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013糖尿病指南(2017版糖尿病指南下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宜补5种维生素

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是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微量有机物,但糖尿病患者却是不少维生素的“贫困户”。《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中提出,Ⅱ型糖尿病患者以B族维生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D、E缺乏较为常见。糖尿病消耗、饮食控制不合理、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等,常是这些维生素缺乏的诱因。

缺B族维生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作为关键酶的辅酶,B族维生素在糖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可减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冠心病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进行补充,包括酵母、全谷类食物、牛奶以及蔬果等。

缺β胡萝卜素,核性白内障风险增加 β胡萝卜素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如果缺乏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合成也会减少,可引发Ⅰ型糖尿病和胰岛细胞凋亡,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核性白内障的风险。补充β胡萝卜素可适当多吃红薯、小米、黄玉米、柑橘以及芒果等。

缺维生素C,不利于糖尿病控制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一般推荐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100-500毫克维生素C,可多吃菠菜、芥菜等深绿色蔬菜以及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缺维生素D,胰岛素分泌减少 除了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维生素D也可抑制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胰岛素抵抗,缺乏时则易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建议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升至800国际单位。生活中,可多吃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以及坚果等,尽量增加户外运动。

缺维生素E,加重糖代谢紊乱 维生素E是天然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缺乏时糖代谢紊乱会加重,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100-200毫克维生素E,麦胚油、大豆油、花生油及芝麻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维生素均可在食物中获得,但必要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剂。

来源: 甘肃日报

糖尿病人怎么吃?(食谱来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是所谓的富贵病也接踵而来,糖尿病就是典型的富贵病、吃出来的毛病。这种在古代只有在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中流行的病,现在已经悄悄走进我们每一个人。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且患病率呈倍数增长,但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都很低。

《糖友厨房》是专门为无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糖友设计的一日三餐搭配参考图,并列出了一些通俗、易操作的搭配方法,旨在让糖友对于自己该怎么搭配食物一目了然。

注意:图片为饮食种类参考,具体饮食量应根据身高体重以及每日活动量来决定。

糖尿病饮食即健康饮食,所以此菜谱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家人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样适用。而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详细咨询主管医师或营养师以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说明:本菜单中所提及的食物重量均为生重。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黄金法则
  1. 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提供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2.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 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应多吃一些大豆类蛋白
  4. 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讲究粗细搭配,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5. 高纤维膳食,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菌藻类及魔芋食品等。多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坚持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6. 减少食盐摄入,每天最好在5克以下,做汤、做菜尽量少放或不放盐
  7. 坚持少食多餐,进餐定时定量,还要细嚼慢咽,交替进餐,间断进餐
  8. 多饮水,限制饮酒
  9. 尽量选择鱼、禽或瘦肉,减少不可见的脂肪摄入
  10. 腊肉、香肠、火腿应仅用一点来调节口味,因此类食品中的能量很高
  11. 烹调肉类等含油食物时尽可能少用油
  12. 在选择奶制品时,应该选用脱脂、低脂或低乳糖产品
  13.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用粗粮代替一半细粮,可以让富含纤维富含纤维的食物与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混用。
推荐食用量

主食

粗细搭配,每餐必食,3至8两(因人而异),七八分饱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每日主食量不能低于3两

注:因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莲藕等蔬菜淀粉含量较多,故归入主食类,大约2 ~3两此类食物 = 半两主食。

蔬菜

推荐每天食用1-1.5斤蔬菜

早晨3两

中午“3-2-1原则”

3两叶类蔬菜, 2两瓜类蔬菜, 1两菌藻类

晚餐食物内容可参考午餐

叶类蔬菜

白菜、菠菜、芹菜、韭菜、圆白菜、油麦、生菜、茼蒿、紫甘蓝、空心菜、豌豆苗、芥蓝、莼菜、菠菜、苋菜、芹菜等

瓜类蔬菜

绿豆芽、柿子椒、苦瓜、蒜薹、芦笋、菜花、西兰花、黄豆芽、茭白、冬笋、茄子、西红柿、黄瓜、洋葱、丝瓜、西葫芦、冬瓜、莴笋等含糖低的食物;

菌藻类

香菇、金针菇、蘑菇、木耳、海带、裙带菜、紫菜等

蛋白质

推荐每日食用1~3两瘦肉

各类肉类推荐排名

兔肉>鱼虾>去皮鸡鸭鹅>牛羊>猪肉>排骨>火腿

煮鸡蛋1个/天或者蛋清2个

脱脂/低脂牛奶1杯或豆浆一杯或酸奶一小杯

豆制品

豆腐1~2两/天(不吃油炸豆腐泡)

水果

每日4两/一个拳头大小

在血糖平稳时,两餐之间食用,

选择水分大的水果

调味品

​25g(小瓷勺2.5勺,如吃一小把坚果则去一勺油,不吃油煎油炸等含油多食物)

<6g(炒菜最后放盐,不吃咸菜及腌制品)

生熟食物换算方法

1两大米:生重50克,熟重(米饭)130克;

1两面粉:生重50克,熟重(馒头)75克;市售馒头100克是指实际用面粉100克(2两)

1两肉食:生重50克,熟重35克;

60克带壳鸡蛋(1个大)=50克豆腐干=100克(2两)豆腐=20克无糖奶粉;

50克瘦肉(1两)切成肉片(20片)、肉丝(50丝)、肉块做熟后大约4-5块;

10克油大约1小瓷勺;

6克盐大约1啤酒瓶盖;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08:2-42.

