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 糖尿病(手脚麻木糖尿病引起的怎样治疗)
手脚麻痛睡不着?糖尿病神经病变找上门,3招教你早防早治
先说这神经病变咋来的。糖尿病时间长了,血糖老是高,血管和神经就被“泡”坏了。神经负责传信号,坏了就乱套,手脚开始不听使唤。早期可能就是手脚有点麻,像被小针扎,或者像踩了棉花。这时候很多人不当回事儿,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已经是身体在报警,神经开始出小毛病了。
到了中期,问题就明显了。麻木感加重,晚上疼得睡不着,像有火在烧。有的还觉得腿没劲儿,提不起步,走路都费劲。这是因为神经损伤更严重了,信号传得更慢,肌肉也开始受影响。别以为多休息就行,这时候不赶紧管,病就往更坏的方向走。
再拖到晚期,那可真麻烦。手脚可能完全没感觉,烫了凉了都不知道,磕碰了也不觉得疼。结果就是容易伤口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神经这时候几乎报废,修都修不回来。听起来吓人,但真不是吓唬大家,管得不好,真会到这步。
咋防这毛病?最重要就是把血糖稳住。血糖高就像给神经下毒,稳住它,神经才能喘口气。咋稳?吃得对、动得对、药吃对。吃饭别瞎吃,少糖少油,多吃菜和粗粮。每天查查血糖,记个数儿,医生说咋吃药就咋吃,别自作聪明停药。血糖稳了,神经病变的风险才能降下来。
再说运动,很多人觉得病了就得躺着,其实不对。每天散散步、游游泳,半小时就够,能让血糖代谢快点,血液循环也顺畅。身体好比机器,得动起来才不生锈。不过,别太猛,跑马拉松那种就不适合,已经有神经问题的更得悠着点,慢慢来。
药物这块儿,听医生的。降血糖的药得按时吃,有些人还得用点保护神经的药,比如抗氧化剂啥的。疼得厉害,医生也会开止痛药。别自己当大夫,乱吃药反而坏事。隔段时间去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药,效果更好。
除了吃药运动,有些物理治疗也能帮忙。比如针灸、按摩,能让血流得更好,神经也舒服点。还有高科技的电刺激仪器,能减轻疼,促进神经修复。不过这些得找专业医生,别自个儿在家瞎弄,搞不好更糟。
为啥要这么费劲管这病?因为神经病变不只是手脚麻疼,它还能让生活乱套。睡不好、走不动,连心情都跟着差。早点管,生活质量就不一样。咱们中国这几年糖尿病越来越多,数据说有1.4亿人得了这病,中老年人占大头。管不好,不光自己遭罪,家人也跟着操心。
其实,防这病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家人。谁不想老了还能自己溜达,带带孙子,出去旅旅游?管好血糖,护好神经,日子才能过得舒坦。国家这几年也在推健康生活,社区里常有免费查血糖的活动,医院也有糖尿病课堂,大家多去听听,学点真本事。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管血糖听起来麻烦。其实真干起来,没那么难。每天吃得清淡点,走两圈,药按时吃,定期检查,慢慢就成习惯了。关键是别拖,早发现早管,效果翻倍。拖到神经坏透了,那真是花多少钱都难补回来。
这事儿吧,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医生能帮忙,家人能提醒,但每天咋吃咋动,还得自己来。就像种地,平时多浇水施肥,收成才好。身体也是,平时多用心,老了才能少遭罪。
最后想说,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是啥治不好的怪病,只要用心管,大伙儿都能过得舒心。血糖稳了,神经好了,生活才能有滋有味儿。谁不想老了还能四处逛,陪家人吃顿热乎饭?管好自己,日子才能长长久久。你说,是不是这理儿?
糖尿病患者注意!手脚发麻可能是神经在“求救”,预防方法记牢了
门诊上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问:“大夫,我最近手脚老是发麻,像戴了手套袜子一样,是不是血糖没控制好?”
其实,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作祟”。这种并发症和血糖长期波动密切相关,就像高血糖是一把“隐形的刀”,会慢慢“砍伤”四肢的神经。数据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人,近一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早期不重视,后期可能发展到疼痛难忍、甚至足部溃疡。
怎么预防呢?记住这四个“护神经”的关键动作,普通人也能看懂学会:
一、控好血糖是“地基”,别让它像过山车
很多人觉得空腹血糖在7.0mmol/L左右就没事,但神经对血糖的敏感度比其他器官更高。打个比方,血糖像潮水,长期淹没神经细胞,它的“信号传递”就会失灵。
具体怎么做?
1、每天测血糖别偷懒,尤其是餐后2小时和睡前;
2、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查一次,尽量控制在7%以下;
3、别轻信“偏方降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中药里的黄芪、丹参等,现代研究显示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必须搭配规范降糖方案。
二、给神经“喂点营养”,这些食物要多吃
神经细胞的修复离不开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就像给电线裹上保护层。
推荐食谱:
1、早餐加一把坚果(核桃、杏仁),搭配燕麦粥;
2、午餐吃点菠菜炒鸡蛋,菠菜含维生素B12,鸡蛋含卵磷脂;
3、晚餐来碗杂粮饭,玉米、糙米里的维生素B1能保护神经髓鞘。
如果饮食不均衡,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复合维生素B片,别自己乱买高剂量保健品。
三、每天“动一动神经”,别让它“躺平”
四肢神经就像水管,长时间不动容易“生锈”。特别是久坐的糖友,下肢血液循环差,神经更容易缺氧。
适合的运动:
1、散步:每天早晚各20分钟,步子别太小,脚跟先着地;
2、踮脚尖:坐沙发时就能做,连续踮10次,歇5秒,重复3组;
3、中医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膝盖下3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每个穴位揉30秒,有酸胀感最好,能促进气血循环。
四、护好手脚“警戒线”,别等受伤才后悔
神经损伤后,手脚会变得“迟钝”,比如泡脚时感觉不到水温烫,小伤口也不觉得疼,这反而更危险。
日常护理细节:
1、洗脚前用手腕内侧试水温,别超过40℃;
2、剪脚趾甲平着剪,别挖甲沟;
3、穿软底鞋,别光脚走路,夏天穿凉鞋也要注意别被石子划伤;
4、每周检查脚底,如有红肿、水泡及时就医,别自己挑破。
最后想告诉大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像“温水煮青蛙”,早期症状轻,但一旦出现持续疼痛、肌肉萎缩,逆转就很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西药控血糖“治标”,中药调体质“治本”,再加上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给神经穿上“防护衣”。
如果已经出现手脚麻木、刺痛,别慌,及时到医院查神经传导速度,早期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配合中药内服外洗,很多人能明显缓解症状。
健康无小事,尤其是糖友,多留个心眼,就能把并发症“挡在门外”。
你平时有注意过手脚的变化吗?可以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