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干红(糖尿病喝干红好吗)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能喝酒吗?红酒呢?聊聊酒对糖尿病人有什么影响

文丨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关于糖尿病到底能不能喝酒的问题,一直是很多糖友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天这篇文章就与大家聊聊糖尿病人能不能喝酒,是不是什么酒都不能喝。

客观的说,糖尿病人不是完全不能喝酒,而是不推荐、不建议、不主张糖尿病人喝酒,毕竟从健康的角度考虑,糖友们喝酒弊远远大于利。

酒对糖尿病人的影响

酒精摄入虽然并不会直接使血糖骤升(酗酒除外),但是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影响一:酒精会破坏肝细胞的健康。

我们要知道,肝脏在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代谢、解毒等,其中肝细胞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参与糖代谢调节血糖,它既可以降血糖,也可以升血糖。而这种正常的调节功能很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与破坏,特别是长过量饮酒,或是经常喝大量高度数的酒,这种情况对肝细胞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肝脏受损,那么很容易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从而对血糖控制不利,同时,肝脏又是多种人体必需营养素的代谢吸收场所,如蛋白质等,所以肝脏受损还会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影响二:酒精会影响胃肠道健康。

酒精会直接刺激我们的胃粘膜,从而增加罹患胃肠疾病的风险,同时,酒精还会抑制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而这些营养素与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糖友们如果缺乏维生素B族,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风险增加,对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不利。

影响三:酒精会破坏胰岛细胞功能。

酒精除了会影响肝脏、胃肠道的健康,对胰岛细胞也会有一定不良影响,酒精的代谢物质乙醇会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破坏胰腺健康,打乱自身的糖代谢功能,从而影响空腹血糖水平及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

影响四:增加其他慢性疾病风险。

酒是有热量的,一般情况下每克酒精可产生7千卡的能量,也就是说喝酒就意味着会额外了摄入能量。而且经常在外喝酒,为了肚子不那么难受,我们往往会吃很多菜以及主食,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热量摄入,特别是饭店做的饭菜,油多糖多。

而对于糖尿病来说,每日膳食控制好整体热量是很重要的,长期的热量超标,不仅会导致体重上涨,而肥胖又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对血糖控制不利,同时还会增加血脂异常、痛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还有一部分糖友,因为有糖尿病,于是很自觉的在喝酒的时候很少吃饭菜,来控制热量的摄取。可实际上这样更不好,因为不吃食物或者少吃食物时喝酒会导致低血糖,甚至会造成昏迷等严重后果(具体机制后面详细补充)。

我们再来看看权威指南对糖尿病人喝酒的建议:

在2017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也明确地指出了: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酒精会增加部分口服降糖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二是,酒精会增加肝损伤、痛风、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截图《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为什么我喝完酒血糖没升高,反而低了?

糖尿病患者如果是空腹喝酒,或者是正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等)、胰岛素等糖尿病的患者饮酒,是可能先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消耗葡萄糖,酒精还会抑制肝脏糖异生过程以及过多消耗参与糖代谢的多种酶,这时糖友们空腹或正在使用降糖药,身体脏中没有存储过多的葡萄糖,就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对于糖友们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同时,酒精导致的血糖降低并非是持续保持的状态,而是先低后高,而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对于糖尿病来说,不仅对控糖不利,还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听说红酒有益,是不是糖尿病人可以喝红酒?

红酒相对于其他酒类,其有益成分确实略高一些,比如白藜芦醇、多酚类物质、钾、镁等微量元素,但即便这样,也没有任何研究或指南建议说明糖尿病人喝红酒有好处。

虽然有部分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健康,但是还有更多的研究表明了饮酒潜在的影响及危害,比如上面提到的酒精对糖尿病人的不良影响,现阶段的研究支持不饮酒,不以促进健康目的的饮酒的研究更多一些,也更被认可一些。

此外,毕竟红酒同样含有酒精,所含的那些有益成分我们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来获取,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糖友们好好的权衡下其中的利弊得失,就会明白应该如何选择了。

所以,只要是基于健康的角度出发,是不建议糖友们饮酒的。

如果必须要喝,那么请格外注意以下三点:
  • 切记不要空腹饮酒,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 严格限制饮酒量,酒精摄入男性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宜超过15克。
  • 在餐间饮酒,同样关注食物摄入量,不要一不小心下酒菜就吃多了,同时建议饮酒后注意监测下血糖,及时关注其变化,以应对。

感谢您的阅读,营养或许改变不了您的人生,却可以改变您的身体状态,致力于用简单、实用、贴近生活的营养知识分享给每一个有缘看见的朋友。

有糖尿病的人实在想喝酒,白酒、红酒和啤酒,选哪个?

