤口预后也慢,在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时候,针刺部位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注射胰岛素时,要注意消毒,做好个人防护。
在感染发生之后,要避免感染进一步扩大,及时进行抗菌、消炎治疗。
6. 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因为长期在同一位置注射,刺激皮下脂肪增生所形成的。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脂肪萎缩,形成凹陷。
预防脂肪垫或者脂肪萎缩,只需要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就可。
7. 肥胖
在进行胰岛素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常常会忽略平时的的锻炼,以及饮食控制,使得体重增加。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以及体育锻炼,不能因为血糖正常而懈怠。
如果单纯依靠胰岛素进行治疗,而不进行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糖尿病还会持续加重,出现各种并发症。
8. 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抗体以前比较多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因为胰岛素抗体的形成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有关。现在胰岛素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杂质越来越少,几乎不会产生胰岛素抗体了。
如果产生了胰岛素抗体也不用担心,可以更换纯度更高的胰岛素制剂。
可以不用胰岛素吗?
胰岛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面讲述的许多副作用,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是比较轻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进行控制,但是对于比较重的患者来说,单纯中药是很难控制的。
那位患者在我的劝说之下,已经不再排斥胰岛素,现在血糖十分稳定,也有精神了。
所以胰岛素的使用是有必要的,不要因为一时的不舒服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