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最新研究(2025年一型糖尿病最新研究)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这类糖尿病患者有望摆脱胰岛素,或将实现治愈

糖尿病治愈“难题”有望出现新解法。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宏魁研究组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彭小忠研究组,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胰岛移植策略,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内存活、成熟,并长期维持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移植策略有望使糖尿病患者脱离胰岛素注射,实现1型糖尿病的治愈。该成果日前已在《自然·代谢》期刊发表。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赖胰岛素,胰岛移植能使他们脱离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的理想途径。然而,由于人胰岛组织供体极其稀缺,科学家又将目光聚焦到人多能干细胞上,它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胰岛细胞的潜能,为胰岛移植提供替代方案。

“开发细胞存活率高、安全性好、有利于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的移植方案,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邓宏魁说,联合研究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移植策略——腹直肌前鞘下移植,将人多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植入包裹腹直肌的腱膜下方。“手术在B超引导下就能完成,没有出血和凝血风险。”邓宏魁举例说明新策略的优势:相较于其它腹腔外移植方案,腹直肌鞘下移植通过影像学手段就可以对移植物进行监测和控制,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的早期细胞存活和长期功能维持。

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胰岛细胞移植后,控制血糖的效果如何?数据来说话:团队以糖尿病模型猴为实验对象,腹直肌前鞘下移植后第12周,糖尿病猴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44%,达到健康猴水平。研究还证实,腹直肌前鞘下移植,可以使内源胰岛素分泌水平大幅提升,且能响应血糖浓度变化。

“未来在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临床移植中,接受腹直肌鞘下移植有望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脱离胰岛素注射。”邓宏魁说,腹直肌前鞘下移植操作方法简单,相关不良反应少,移植后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能高效存活,在体内逐渐获得成熟功能并长期稳定地维持其生理功能。这些优点使腹直肌鞘下移植成为未来人多能干细胞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理想的移植策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记者张建新)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由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研究团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有望在将来成为治愈1型糖尿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研究团队利用临床前期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系统性评价了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规范化实施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2月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了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但长期胰岛素治疗仍然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且胰岛素用量过高会导致低血糖发作,严重者可以威胁患者生命。虽然胰岛移植可以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显著降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适合胰岛移植的胰腺供体严重短缺,限制了胰岛移植临床广泛应用。

IPS是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通过诱导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但分化效率低下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邓宏魁研究团队大幅度优化了IPS向胰岛细胞的分化方案,重点解决了如何高效率地诱导从胰腺前体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命运特化的技术难题,从而使体外大规模制备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前期灵长类糖尿病模型,将人IPS来源的胰岛移植给糖尿病恒河猴,受体猴血糖控制水平较移植前得到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并且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并保持良好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灵长类动物实验周期内,未发现移植细胞发生致瘤现象,初步验证了人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据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王树森教授介绍,临床前期灵长类动物实验是IPS来源的胰岛移植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期基础,可以较好地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后续临床研究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团队将继续优化IPS向胰岛分化及移植方案,系统性开展IPS来源的胰岛移植临床研究工作,力争早日让广大1型糖尿病患者受益。

来源:新华网

国际最新研究:胰岛细胞移植新方法或能改善糖尿病治疗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项糖尿病研究的论文称,一种胰岛细胞皮下移植的新方法可以让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水平保持稳定。这项研究结果或对改善这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指,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会将胰岛细胞移植到肝脏中,但这种疗法会导致出血、血栓形成、移植物排斥在内的并发症。皮下移植的位置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些位置较易抵达和监测,但移植物通常无法存活,因为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阿里·纳吉(Ali Naji)和迪维扬·阿加瓦尔(Divyansh Agarwal)及其同事,通过将胰岛细胞包裹在一种新的胶原基质内,克服了上述问题。这种基质能帮助细胞在皮下移植后存活,当研究人员在啮齿动物模型和少数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测试该技术时,它能让这些动物维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正常产生。

可移植的胰岛细胞供不应求,因为这种细胞来自供者的遗体。因此,论文作者认为,他们的方法可用于提高其他类型的移植细胞的生存力。例如,如果干细胞来源的β细胞也可以进行这种处理,它们或能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一个可再生来源,从而替代1型糖尿病患者所失去的那些细胞。

论文作者总结称,尽管后续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但胰岛皮下移植或能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