窗外梅雨初歇,巷口的烧烤炉冉冉升起袅袅青烟,三五老友围炉而坐,杯中酒泛着微光。这一口酒,喝了半生,戒了半辈子,可到了嘴边,还是咽不下那份人情味。

糖尿病,像个不近人情的账房先生,日日算着血糖高低,连这一口“解馋”的小酒也不肯放过。但真就一滴酒都不能碰?白酒、红酒和啤酒,若非得挑一个,哪种才是相对“安全”的?

糖尿病,学名为糖代谢紊乱症,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长期高血糖会逐步损害多个器官,尤其是心、肾、眼、神经系统。

酒精的代谢途径与血糖调控息息相关,它不仅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还可能引发低血糖、肝脏负担、心血管风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那么,饮酒者是否注定要与糖尿病“老死不相往来”?这其中,或许另有玄机。

研究显示,酒精对血糖的影响并非一刀切。

一项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研究指出,适量饮酒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尤其是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稳定血脂的潜在益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红酒就是“糖友”的庇护所。酒的种类、饮用量、饮酒时的血糖水平、饮食搭配、酒精浓度,乃至饮酒时间,都可能成为影响健康的变量。

喝哪种酒,甚至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和喝多少,都是一门学问。

啤酒,是不少人心头的“夏日清凉”。

但啤酒俗称“液体面包”,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一些口感浓郁的精酿啤酒,每瓶的糖分可比得上一碗米饭。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异于在火上浇油。更糟的是,啤酒易喝多,喝多又伤肝,肝脏一旦代谢不过来,酒精堆积,血糖波动就如坐过山车,忽上忽下。

白酒,酒精浓度高,入口辣,后劲猛。在传统观念中,白酒是“男人的酒桌担当”。但其高浓度的酒精会快速进入血液,引发肝脏代谢负担,进而抑制肝脏产糖,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

尤其是空腹饮用,最容易出现“喝晕了”其实是低血糖症状。而这种低血糖不同于平日的血糖波动,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法国波尔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适量饮用不超过150毫升的干红,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有益。

但这项研究同时指出,前提是已经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以及与医生充分沟通后执行的饮食方案。这就像是放风筝的人,线要牢,风才敢大。

市面上不少红酒为迎合口感,加入果糖或糖浆调味,糖分可达每100毫升含糖3~5克。若不细看标签,哪怕只喝一小杯,也可能让血糖“咻”地飙上去。因此,选择“干型”红酒,尤其是干红,糖分相对较低,才是相对“稳妥”的选择。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糖尿病患者如非饮不可,应在餐中或饭后两小时饮用,并搭配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这样能减缓酒精吸收速度,减少血糖波动。

空腹饮酒,尤其是晚上喝酒不上床前吃东西,极易引发夜间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往往悄无声息,醒不过来就是再也醒不过来

再说说“量”,这才是喝酒的“命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男性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天,女性不超过15克。换算下来,大致相当于红酒150毫升,啤酒350毫升,白酒25毫升。糖尿病患者的饮酒量应在此基础上再减半,甚至更低。而且每周不宜超过两次,绝不可天天“来一点”,否则再少也是积少成多。

那么,不同地区的饮食结构不同,饮酒对血糖的影响也会因人而异。

比如,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饭后饮酒更易升糖;而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吸收速度较慢,酒精影响血糖的时间延后。

西南地区如四川、贵州,嗜辣且爱饮高度白酒,糖尿病风险更高。而江浙一带人群偏爱甜口黄酒或果酒,糖分极高,更需警惕

年纪越大,代谢越慢,饮酒风险越高。

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导的老年营养与糖尿病研究指出,60岁以上人群饮酒引发血糖异常的概率,是40岁以下的2.3倍。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肝功能下降、肾功能减弱,酒精代谢减速,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更重要的是,酒精与多种降糖药物存在交互作用。

比如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若饮酒容易发生“酒精样反应”,出现面红、心跳加快、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休克。因此,饮酒前务必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代谢方式和禁忌事项

有趣的是,在一些国家,医生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饮用适量红酒,比如以色列、意大利等地。但这些建议均基于严格的饮食控制、运动计划和医疗监督下进行的。脱离这一框架,听风就是雨,是对健康的不负责任。

那么,有没有不喝酒也能拥有“饮酒的快乐”的替代方式?

