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吃的苦吗(糖尿病吃苦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人有多苦,只有得过的人才知道
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得糖尿病了每天要检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吃降糖药、严格控制饮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你们不了解的事。
糖尿病确诊前,身体会发出明显的信号,就是常说“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下降,这个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另外糖友也容易出现,心慌手抖、出汗、视力模糊、疲劳、乏力。
糖尿病也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并发症:
女性出现外阴瘙痒,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包括糖尿病没有得到严格控制,会引发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比如:
高血压脑血管爆了引起瘫痪,
痛风时间长了会引起关节变形。
一旦得了糖尿病生活质量没有保障,
对家庭也是一个负担,
生活变得消极起来,
觉得对人生失去了兴趣,
不是糖尿病的人,真的很难感受到。
糖尿病一旦发生即无法治愈,只能一辈子打针吃药吗?
并不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如今糖尿病“逆转”已经成为可能性。
也就是不应用降糖药物,通过饮食、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血糖可以恢复正常水平,有些患者可以达到停药状态,有些患者情况特殊无法停药,但可以实现减少药物种类以及剂量的状态。
必须要注意的是:
糖尿病逆转后,仍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虽然可以保证正常的生活饮食,但是不节制,大鱼大肉,胡吃海喝,不注重体重管理,血糖还会再次波动。
哪些人群更容易实现糖尿病“逆转”呢?
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前病友虽然还未确诊,但是血糖比普通人高很多。这类人群往往不需要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能达到这些指标的人,“逆转”可能性非常大。
①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空腹C肽水平≥1.1ng/mL,餐后2h C肽水平≥2.5ng/mL)
②排除自身免疫型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
③排除特殊类型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等引起)
④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或体脂百分率男性≥25%,女性≥30%)
⑤罹患糖尿病病程较短(≤5年)
⑥年轻患者确诊糖尿病病人
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以及早期合适的降糖药物选择,是有很大希望可以“逆转”糖尿病的。而对于糖尿病病程过长,据研究表明,若患有糖尿病时长超过15年,逆转可能性很小。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极其必要的!
以上就是糖尿病逆转的全文,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关注我的头条号:高峰讲糖,我会持续为您分享糖尿病相关的知识。
糖尿病人最常见的10大饮食误区和10个控制原则,记好血糖无忧
糖尿病饮食对于一些有经验的糖人来说是很简单的,而一些经验不足的糖人依然对饮食这块存在很大的误解。一些常见的误区不仅不会让血糖平稳,甚至还会加速并发症的到来,非常不利于控制血糖。今天,塔哥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糖尿病饮食中最常见的10个误解,糖人一定要注意避免。
一、主食
从临床经验来看,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一定要成比例。否则可能造成酮症酸中毒。
原则:可以用粗粮代替主食,但是不能不按比例的减少主食摄入。
二、糖
的确,摄入单糖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但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才是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少量的单糖反而可以刺激胰岛的分泌。
原则:控制总热卡的摄入是关键。
三、蔬菜
其实像毛豆、蚕豆之类蔬菜碳水化物的含量较高,还是要少摄入的。还有些病人认为土豆、卷心菜不能吃。土豆、芋艿、山药之类的食品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用,如果能够部分替代主食,不妨食用。卷心菜有些病人认为口味比较甜,其实它的碳水化物含量倒是比较低。番茄、黄瓜的热能含量相对较低,无论当零食和菜肴都是很好的选择。
原则:碳水化物高的蔬菜替代主食食用,碳水化物低的蔬菜任意选用。
四、水果
病人认为水果是甜的,不敢吃。其实,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就可以食用,因为水果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但是食用水果也有一些注意点,比如要在两餐之间吃,选一些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如樱桃、李子、柚子。
原则:注意空腹血糖,水果的摄入时间、数量、种类。
五、豆制品
许多患者认为豆制品是素食,所以就随意食用,殊不知豆制品所含的能量很高,尤其百叶、油豆腐之类。还有些病人认为豆制品对肾脏不好,索性完全不摄入。这也是一知半解。
豆制品所含的蛋白质质量还是需要的,豆制品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是很好的食品。
原则:在肾功能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摄入豆制品。
六、零食
经常遇见一些病人说糖尿病患者真是苦,只能吃素,所以我就吃点花生、瓜子解解馋。甚至有病人认为南瓜子可以降血糖。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瓜子、花生类的热卡含量极高。只一勺花生果的热量就相当于25克米饭。
