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喝粥(糖尿病喝粥血糖会升高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医生来支招
粥是居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道餐食,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长周叶告诉记者,喝粥确实影响血糖,但影响相对短暂。喝粥后,血糖升高速度快,但下降的速度也快。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喝粥并非完全的“禁区”,可以借助一些小技巧帮助控制升糖。
在食材的选择上,煮粥时可以加入豆类、杂粮,或者用荞麦米、燕麦米、薏米、青稞米来代替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和糯米。
荞麦米中的铬元素能调节胰岛素活性,有降糖作用,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燕麦食用后可以减慢血糖的上升,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薏米富含膳食纤维,可扩张血管和降血糖。青稞米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它们中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形成黏稠物质包裹食物,可有效延缓血糖的吸收,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料食材。
荞麦米(图片由AI生成)
燕麦(图片由AI生成)
薏米(图片由AI生成)
其次,大枣、葡萄干、桂圆等含糖多的食材可以不放,可改为红豆、绿豆、黑豆、芸豆、小米、紫米、莲子、核桃仁、山药、杏仁等食材。
周叶告诉记者,熬制越久、越稠的粥,血糖生成指数越高。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熬煮,若想要粥浓稠且入口软烂,熬粥的食材可以用清水充分浸泡2小时以上,再放入高压锅焖煮20分钟左右即可。在熬煮过程中,以粥不干,无汤为宜。
糖尿病患者食用粥时,应放凉再喝,且要放慢喝粥速度,再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鸡蛋、绿叶菜、豆制品等。先吃绿叶菜,这样既可以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又能较好地稳住血糖。
记者从周叶处了解到,这些小技巧只能帮助稳定血糖,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敞开了”喝粥,患者应该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变化,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幅度较大时,谨慎喝粥。
记者:沈艺飞
图片由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控糖小秘籍:日常这样熬粥,糖友也可放心喝
来源:【夕阳红】
北京安贞医院全科糖尿病门诊负责人主任医师马立萍介绍喝粥对血糖的作用以及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喝粥。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得了糖尿病不能喝粥?把握这7点,好粥随心喝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谈起糖尿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饮食禁忌”。尤其是米饭、面条这些主食,更是被不少糖友视为“洪水猛兽”。而在这些主食中,粥的“罪名”似乎最重——“粥是升糖高手”“糖尿病人不能喝粥”“喝粥等于喝糖水”……这些说法让很多糖尿病患者望“粥”却步。
而真相果真如此吗?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喝粥,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影响血糖稳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喝粥,让糖友们也能享受热腾腾的米香。
为什么粥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好粥不怕慢。
”粥的制作过程决定了它的消化速度。
相比于干饭,粥的水分含量更高,米粒在熬煮过程中被充分糊化,使淀粉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这就导致了粥的消化速度快,使得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进而引发餐后血糖波动。
粥的“升糖指数”(GI值)一般较高,比如白米粥的GI值可达80以上,而普通米饭只有70左右。
这意味着,相同重量的白米粥比米饭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一碗看似清淡的白米粥,实际上可能让血糖飙升得比一碗米饭还快!
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就要对粥敬而远之。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粥也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如何让糖尿病患者安心喝粥?7个关键点要掌握1. 粥的食材要讲究,粗细搭配更健康糖尿病患者喝粥,最忌讳的就是只用大米或者糯米熬粥。
相比之下,全谷物、杂粮、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更有助于控制血糖。
例如:
燕麦粥:燕麦富含β-葡聚糖,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糙米粥:相比白米,糙米的膳食纤维更丰富,升糖速度较慢。
薏米红豆粥:薏米和红豆富含膳食纤维,且红豆中的多酚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还可以适量加入南瓜、紫薯等食材,增加口感,还能提供更多营养。
2. 煮粥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糊化很多人喜欢把粥熬得软糯浓稠,甚至“入口即化”,但这种做法反而会加快血糖上升的速度。
糖尿病患者喝粥时,应尽量避免煮得过烂,可以选择稍微硬一点的口感,让肠胃消化吸收得慢一些,从而减少血糖波动。
在粥里适量加入蛋白质或健康脂肪类食材,可以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例如:
加点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腐等,能增加饱腹感,减少血糖波动。
加点坚果:核桃、杏仁、芝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
这就像“木桶效应”:一碗粥如果只含碳水化合物,血糖很快飙升;但如果搭配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就能有效缓解血糖的波动。
“饭吃七分饱,身体无烦恼。
”糖尿病患者喝粥时,更要控制摄入量。
一般来说,一次不宜超过200毫升(大约半碗)。
如果配合其他主食,比如馒头、面包等,就要适当减少粥的量,避免碳水化合物超标。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糖尿病患者在喝粥之前,可以先吃点蔬菜,比如黄瓜、番茄、生菜等。
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速度,减少血糖波动。
6. 选择合适的进食时间,避免空腹喝粥空腹状态下,血糖调节能力较弱,如果此时喝粥,血糖会迅速上升。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早晨空腹喝粥,而是可以在早餐中搭配一些蛋白质和粗纤维食物,比如水煮蛋、豆浆、坚果等,以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糖尿病患者在喝粥后,可以适当进行轻度运动,比如饭后慢走15-20分钟,有助于促进血糖代谢,减少血糖波动。
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2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等,都能帮助改善血糖控制。
不同地域的粥文化与健康智慧粥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各地都有独特的粥品种类。
比如:
广东靓粥:以生滚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为代表,口感顺滑,但要注意控制油盐和添加物。
北方杂粮粥:如八宝粥、小米粥等,富含膳食纤维,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福建海鲜粥:富含蛋白质,但需注意避免过多淀粉类食材搭配。
这些粥品虽然口感不同,但如果合理搭配食材,都可以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选择。
结语:科学喝粥,血糖无忧糖尿病患者并非不能喝粥,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不影响血糖控制。
通过调整食材、控制煮制时间、搭配蛋白质与膳食纤维、控制食用量等方式,糖友们完全可以健康地享受一碗暖心的粥。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禁忌某些食物。
关键在于“度”的掌握,合理搭配,科学进食,才能让生活更加轻松自在。
信息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饮食建议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