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腿痒是糖尿病吗(小腿痒是糖尿病并发症吗)

健康之初 科普 0
文章目录:

半夜皮肤瘙痒难耐?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注意预防和治疗

现在正值盛夏时节,阴雨潮湿的天气比较多,很多人都会出现皮肤瘙痒难耐的情况。但这里编者要提醒大家,如果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最好及时去医院监测血糖!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患者都是以“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才去就诊的。但事实上,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曾有一项纳入2700例糖尿病患者和499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人群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皮肤瘙痒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11.3%和2.9%。因此,中老年人或是血糖容易高的患者不要轻易忽视皮肤瘙痒、干燥或者发炎的症状。

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皮肤瘙痒症状呢?

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改变皮肤的状况,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皮肤感染等并发症。有相关研究表明,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比普通人体表更干燥。而研究显示,干燥皮肤中肥大细胞和组胺数量会增加,而组胺是产生皮肤瘙痒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中所含的脂质成分降低及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尤其是真菌的感染。

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瘙痒有什么具体特点呢?

1.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呈游走性、阵发性,以夜间发作为重,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抓痕、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肥厚皲裂等继发性损害。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发病时间、程度和部位均不相同,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延,甚至可遍布全身,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及下肢小腿。

2. 相关症状

糖尿病皮肤瘙痒常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可出现烦躁、焦虑、忧郁、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和神经精神障碍。皮肤瘙痒导致搔抓,反复的搔抓会刺激皮肤增厚、湿疹化,严重时可导致皮肤感染,甚至淋巴管炎等。以上病症又可加重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如何应对和预防呢?

1. 定期体检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的话,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糖,并积极治疗一些其他基础性疾病。

2. 加强皮肤的清洁及润肤护理,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如果出现瘙痒症状时,切忌搔抓,一旦抓起来很难控制,可以涂擦止痒药物,或用冷水湿敷。

3. 注意洗澡的频率和温度。洗澡频率要适度,秋、冬季可根据自身皮肤的干燥程度不同,一般一周1~3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7℃~40℃ 为好,不要用过热水烫洗;不要过度用毛巾搓洗皮肤;宜用中性或偏弱酸性沐浴液或浴皂,而且使用频率宜适当减少。洗完澡后注意用润肤霜。

4. 如果瘙痒严重的话,可外用冷却剂和局部麻醉药,包括薄荷脑、樟脑、石碳酸,这些物质可刺激神经末梢传递冷感掩盖痒感。另外,局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混合物恩纳(EM-LA)也有抗瘙痒作用。

5.减少刺激。如内衣穿柔软纯棉衣物,避免化纤、皮毛衣物的刺激。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

6. 积极控制继发的皮肤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病毒感染时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或阿昔洛韦乳膏,必要时系统用药,如泛昔洛韦0.25g,3次/d,疗程共7d;真菌感染时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

7. 如果继发湿疹,出现了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等,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和瘙痒症状,同时加强皮肤保湿润肤护理。必要时及时请皮肤专科医生诊治,以及早控制,避免恶化。

8. 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破案了!一到秋冬小腿就瘙痒难耐,其实是一种病

有约君说

上周广州天气官宣正式入秋,

本周又将迎来“阿冷”,

有一种恼人的毛病

也即将迎来高发期——瘙痒

最容易发作的部位当属小腿:

皮肤出现许多干纹,

痒得厉害,一抓一道白痕,

甚至还有雪花样的皮屑脱落。

而且这种痒还容易扩散:

起初可能是小腿前侧有些瘙痒,

挠了之后逐渐蔓延到整条小腿,

甚至大腿、腰部也开始发痒……

(图/视觉中国 文图无关)

这种瘙痒,很可能是一种名为

乏脂性湿疹(冬季瘙痒症)的病。

秋冬这么“干”燥,

怎么还会得“湿”疹?

为什么小腿瘙痒往往最严重?

痒得厉害涂什么才能止痒?

哪些瘙痒可能暗藏疾病?

今天为你说清!

秋冬皮肤又干又痒

很可能是乏脂性湿疹

乏脂性湿疹,又称为干性湿疹、冬季瘙痒症,是一种以皮肤干燥脱屑、皲裂、阵发性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多发生在秋冬季。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明明叫“湿”疹,为什么却是“干”性的?

