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肾有关系吗(糖尿病和肾有关系吗服用什么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高血压、糖尿病都与肾有关!这些伤肾的行为,别再做了

腰疼、脱发、腿抽筋……

这些都是肾脏不好的表现吗?

哪些不良习惯会让肾受伤呢?

又有哪些好习惯可以保护肾脏,

让肾脏更健康呢?

肾脏不好

身体会报警

日常生活中,大家好像经常把“肾不好”挂在嘴边。比如,脱发多、早上脸肿、腰疼、腿抽筋等等,都会怀疑是不是肾不好。

那么,这些表现真的代表肾脏出问题了吗?其实,上述问题中只有早上脸肿、腿抽筋可能表示肾脏有问题,而脱发和腰痛不一定是肾脏出了问题。

肾脏不健康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浮肿:

身体浮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同患者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眼部的浮肿,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

2、血尿、蛋白尿(泡沫尿):

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肉眼可见的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蛋白尿是指尿化验中尿蛋白阳性。患者尿中常见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者尿中有蛋白。

3、高血压:

高血压会造成肾损伤,导致高血压肾病,即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高血压也是肾病的常见表现。也就是说,高血压和肾脏关系密切,高血压既可引起肾病,肾病也可以引起高血压。

4、血肌酐升高:

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它的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5、食欲不振:

若患了肾病,体内毒素排泄不畅,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6、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不良生活习惯

带来肾损伤

肾损伤包括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损伤。两种肾损伤造成的后果是肾脏不能正常工作,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导致贫血、骨病、尿量减少、心衰、神经系统症状等。

肾损伤会对人体造成如此大的危害,那么,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肾损伤呢?

×

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导致肾小球处于“三高”(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从而加重肾脏负担。

×

乱用药物

药物通过肾脏排泄,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就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发生障碍。

×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甜腻和油腻的食物,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

×

乱用利尿剂

利尿剂是帮助患者排尿的一种药物,不适当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肾脏缺血,从而出现肾功能受损。

×

不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导致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

保护肾脏

从吃和动做起

在饮食方面,民间常说的“以形补形”没有道理,“吃豆子或者吃猪腰能补肾”的说法是错的。建议大家低盐饮食,少吃动物内脏。

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和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低盐、低嘌呤、低蛋白,有时需要低钾饮食,但不要吃低钠盐。低钠盐氯化钾来替代氯化钠,肾脏功能不佳的患者排钾能力下降,吃低钠盐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能会引起心跳变慢,甚至心脏骤停。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如马拉松比赛、划艇、爬山、举重等,可造成横纹肌溶解,有时会出现急性肾损伤。因此,应合理运动,科学安排运动量。

转自:大众健康杂志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肾脏病的元凶竟是糖尿病,早防早治让“肾”安心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目前全国有上亿人患慢性肾脏病。与此同时,我国成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约1.2亿人。从数字来看,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与糖尿病患者相差无几,但这与人们固有认知有所出入,潜藏的肾脏病值得更多人关注。

其实,糖尿病已成危害肾脏的“元凶”。数据显示:在美国,将近四分之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由糖尿病导致,38%的尿毒症患者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糖尿病肾病是透析患者的第一大病因。在西班牙,尿毒症患者中超过一半(54%)患有糖尿病肾病。在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一比例也高达28%、26%。

而在中国,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13.5%,超过高血压肾病成为透析第二大病因。预计不久的将来,糖尿病肾病将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透析患者第一大原发病。

认识糖尿病肾病,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该如何诊断?

根据2007年NKF-KDOQI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断建议,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

● 糖尿病人出现微量蛋白尿,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出现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需要用诊断金标准来甄别是否患上糖尿病肾病。目前,诊断最明确的手段是通过肾穿刺做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来说,出现下列情况任何一条,都应该尽早肾穿刺明确诊断:

● 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 先有肾损害(蛋白尿),后有糖尿病,或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

● 肾性血尿;

● 有肾损害,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发病之初即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L)。

由于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完全不同,必须通过金标准明确诊断、有的放矢进行治疗。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无法肾穿刺确诊的话,一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有哪些讲究?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病理确诊为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结果,可能要选择激素或者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加重糖尿病,所以在激素治疗同时,应强化降糖治疗。

● 如果明确为单纯的糖尿病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降糖药选择上,糖尿病肾病应尽量避免使用通过肾脏排泄、同时有低血糖副作用的降糖药。

● 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胰岛素抵抗,这一副作用几乎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存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细胞和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血糖管理难度,血液中葡萄糖不能被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有效转化利用,升高的血糖会侵蚀血管,造成心血管、眼、肾和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主要通过肾小管代谢,肾功能减退后可能发生胰岛素在体内蓄积情况,而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低血糖副作用比较明显,因此,糖尿病肾病尤其是肾功能减退者应严格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时机、方法和剂量。

