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抽筋(糖尿病患者抽筋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经常抽筋,或与这5个因素有关,需重视
抽筋,想必一定有很多人都曾体会过,对于健康人而言,偶尔一次的抽筋并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但除健康人偶尔会有抽筋发生外,相信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上也经常会有抽筋的情况发生,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所出现抽筋,则应及时找到引发抽筋的原因所在,并对其加以有效解决,否则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抽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入睡时受凉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在晚上睡眠的过程中发生抽筋,之所以会如此,其实往往都是因患者不注意保暖所导致。
如今气温已然开始越来越凉,若是患者在睡眠的过程中有寒气侵入身体,肌肉、神经受到低温的刺激后便会导致腿脚抽筋发生。
因受凉而引发的抽筋,其实除会在睡眠的过程发生外,若患者在白天不注意保暖,也同样会有抽筋的情况出现。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若不想睡眠被抽筋影响,则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2、缺钙
说到抽筋,其实有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缺钙的问题,普通人群发生抽筋的确大多都是因缺钙所引发,但除普通人群外,其实糖尿病患者往往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若想将自身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平稳状态,则一定要严格控制自身的饮食;
但若是患者对于饮食控制的过于苛刻,无论是能吃的或不能吃的都不吃,长期如此之下,便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同时缺钙问题便也会就此出现。
3、运动过度
对于控制血糖这件事,运动可谓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因为通过运动可以大大提高胰岛细胞的活性。
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使自身的血糖能够尽快平稳,便会加大运动的强度,殊不知如此之下,却很可能会引发抽筋出现。
这是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加速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而在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若患者运动过度,则会大大增加身体对乳酸的生成,导致大量的乳酸被堆积在肌肉之中,如此之下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同时也会致使抽筋发生。
4、出汗量大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过多,则会使电解质大量丢失,如此则会使大量的代谢垃圾被堆积在体内,导致局部肌肉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抽筋。
尽管如今气温已逐渐转凉,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仍会出很多汗,此时若不及时补水,便很容易会有抽筋的情况发生。
5、并发症
随着病程的延长以及对血糖的控制不佳,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并发症出现,而若是出现了神经病变,便很可能会导致抽筋发生。
这是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肌肉神经传导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痉挛。
通过以上阅读,相信大家已经对导致糖尿病患者经常抽筋的5个原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包括:入睡时受凉、缺钙、运动过度、出汗量大以及并发症。
其中,对于入睡受凉、运动过度以及出汗量大这3个因素,患者一般只要经过适当调整就可使抽筋症状得到缓解;
对于缺钙引发的抽筋,则可补充钙质,以及多晒太阳补充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而对于最后的并发症,则需患者能够对其提高警惕,积极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注意:出现这3个症状说明糖尿病足找上你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及时治疗会诱发很多的并发症,比如糖足,据相关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为10%,糖足的危害性很大,严重者有可能公导致截肢,因此这种疾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糖足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呢?
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
1、足部知觉变弱:糖足的初期症状会表现为足部感觉变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明显症状。糖友会感觉双脚麻木,像隔着一层袜子走路一样。触地感觉像是踩在棉被上一般,足部擦伤后无痛觉或是低痛觉‘这是糖友糖足初期的明显症状表现’应及时预防;就医问诊。
2、小腿时常抽筋颤抖:多数糖尿病患者走路时间过久,小腿就会产生抽筋现象,但是这种症状稍作休息症状便会明显改善。这是通常是由于糖友下肢出现了循环障碍导致的原因,而且这是一种下肢到脚的供血严重缺乏的表现。所以说,当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小腿抽筋,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做检查,它有可能是足部病变的一个早期信号。
3、小腿变细变瘦明显: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小腿变细明显,脚部变扁、瘦,就应注意是否是下肢循环障碍发生了。小腿、脚是靠下肢循环供血,供营养,如果肌肉缺乏营养供给,就会表现为小腿逐渐变细,预示着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是全球下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要注意控制饮食,不可以让自己太胖,建议多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此外,还需要做好足部的保养,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爽。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腿老抽筋 这仨原因别忽视
门诊中,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咨询,他们的血糖并不是特别高,也不存在一些医学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却会频繁出现小腿抽筋的问题,还伴随着身体上的疼痛。
其实,这不仅与缺钙有关,还与血糖、血管的通塞有关。
老人抽筋的常见类型有夜间抽筋,比如睡觉或者静坐时,最常见的即老人小腿位置和脚趾部位的抽筋;疾病性抽筋,好发于器质性疾病或中风后遗症患者,多因先天性或神经损伤性疾病(癫痫、破伤风、产后痉病、小儿高热惊厥等)导致肌肉失去支配,过度兴奋。
预防抽筋,首先,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当糖尿病患者血糖值过高时,会干扰到自己身体内的肌肉细胞中所蕴含的钙离子的内部流失,这是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这也就要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并且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等。
除了控制血糖之外,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服用一些口服或者注射类的药物;也可以增加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以达到疏通血管、缓解疼痛的目的,这样会有助于患者缓解肌肉疼痛,降低抽筋的发生几率。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钙问题,而这也是造成肢体抽筋的原因所在,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补充一些富含钙元素的食物,还可以摄入一些维生素D3,以利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对钙元素的吸收。(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糖尿病足中心 孙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