其实,湿疹的命名是源于其临床特征,即皮肤表面出现湿润、糜烂和渗出,而并非成因。

事实上,干燥是湿疹的常见病因。皮肤水分丢失增加,皮脂分泌减少导致的湿疹,就被称为干性湿疹。

如果你的皮肤瘙痒有如下具体表现,就要怀疑是乏脂性湿疹了:

  • 出现皮肤干燥发红、红斑、丘疹;

  • 伴有碎瓷样细小干燥裂纹,裂纹处红色更明显;

  • 常有针刺痒、蚁爬样感觉;

  • 反复搔抓导致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渗液、肿胀、抓痕、渗血等。

一般来说,这种瘙痒症可发生于身体各处,但多见于四肢,特别是小腿胫前(小腿前侧)明显。

为什么小腿往往瘙痒严重?

这与其皮肤特性有关——小腿胫骨皮肤的皮脂腺、汗腺分布少,相较于其他部位的皮肤更不容易出油、出汗,因此容易干燥、敏感。

这些因素会“偷”走

皮肤里的水分

顾名思义,“乏脂性湿疹”意味着人体皮质分泌不足,有两类人尤其容易中招,需要在皮肤护理方面更加注意——

  • 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皮脂腺和汗腺减少,皮脂腺分泌功能开始退化,导致皮肤表面油脂分泌减少。

  • 婴幼儿:皮脂腺分泌功能尚未健全。

除了年龄因素,还有一些因素也会诱发、加重乏脂性湿疹,如:

①环境干燥

秋冬季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气候的变化直接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进一步减少。长期处在湿度低的室内也会加重皮肤干燥。

②皮肤清洁方式不当

秋冬洗澡过于频繁、洗澡时间过长、水温过高、喜欢用碱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爱搓澡等,都可能导致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体表水分蒸发量增加,从而出现干燥。

③衣物材质因素

皮肤本就干燥的人群,在秋冬季如果频繁穿着化纤材质、毛织物等贴身衣物,或是衣物过紧、不透气,也容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④频繁使用取暖设备

冬季频繁使用电热毯、地暖或通过空调制热等方式取暖,这些措施会增加皮肤水分的蒸发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加剧。

⑤其他原因

营养不良(缺维生素、锌或必需脂肪酸等)、使用某些药物(利尿剂、维A酸类和抗雄激素药物)、一些疾病与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图/视觉中国 文图无关)

瘙痒发作怎解?

对照病因逐个击破

了解冬季瘙痒症的成因,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瘙痒问题,不同治疗方法适合不同病情,包括病因治疗、外用药物、内服药物等方法。

1

病因治疗

适合于初次发病、病程时间持续较短的人群。也可以作为秋冬季皮肤瘙痒的预防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

①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使用加湿器是解决皮肤干燥的不错方法,大多数人更适应40%~60%的相对湿度。

②减少沐浴频率(尤其是老年人),水温接近或略高于人体体温即可,35℃~38℃为宜,洗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勿过多使用碱性较大的沐浴用品,沐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皮肤,及时全身涂抹身体乳,以保持皮肤的滋润。

③易发生干裂的身体部位做好保湿,如手肘、膝盖、小腿等,使用保湿较强的护肤品,如凡士林、维生素E乳膏、尿素软膏等。

④贴身衣物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佳的天然材质,如纯棉、麻、丝织物等,版型宽松为宜,皮肤干燥敏感人群不宜穿着化纤毛织品。

⑤不要抓挠。抓挠产生的痛感,会刺激大脑让机体产生血清素,在抑制疼痛的同时还会作用于神经细胞,让瘙痒愈演愈烈。

2

外用药物

如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湿疹样表现,可选择外用药物。

症状比较轻微的可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症状稍重的可外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氟轻松和曲安奈德等。

注意:务必按医嘱用药,如果连续用5~7天,病情仍未缓解,应停止使用。

此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3

内服药物

瘙痒剧烈等症状较严重的患者,还可搭配内服药物来治疗,以消炎、抗感染、抗组织胺类药物为主。

警惕:

有些皮肤瘙痒是疾病信号

有时瘙痒不仅是皮肤干燥那么简单,一些持续性、复发性的顽固瘙痒,且无先行或同时并发的皮疹,要警惕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应及时就医治疗原发性疾病。

引起瘙痒的相关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消化系统疾病:首见肝胆疾病,包括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

2.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常见四肢痒)、甲减(常见小腿痒)、糖尿病(多为腋下或腹股沟痒)等。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尿毒症(多为全身痒)、阴道滴虫和真菌感染所致的外阴炎。

4.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后加重,阿司匹林可缓解)、缺铁性贫血。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水肿和脑肿瘤。

6.血管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等。

7.恶性肿瘤:淋巴系统癌(全身瘙痒)、直肠和结肠癌(肛门瘙痒)、白血病、肺癌和食道癌(泛发瘙痒)。

润燥护肤

时令食方推荐

秋冬季预防、缓解皮肤干痒,除了上述生活习惯的调整与对症治疗,还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