近年来,欧美多所大学的代谢研究实验室开发了以草本植物提取物为基础的“模拟饮酒”饮品,如含有白藜芦醇、绿茶多酚、低聚果糖的饮料,既能模拟出红酒的口感,又避免了酒精的副作用。这类饮品在国内也逐步推广,尤其受到中青年糖友的欢迎。

对于有饮酒“社交需求”的患者而言,心理调适同样重要。

可以选择喝茶、喝苏打水、或用无糖汽水代替。一位来自南京的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曾分享:酒桌上最重要的不是酒,而是情绪的释放与人情的传递。换个方式表达情感,未必就少了情义。

小酌怡情,贪杯伤身。

糖尿病患者若实在放不下酒,红酒干型优于白酒,白酒又强于啤酒,但无论哪种,都要限量、限时、限频率。最理想的方式,仍是用对健康更友好的方式来替代酒精带来的短暂快感。

正如古训所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

血糖的稳定,离不开生活节奏的调整、饮食结构的优化、情绪的疏导与家庭支持。而不是盯着那一杯酒,盯得心焦,也喝得心惊。

健康是本钱,酒不过是调味品,不可颠倒主次。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张晓峰, 王雪, 陈旭. 红葡萄酒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3): 215-219.

[2]王建军, 李俊峰. 酒精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12): 985-989.

[3]刘明慧, 高志敏. 不同类型酒精饮品对糖尿病患者代谢参数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5, 13(2): 102-106.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吗?能不能吃水果?哪些食物升糖快?

一位患者说,她自从患了糖尿病,以前最爱吃的水果都不敢吃了。好多食物也不知道是该吃不该吃。一些老年男性也很疑惑能不能喝酒。今天就这些方面解疑答惑。

糖尿病患者显然是应少吃水果的。要吃水果也是很有讲究的。吃什么水果好?吃多少?

因为水果中含有糖类,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较快。所以升糖的作用比粮食要快。所以在糖尿病早期,病情尚未控制时,血糖、尿糖都比较高时,最好不要吃水果。如果病情稳定,不能一味的排斥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这些物质对糖尿病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糖尿病患者应有选择的选择水果。选择一些富含膳食纤维,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1.苹果

苹果中含有果胶和膳食纤维,能够预防胆固醇增高。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苹果酸,可以促进体内的脂肪分解,有效预防肥胖。

2.木瓜

木瓜中有独特的番木瓜碱,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强体质。此外,木瓜中还含有蛋白分解酶,有利于分解蛋白质和淀粉质,可以降低血糖。

3.石榴

石榴即将上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石榴中含有铬元素。铬在糖和脂肪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葡萄糖耐量因子可以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

水果最好在两顿正餐之间吃,饭后2小时食用最佳。食用水果要定量,每天大概150~200克就可以了。若是吃的水果量比较多,就应该相应的减少主食的量。

除了一些高糖食物外,比如红枣、杏干、龙眼等,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吃的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青梅、柠檬、李子、桃子、菠萝、草莓、橄榄等水果含糖量较低。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白酒呢?

答案是不可以。不管是白酒还是啤酒、红酒都不能饮酒。因为酒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不含有任何的营养素。酒只是起到了提供热能的作用。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还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肝脏还需替酒精解毒。

少数通过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来降糖的患者,饮酒后易出现反应。比如心慌、气短、面颊发红、情绪烦躁等。使用胰岛素降糖的患者空腹饮酒还容易引起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若是低血糖,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还会危及生命。所以,为了患者的安全还是不喝酒最好。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好的精神状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自己也要了解糖尿病方面的相关知识,好自我护理。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