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经络(糖尿病经络调理绝技)
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经络堵住了,收好这3种天然经络“疏通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折磨人的是什么?就是症状:手脚像戴了手套袜子一样麻木,针刺火烧般的疼痛,轻轻一碰就像过电,走路踩棉花似的没感觉,手拿东西总是掉。更可怕的是,这些症状越来越重,从脚趾开始,慢慢往上蔓延,最后连生活都没法自理!这些症状看似复杂,其实,在中医眼里,病根就在经络上,为什么这样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负责营养的输布。手脚麻木说明气血运行不畅,刺痛说明经络瘀堵严重,感觉异常是经络传导功能失常的表现。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输送到神经末梢,久而久之神经功能就会受损!神经病变就找上门了!
针对经络瘀堵,中药宝库中有3种植物根茎,堪称天然的经络“疏通剂”:
第一种:葛根
如果你的症状是颈肩僵硬,手臂麻木,还伴有头晕头痛,这就是上焦经络不通的表现。葛根专门解肌舒经,升发清阳,让上半身的经络重新畅通起来。
第二种:丹参
要是你胸闷心慌,手指刺痛,晚上睡不好,这是中焦血瘀的典型。丹参专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就像给血管装上强力疏通器,把瘀堵的血络一扫而光,让血管重新活跃起来,气血就能更好地濡养神经。
第三种:川芎
如果你下肢沉重,脚趾麻木,走路无力,这是下焦气滞血瘀。川芎专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就像给堵塞的下水道装上高压冲洗器,冲开下肢的经络,让其恢复正常的传导功能。
这三种植物根茎配合使用,上中下同治,气得行,血得活,经络得通,神经病变继续发展的根源自然就被斩断了!
最后提醒大家,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同样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的人偏气虚血瘀,有的人偏湿热瘀阻,用错了药不但没效果,还可能加重症状。建议有神经病变的糖友,先找专业的中医大夫看看,确定自己的证型,再针对性调理,千万不要盲目用药!
经络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又称“消渴”,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属肺,伴咽喉发热、口渴过甚、多饮;中消属胃,消谷善饥,形体反瘦,自汗,小便频数;下消属肾,伴有小便过多,尿中沉淀,小便浑浊,面目黧黑。
取穴:
(1)地机——取穴时从阴陵泉直下四横指,胫骨后缘,力偏向胫骨后缘上。
(2)章门——①由脐上二横指与腋前线垂直线之交点,即肋弓下之第一游离肋之前下缘处是本穴。②直立,上臂紧贴胸廓侧面,屈肘、手指按压同侧缺盆处,肘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3)三阴交——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向上量四横指,在胫骨后缘处即是本穴,取穴时力偏向胫骨后线。
操作:
按摩、刮痧、拔罐、艾灸。
注意:
地机是糖尿病的压痛点,有糖尿病的人按压地机穴就会有痛点,如果地机有结节,一定是长时间的顽固性糖尿病。所以调控糖尿病最关键是要推按地机的结节和痛点从而使脾经通畅。这样有可能治好糖尿病,或者这时配合一些中西医的方法,效果会更加明显。
【學員分享】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健康的人。有段时间日渐消瘦,我还以为是运动造成的。通过验血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买了一些相关的医书看,才知道是胰脏出了问题,要终生服药。这不仅在精神上给自己造成了创伤,也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除了每个月的药费,还有每月抽一次血的检验费,每个月几十元的医保费如何够用,更不用讲营养费。正在这个时候我女兒告訴我,她从网上认识了一个经络老师严子龙,说在他们洪光经络那里学习的话,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我很心动,虽然我住得较远,但那天早上5点就起床坐车,转乘地铁,到学校门口还不到7点,就已经很多人来报名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这样早来排队报名是太值得了。
严子龙老师的第一堂课就深深地触动了我。他叫我们要改变观念,不要悲观,要树立长寿的信心与疾病作斗争,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作斗争,与生死作斗争,不能放松自己的意念,并从中医经络说的角度来解释。
我觉得中医经络是比较积极地去治病,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子龙老师还举出了一些常见病,并用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我们细心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食、睡、讲、走、屙,从中我们身体的哪个脏腑出了问题,加强了我们学习中医经络的兴趣。
通过学习子龙老师教我们“糖尿病三穴”:地机、三阴交、章门。我按照他教的方法去做,早晚拍打地机、三阴交穴,按揉章门穴,并且按老师《四时养生与饮食》的书中教的煲些祛湿、滋阴、滋润的汤来饮。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血糖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空腹6.5~7.5,非空腹7.5~8.5),我原来验出的血糖为15.6。我很开心,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看到中医经络积极治疗的效果。我坚信按子龙老师第一堂课讲的“健康是一种坚持,健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健康是一种实践,健康是一种付出”去做。
让我再次感谢子龙老师生动、活泼、有趣的讲课,也感恩子龙老师一直默默的传播经络文化。
子龙老师微信e81118,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可以进一步交流,感恩您!
糖尿病神经病变,记住张仲景的小方子,从上到下,打通一身经络
糖尿病神经病变大多是“气血不足,络脉失养”导致的,所以治疗起来,常常需要补气、活血、通络。在中药宝库中,拥有这三个功效的药材、方子很多,其中,很多中医最常用的,就是张仲景的“养气通络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这个方子可是张仲景的得意之作,记载在《金匮要略》中,它由五味药组成,可以说每一味药都各有妙用:
第一味药:黄芪。黄芪是整个方子里补气养血的主力军。气血充足了,神经得到濡养,麻木、疼痛的症状,自然就慢慢恢复了。
第二味药:桂枝。桂枝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让气血在经络中畅通无阻,主要用来治疗寒凝血滞,所导致的神经麻痹感。
第三味药:白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它安神养血的本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缓解神经疼痛,特别是肢体末端的刺痛和灼热感,堪称中药里的止疼药。
第四味和第五味药是生姜和大枣,这两味药可以说是绝配,一个温中散寒,一个补血和胃,共同发力,让气血充盈,经络通畅,神经得养,痛麻自然就消了。
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再好的方子,也不能拿来就用,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加减的。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来看看它具体在临床中怎么用。
我曾接诊过一位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患病五年,近半年来,患者感到双脚如踩棉花,经常摔倒,还有针刺样疼痛,晚上加重,影响睡眠,我看他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气虚血瘀,络脉失养。治疗上,就要以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为主。我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补气血,通络止痛。然后再加用牛膝通络下行,川芎活血行气,杜仲补肾强腰,丹参活血养血。
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脚部刺痛感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升,继续服药,直到症状基本消失后停药,不仅行走稳健了,血糖波动也变小了。
当然,中医治病一定要先辨证,再好的药,也要对证才能有效果,千万不要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