比如,避免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少吃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

从中医的角度看,还可适当吃一些帮助润燥护肤的食物,这里推荐几个时令食方——

当归玉竹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当归20克,玉竹30克,沙参30克,百合30克,红枣和枸杞少量,生姜3片。

步骤:将鸡肉焯水切块,当归、玉竹、沙参、百合、红枣、枸杞子洗净,以上材料入锅加适量水和姜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1.5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滋阴养血,润燥止痒。

黄精熟地脊骨汤

材料:黄精20克,熟地黄20克,脊骨250克。

做法:脊骨切块焯水备用;黄精、熟地洗净,先用适量清水泡20分钟左右;所有食材加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1小时,加少许盐即可。

点评:润肤养颜,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起皱的问题。

二冬海参汤

材料:海参(水发)100克,瘦肉100克,天冬、麦冬各15克,玉竹10克。

做法:瘦肉洗净切块;海参去泥肠,洗净后切丝;天冬、麦冬、玉竹稍冲洗备用。锅内注入适量清水,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点评:养阴润燥,润肤止痒。

综合自健康有约、广州日报往期、老人报往期、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公众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公众号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不知不觉得了糖尿病?这些早期症状你要了解

早发现,早控制!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想它的危害有多大!

防治糖尿病,关键在于“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但其实很多人在确诊时,都没有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有些反而出现了看似与糖尿病毫无关系的症状。

难道这只是特例吗?现今,糖尿病早期症状绝大多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三多一少”了。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这里,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期,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主要是糖耐量受损,一般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往往也毫不知情。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而近36%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这时还不进行干预,每4个糖尿病前期得的人有1~3个在10年内进展为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1 皮肤干燥、瘙痒

这种皮肤干燥不等同于秋冬季节的皮肤干燥,糖尿病前期即使涂抹身体乳等保湿产品,也没办法缓解干燥的皮肤问题,此时需要考虑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发痒部位多集中在手脚和小腿,女性则会经常出现外阴瘙痒。

2 视力变化

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变化,导致视力不稳定。

视力变化大多表现为视力会下降或眼前出现黑影,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表现为视力突然变好甚至不需要佩戴眼镜。

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会误以为是“老花眼”提前到来,或诊断为老年白内障,殊不知这也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3 伤口久不愈合

伤口不易愈合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之一。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所以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会受到影响;而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差,加之高血糖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导致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阴道炎症等,久难痊愈。

4 睡眠障碍

很大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轻度或中度的睡眠呼吸紊乱,且多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

白天感到疲倦嗜睡、夜晚睡觉鼾声过大的人最好进行血糖检测。

5 餐前饥饿

糖尿病初期,可能出现餐前低血糖、饥饿难忍等。

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变化不同步,导致餐后血糖达到高峰时,胰岛素还没来得及分泌,而等到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时,又正好出现在下一餐前,从而导致出现低血糖和饥饿状态。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症状外,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针刺感等都是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可选择检测血糖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减低。

当然,除了确诊的或出现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外,以下这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也需多加注意和预防。

注意!糖尿病高危人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当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一位有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如果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可达一般人群的6倍。

2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体重指数(BMI)≥24kg/m2属于超重,BMI≥28kg/m2属于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人群都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这类肥胖者一般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胰腺负担重。

另外,如果你体重并未超重,但四肢肉比较松软,看起来也比同样体重的人显得胖的话,同样也需要注意预防。

3 年龄40 岁人群

人过中年,胰岛素受体也会开始老化,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数据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4 饮食习惯不当

主食比菜吃得多,以白米饭、馒头、面包等精细面食为主,从不吃杂粮。

做菜重油重盐,偏好甜食、饮料等。

5 饭后易疲倦

大部分人可能会有“饭困”,但一般不会特别严重,但如果自己比其他人的“饭困”明显很多,可能需要当心了!

另外,容易低血糖或偶尔未及时进食就饥饿感明显的人,也建议进行血糖检测。

6 久坐不运动

不爱运动、活动量小、体能较差的人群,连上几层楼梯都觉得十分费力人群。

7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上面7点中,占有2条及2条以上,就极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但糖尿病除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大多还是由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最为有效的良药!

总 结

糖尿病早期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

视力变化

餐前饥饿

睡眠障碍

伤口久不愈合

糖尿病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年龄40 岁人群

饮食习惯不当

饭后易疲倦

久坐不运动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

参考文献

[1]小周, 糖尿病早期症状勿轻视 [J]农村科学实验. 2017.1:37

本文首发丨维他狗营养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