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的认识(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人群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走出这8个误区,带您正确认识糖尿病
生活中总有人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远,又或者错误认为糖尿病就是吃多了糖引起的。真的是这样吗?点击下图,走出常见误区,正确认识糖尿病,远离糖尿病威胁!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医生提醒: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糖尿病,才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的王琛主任医师。
我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糖尿病的话题。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1.6,患病人数是1.14亿人,基本上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世界上1/3的糖尿病人,在中国每10个成年人有一个多糖尿病人,一辆公共汽车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试想一下这是什么情况?
说中国是糖尿病大国,一点都不夸张。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基因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怎么理解?比如说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即使生活习惯很好,也可能得糖尿病,而没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如果生活习惯非常地不好,也可能得糖尿病,如果有遗传基因生活习惯又不好的话,基本上是在劫难逃。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糖尿病?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在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里边:
第一个长期高热量饮食请注意是高热量饮食不一定是吃糖多,比如说每天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更容易得糖尿病。
第二是超重和肥胖的人,比如说体重指数大于24,或者男性的腰围超过90,女性的腰围超过85公分都容易得糖尿病。
第三是少动的人运动,很少,不愿意运动的人。
第四是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都容易得糖尿病。
第一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
第二是肥胖少动的人。
第三是年龄超过40的人。
第四是某些种族容易得糖尿病。比如说美国的墨西哥人、黑人容易得糖尿病,华人也就是汉族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危群体,如果同样的身体条件的话,汉族人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第五是女性在怀孕的时候,有妊娠糖尿病的人,或者说有巨大胎儿生产史的人,比如说生的孩子超过了4公斤也容易得糖尿病。
第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这类患者很可能活动受限。
第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比如说有些女性比较胖,不怀孕的人可能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第八是曾经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人,比如说某些人因为肾脏病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能用过激素,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以上这些高危人群应该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自己的饮食,千万不要想别人怎么能吃吃喝喝,我就不能可能是身体状况不一样,你这是一个高危人群,所以说应该控制自己的饮食,而且应该积极的减重积极的运动,还有一个定期体检,有问题早发现!
我们许多人去体检,空腹总要做一些生化检查,其中包括血糖的检查,等结果出来以后,发现血糖高了,还有的人要做尿检,发现尿糖也高了,血糖高和尿糖高有什么关系吗?
有的人血糖高,尿糖不高,有的人尿糖高,血糖不高,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感染、发烧、创伤等应急情况下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还有的情况,比如说悲伤、愤怒、忧郁、焦虑等,也可以导致血糖轻度升高。还有一些药物,比如说我们治疗皮肤病的、治疗肾炎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激素类药物也可以导致血糖升高。还有一种情况,空腹血糖要求空腹8小时以后的血糖,有的人可能晚上吃宵夜,抽血的时候不到8小时也会血糖升高,所以说发现血糖高未必是糖尿病,一定要筛查我刚才说的这些因素,如果排除了这些因素就诊断为糖尿病。
还有一点就是尿糖高也未必是糖尿病,人们最初认识糖尿病的时候会发现尿里边有糖,所以命名为糖尿病。其实糖尿病人未必尿里边有糖儿,尿糖阳性的人未必是糖尿病,血糖经过肾小球滤过,然后滤出的葡萄糖又完全地经过肾小管回吸收,所以说尿里边没有糖尿糖阴性。
如果血糖特别高,比如说超过10毫摩尔每升露出的糖超出了肾小管的回吸收能力,糖就漏到尿里边出现尿糖阳性。还有一种情况血糖并不高,但是肾小管受损,肾小管对糖的回吸收能力降低,漏服的糖不能被回吸收,所以也出现尿糖阳性。
如果发现血糖高,但是又不能明确是糖尿病的话,一定要做糖尿病的确诊试验,我们叫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首先空腹8~10个小时,然后第2天早晨8点以前空腹抽静脉血测空腹血糖,然后把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毫升温开水,溶于300毫升温水中,分3~5分钟服下去,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与半小时、一个小时、两小时、三个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静脉血糖也有人做简化糖耐量实验,抽空腹静脉血糖和餐后两个小时静脉血糖,如果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话,比如说空腹血糖大于=7,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如果达到诊断标准的话,就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如果大于6.1,但是不到期的话,诊断空腹血糖异常,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正常值是3.9~7.8,如果大于7.8,但是不到11.1的话,诊断糖耐量减低,无论是糖耐量减低,还是空腹血糖受损,都叫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干预任由其发展的话,可能就发展为糖尿病。还有一个指标叫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是评估三个月之内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作为糖尿病控制好不好的一个指标,一般不作为诊断标准。
还有一个指标叫糖化血清白蛋白,它是反映三周之内血糖的平均水平,道理和糖化血红蛋白差不多,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患者三个月之内血糖控制情况的一个指标,正常值小于6.5%,当然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得越好,并发症越少。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就意味着三个月之内患者的血糖是高的,还有一个指标叫糖化血清白蛋白,它是反映患者1~3周之内血糖控制情况的一个指标,道理和糖化血红蛋白差不多。
如果鉴别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或者说我们了解胰岛素的功能情况,我们还可以做胰岛素释放实验。总之血糖升高检查的指标有很多,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做哪一项检查。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正确认识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通过教育,医务人员知道如何尽早检测和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最好的糖尿病管理。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以了解自身的状况,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这对保持健康和避免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什么是糖尿病
重庆康心医院内分泌专家吴红表示,糖尿病是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改变所产生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血糖升高为主的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糖尿病临床分型
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类型,2型糖尿大多数为成人发病。
典型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常见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皮肤搔痒或干燥、饥饿、视物不清、疲倦、双下肢麻木、皮肤痈疖反复出现、伤口经久不愈,甚至餐后低血糖、尿中有蛋白等,均要高度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静脉血浆血糖水平,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诊断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 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的危害
慢性糖尿病可累及全身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波及心、脑、肝、肾、眼、神经等重要器官,严重的可引发心肌梗塞、糖尿病心肌病、脑中风、失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下肢动脉闭塞、下肢截肢、反复脏器感染等。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超重、多食少动、出生时低体重或超体重婴儿(体重≥4000克)、年龄大于45岁、有不良妊娠史、曾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等。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尚不可治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疾病早期获得治疗,血糖水平控制正常且平稳是延缓及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旦糖尿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诊断、干预、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的起点。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合理平衡膳食、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强化血糖管理,控制血糖达标。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足以控制血糖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依靠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此外,还应定期监测血糖,做好足部护理,定期进行视网膜及肾脏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重庆康心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