2.陈灏珠 林果为. (2013). 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向红丁.(2012). 糖尿病怎么吃. 青岛:青岛出版社

4.陈伟. (2003). 糖尿病一日三餐巧搭配.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 于康 李宁 马方 陈伟. (2008).临床营养治疗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权威专家解读最新糖尿病控糖指南!掌握这些新知识,控糖、防并发

控 糖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权威专家杨文英主任为大家解读刚发布的《2020最新糖尿病控糖指南》,里面有哪些新变化呢?哪个指标被纳入了糖尿病人必须要了解的新危险因素?“阻断”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新方法吗?

乳糜泻是一种复杂的自身性免疫疾病,主要是指患者食用麸质后引起过敏反应——腹泻,长期腹泻会造成肠道的损伤,导致营养物质的丢失,也会造成我们代谢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 乳糜泻的主要体征:与食用含有麸质的食物有关,只要不停止进食该类食物,腹泻就不会停,大便量多
  • 炎症腹泻体征:腹痛、发烧、伴有里急后重,但大便量不见得多。
  • 药物性腹泻体征:很多人服用二甲双胍后会腹泻,这种药物性的腹泻前无症状,一般都是突然出现轻微绞痛,一次大便后好转。

麸质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麦子、黑麦等麦类食物中,乳糜泻患者注意日常饮食中不要摄入这类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乳糜泻,还要注意补充一种常量营养素。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但很多人往往只控制了总体的热量,而忽视了纤维素的摄入。如果饮食当中,纤维素的含量高,同等重量里相对碳水化合物就低了,这样其实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在《2020最新糖尿病指南》中鼓励糖尿病人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而且食用的摄入量要不低于一般人群的推荐量,高纤维素饮食对人体代谢有好处,能减缓碳水化物的吸收,有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成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适宜量为25-35克。

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有魔芋粉、红果干、松蘑、茭白笋、冬菇、银耳等,日常饮食中可以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

《2020最新糖尿病指南》中更改了并发症风险评估的首选指标,动态血糖检测将作为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和评估个体患者血糖控制的首选指标。

  • 为什么把动态血糖检测作为并发症风险评估的首选指标?

专家给大家举了个例子:比如这两位糖友,他俩早上、中午、晚上的血糖数值一摸一样。可是,俩人的并发症情况却截然相反!一个是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一个是无任何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这是为什么呢?

最新的研究发现,每天血糖波动的幅度和并发症密切相关,我们监测血糖不能只看某个点的血糖,应该监测多点血糖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的血糖占全天的80%以上。这个数值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比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更好。

上面的两位患者虽然点血糖控制得好,但是有并发症的患者,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大,大部分时间都在高血糖的状态,会对脏器产生损伤,加速并发症的到来。

病例:

谢先生,70岁了,在2004年的时候突然左眼看不见了,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但是没有重视,继续大吃大喝。

2013年的时候视力再次发生明显障碍,直接入院治疗,之后谢先生严格按照医嘱,开始服药、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每天早晚两次血糖监测,觉得自己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在合理范围内,也没有什么症状,于是在2019年6月擅自停药,通过饮食和运动(每天13000多步)控制血糖,平时还有高血压。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却查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左室功能舒张功能减退等问题。

专家指出,这个病例中有几处常见的误区,需要我们警惕。

首先我们要明确糖尿病无法被治愈,但是可以控制不要等出现明显症状了才开始吃药,没症状就饮食和运动控制。高血糖对脏器的危害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等出现症状,可能就已经晚了。

把80%时间的血糖都稳定在目标值之内,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只检测了某个点的血糖,而不知道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在每顿饭后的最高点或偶尔的低点也不知道,并发症还是会出现。

高血压也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控制好血压,对心脏的冲击尽量小,不能感觉自己没有症状就不吃药。

以谢先生的年纪,每天走一万多步来降糖,可能获益并不是很多,还会加重心脏和关节的负担。

杨文英 主任医师

建议谢先生:①必须严格服用降糖药和降压药,最好吃上保护心脏的药物;②监测多点血糖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的血糖占全天的80%以上;③运动以肌肉的牵拉为主,每天走五六千步就够了,要保护关节和心脏健康。

目前市面上有连续动态检测血糖的设备,可以捕捉到一天的血糖波动曲线,计算出一天甚至2周内的中正常血糖的时间的百分比。

《2020最新糖尿病指南》中强调:对于有了心血管疾病或者有发生心脏病的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应该尽早地推荐使用有保护心脏的药物。

杨文英 主任医师

在药物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需求胰岛素、是否要联合口服药。有些降糖药除了可以帮助降糖,对于心脏和肾脏也有额外的保护作用,比如说钠糖共转运蛋白2的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的激动剂。

提示:具体您适合哪种降糖药物,还是要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注意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