有些书上说这类硬果比较好,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能够降血压等,这只是相对猪油等饱和脂肪食品来说。糖尿病患者如能控制这类食品的摄入,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
原则:花生、瓜子、芝麻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禁用。
七、降糖食品
现在食品店超市里有些无糖专柜,还有很多打着降糖旗号的保健品,比如降糖奶粉等,曾经碰到有些患者竟然当药吃,一天冲好几杯喝。其实这类奶粉还是以普通的奶粉作为基质。
原则:降糖食品只能替代,不能额外增加。
八、烹饪方法
很多的患者学会了选择适当的食品,但是却忽视了菜的烧法。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了不合适的烹饪方法,如在菜肴中添加大量的油、淀粉、调味品,无形中就会增加菜的热量。
原则:避免炸、煎、挂糊。多用清蒸、水煮、凉拌。
九、食物交换法
现在很多大的医院都采用食品交换法作为糖尿病饮食课的主讲内容。虽然掌握了食品交换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病人控制自己饮食的摄入量,但是,毕竟食物在体内的血糖反应和单纯的热能还是有区别的。
原则:从热卡数来说完全相同的食品,尽量选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
十、偏方
在和病人接触中发现很多患者相信大量的偏方,如用凉开水泡茶;每天早上吃几粒核桃,几粒红枣;葡萄糖浸洋葱。其实心理因素对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很大。
原则:在遵循不摄入额外的能量的前提下不妨一试。
糖尿病不用“苦哈哈” 专家:控糖不能牺牲幸福感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1.18亿人患有糖尿病,在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总数中占比约22%。如此庞大的数量每年仍在上升,人们对糖尿病有哪些认识误区?糖尿病治疗有哪些创新理念?如何科学控制糖尿病?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四川省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田利民教授。
田利民教授。受访者供图
综合代谢管理是什么?
田利民教授表示,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糖,更多的是综合治疗,要同时注意血压、血脂达标,并控制体重,在降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心脏和肾脏的长期获益。“医生在药物选择和治疗方式选择上,需要为患者作出长远和全面的考虑。”同时他也提醒患者不要自行服药,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经过专科医生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据田利民教授介绍,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主要根据糖尿病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常见的口服药物主要有双胍类、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注射类药物有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比如司美格鲁肽,不仅有针剂,现在还有创新的口服片剂,在降糖同时还具有降压、调脂、减重等多重代谢调节能力。
“对现在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的选择比过去多很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很多,但不是说选择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单纯降糖,也不是说把血糖控制好就行了。” 因为糖尿病不单是血糖的问题,还会引发血压、血脂、体重在内的多重代谢紊乱,是我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主要原因。田利民教授表示,糖尿病的治疗还是要从其根本上解决,也就是从代谢问题入手,进行综合代谢管理,同时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规范监测等,形成“早筛、早诊、早治”的闭环管理。
控糖就得天天“勒紧裤腰带”吗?
“我觉得控糖不能牺牲人的幸福感。”田利民教授说,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密切,一些患者在控糖、减重时过度控制饮食,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实际上,减重、控制血糖不是什么都不吃,最核心的是养成均衡的膳食摄入习惯。”田利民教授透露,四川省人民医院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帮助患者科学进行体重管理。
在饮食和运动方面,他建议大家日常饮食中不摄入高热量、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多吃蔬菜、优质的蛋白以及富含纤维素等食物,同时主食碳水化合物也要占一定的比例。运动时机选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这样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者,以防低血糖。每周至少5天有氧运动,每次有氧运动30-60分钟,中等强度(如快走)为主。当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年龄较大的人群要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季节更替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影响吗?
“是的,季节更替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尽管个体差异较大,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气温变化、饮食习惯、运动量、激素水平等。”
田利民教授表示,冬季天气寒冷,许多患者户外活动减少,同时人们喜欢摄入更多高热量、高碳水的食物,能量摄入多,消耗少,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此外,寒冷会刺激人体肾上腺素、皮质醇的分泌,使血糖上升。而夏季高温环境下,患者饮食摄入量、饮水情况及运动量的变化,也可能引起血糖的波动。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并密切监测血糖,可有效降低季节变化对糖尿病管理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