哪些中医药可治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国内许多中西医肾病专家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成果和成效显著。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有以下几种方式——

● 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脂代谢,控制体重,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

● 中医理疗方法,如穴位埋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灸、中药足浴等,改善肾脏循环,减轻四肢浮肿和周围神经病变;

● 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封包,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小管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 采用中药灌肠、中药熏蒸,预防糖尿病肾病中晚期尿毒症并发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实黄芪中的皂苷类、黄酮类具有显著降低血糖、延缓慢性肾脏病作用。以下中药成分也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有效——

茯苓成分茯苓酸:通过激活AMPK和PI3K,表现出类似胰岛素对GLUT4膜转位的调节作用,达到降低血糖疗效;

麦门冬中的低聚糖成分:可用于缓解2型糖尿病肾病症状;

五味子提取物: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维持足细胞完整性、保护药源性肾毒性损伤等;

生地黄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胰岛素抵抗水平、调节细胞葡萄糖自身平衡、降低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改善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

积雪草:可抑制纤维细胞增殖,防止黏连发生、缓解黏连形成,降低血脂、尿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且具有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改善肾脏高滤过状态;

葛根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内皮素表达显著降低。

中药膳食疗治疗糖尿病肾病也可选择以下配方——

配方一:

葛根粉30克,粳米1000克。用法:葛根洗净切片,加水磨成浆后沉淀,取其淀粉晒干而得葛根粉,粳米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后,加葛根粉,煮到米熟成粥。早晚食用1月。

配方二:

黄精30克,北沙参15克,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猪胰1具。用法:将猪胰去油膜,洗净;将以上药物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小火煮1小时,调味,随量饮汤,食猪胰。

(作者系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学科肾脏病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特聘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专肾病科双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金周慧

我是糖尿病,查肾脏有啥用?医生:近4成患者,发展为肾病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也不是什么罕见群体了,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血糖异常的人群,其中糖尿病患者更不在少数。

糖尿病已经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早在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3.7亿

而且在这些患者当中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甚至有研究表明,在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5亿人。

在20岁以上人群中,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甚至达到了9.7%。

也就是说你能看到的成年人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患上糖尿病最可怕的并不是血糖增高,而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所形成的慢性并发症。

在其中糖尿病肾病可谓是非常难缠而且非常痛苦的,很多患者往往因为肾脏的损伤,最后只能通过透析来解决自己的肾脏功能问题。

但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肾脏疾病吗?

为什么肾脏跟糖尿病还有关,难道血糖太高会导致肾脏损伤?

今天@康复Therapy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一、糖尿病患者,肾都不好吗?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都会出现肾脏的问题,这其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首先得明确一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微血管并发症,而另一方面是大血管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非常多的,如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以及平时血糖的控制水平,这些都和血管损伤与否密切相关。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血糖升高之后对肾脏的损伤是很大的,因为肾脏里面就有很多的小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

这些血管会受到血压和血糖的影响,如果这些指标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损伤。

这就是糖尿病发生肾脏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当然里面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篇幅有限,记住结论就好。

一般都认为,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状态,与肾脏损伤是直接相关的。

曾经有学者调查过,1991年-200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地方的医院,总共3469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发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是39.7%.

而与之相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占31.5%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51.1%。

但是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过类似的结论,在所有糖尿病患者当中,有20%~40%的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肾脏问题。

总体说来,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并不是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但是也不容忽视,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在2001年曾经有专家研究过这类问题,发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当中,有34.7%都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

这无疑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肾脏问题。

二、如何挽救自己的肾脏?

那么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作为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有哪些相关因素呢?

无非是以下三点,而且并不是完全无法控制。

  • 1、糖尿病的病程。
  • 2、血糖控制状态。
  • 3、血压水平。

以上3点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虽然我们不能控制糖尿病的病程,但是血糖控制状态以及血压的水平是完全可以控制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想要挽救自己的肾脏,能做的最主要的就是以下2点:需要所有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和血压更加关注,经常测量并且及时干预。

另外补充一句,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当中,对血压的控制应该更加重视,而且在使用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更加倾向于ACEI和ARB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风险。

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比如血液中的肌酐水平很高,就应该小心二甲双胍的应用了,这是双胍类药物的禁忌症。

总之对于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的控制应该更加重视。

此外积极地做好血压控制,调整自身的血脂状态,在必要的时候应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首要条件,所以不要再忽视自己的血糖问题了,不要避重就轻。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诊断「肝癌」的标志物,准确率达98%?医生为什么还开其他检查

49岁的胡兵,公开眼部手术全记录,可他为啥没用偏方和特效药?

手指麻木,还肩膀疼?医生建议:推荐2个简单动作,拉伸胸小肌

多喝水可以排除尿酸吗?医生:预防痛风,推荐4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