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饮食热量(糖尿病饮食热卡怎么算)
糖尿病能吃肉吗?提醒:2种肉易升糖,4种肉易控糖,一篇讲清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鸡鸭鱼肉越来越常见。肉虽然美味,但吃不对确实可能给健康埋隐患。
比如长期过量吃高脂肪、高糖食物,会让身体代谢负担加重,脂肪堆积、血糖飙升,久而久之可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和代谢密切相关的慢性病,目前确实没有根治的方法,主要靠长期管理来稳定血糖。因此,很多糖友陷入了“什么都不敢吃”的误区,尤其是肉类,总怕吃了升血糖。
今天就来好好说说,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肉,该怎么吃才科学。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肉?明确告诉大家:能吃,而且必须吃。
肉类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而蛋白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太重要了——它能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还能增加饱腹感,避免饿得快而吃太多主食。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就明确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要占总热量的15%-20%,其中一半以上得是优质蛋白,肉类就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
当然,吃肉得讲方法,选对种类、控制量,才能既补充营养又不影响血糖。
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4种肉1.去皮禽类
像鸡胸肉、去皮鸡腿肉、去皮鸭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能提供约20克蛋白质,而且去皮后脂肪含量很低,只有5%-8%。
比如鸡胸肉,性价比很高,做法也多,清蒸、水煮都合适。有研究显示,每天吃50克左右的去皮禽肉,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血糖带来太大波动。
2.鱼类
不管是深海鱼(三文鱼、鳕鱼)还是淡水鱼(鲫鱼、鲈鱼),都很适合糖友。
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每周吃2次深海鱼,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淡水鱼也不差,比如鲫鱼,脂肪含量只有2%-4%,容易消化,做个鲫鱼豆腐汤,营养又美味,还不用担心升血糖。
3.海鲜
虾、扇贝、牡蛎这些海鲜,蛋白质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对血糖影响很小。
但是像扇贝和牡蛎的嘌呤含量会稍高一些,要是合并高尿酸,每周吃1-2次就行,每次别超过50克。
像白虾、鲈鱼这些嘌呤含量低的,也可以放心吃。
4.瘦肉
猪里脊肉、牛腱子肉、羊腿肉的纯瘦部分,脂肪含量都低于10%(猪里脊约7%,牛腱子约5%),而且富含血红素铁,能预防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比如牛腱子肉,口感紧实,卤熟后切片当凉菜,或者炒菜吃,都很合适,每次吃个50克左右就行。
1.高脂肪肉类
像五花肉、猪蹄、肥牛、肥羊、鸡皮这些,脂肪含量能超过30%,五花肉甚至能到50%。吃多了会让身体发胖,而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难控制。如果每天吃超过50克的高脂肪肉类,还会升高血脂,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糖友一定要少吃。
2.加工肉类
香肠、火腿、培根、午餐肉这些加工肉,问题主要在高盐和添加剂上。
高钠会升高血压,加上加工肉里的亚硝酸盐等添加剂,长期吃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并发症的发展,糖友最好别碰。
1.份量控制
每天摄入50-75克就够了,大概就是一个鸡蛋那么大的一块肉(生重),分2-3餐吃。
比如早上吃个鸡蛋,中午吃50克鸡胸肉,晚上吃25克鱼肉,这样既能满足需求,又不会过量。
2.烹饪方式
避免油炸、红烧,因为油炸会增加脂肪,红烧用的酱料含糖量高(约5%-10%)。
最好用蒸、煮、炖、烤的方式,比如清蒸鱼、水煮虾、清炖瘦肉汤,健康又美味。
3.去皮去肥膘
吃禽肉前一定要去皮,畜肉要把看得见的肥膘去掉,比如猪里脊表面的筋膜脂肪,这样能减少很多隐性脂肪的摄入。
4.调味清淡
少用酱油、蚝油(每10毫升酱油约含1克盐),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少量辣椒来调味,既提味又不会让钠摄入超标。
5.食材搭配
在吃肉的时候,可以适当搭配一些绿叶菜(菠菜、西兰花)和杂豆(黑豆、鹰嘴豆),蔬菜中的纤维能延缓肉类的消化吸收,避免餐后血糖骤升。
6.特殊人群调整
如果合并肾病(肌酐升高),蛋白质总量可能要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天,具体得咨询医生;要是有高尿酸,像鱿鱼、虾蛄这些嘌呤高的海鲜就要少吃。
饮食控制的核心是“总量合理、种类多样”,千万别盲目忌口,否则反而可能因为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
只要吃对了,肉就是糖友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
糖尿病特殊人群的饮食安排
不同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安排是不一样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约有3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那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怎么安排呢?
①既要控制饮食,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所需总热量可按每千克体重30千卡左右估计。蛋白质每千克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则每天200~300克。
②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如油炸食品、动物的内脏(肝、肺、肾等)、肥肉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③多摄入粗粮、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延缓胃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作用,可以控制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改善葡萄糖耐量。同时,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每天不超过4克为宜。
④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这样既可以防止因吃得过多而引致的血糖升高过快,又可以避免出现低血糖的现象。
⑤多饮水,同时应限制饮酒。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儿童糖尿病患者有异于其他糖尿病人群的特点,所以在饮食的安排上也有其特点:
①限制热量的摄入,一般的小学生每日应摄取1500千卡的热量,具体的热量计算公式为:全天总热量(千卡)=年龄x70~100千卡(系数) 1000千卡。公式里的系数一般为70~100。一般来说身体较胖的儿童,应选择较小的系数,而活动量大的儿童应选择较大的系数。系数的参考值为:3岁以下的,系数为95~100;3~4岁的,系数为90~95;5~6岁的,系数为85~90;7~10岁的,系数为80~85;10岁以上的,系数为70~80。
②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每天每千克体重2~3克为宜,并且宜选择鱼类、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的蛋白质。
③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宜占总热量的50%~55%,脂肪的摄入量占30%。总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不宜超过300毫克,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应少吃或不吃。
④儿童对于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应该常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在蔬菜的选择方面,宜选用含糖量少的白菜、菠菜、萝卜等。
⑤适当增加海带、豆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并且宜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
⑥烹调方法宜尽量多样化以提高糖尿病患儿进食的兴趣。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体重减下来了,胰岛素的抵抗自然就会有所减轻,血糖也就相应地降下来了,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要到位。
①控制热量的摄入,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热量摄入,可根据本章中所介绍的公式和方法计算。
②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宜适当减少,每天的主食量宜为150~200克
③较普通的糖尿病患者,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可稍多些,一般占总热能的20%~24%。
④限制脂肪的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等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及花生、核桃等高油脂的食物应尽量不吃。
⑤尽可能地避免煎、炸食物,可选择蒸、煮、炖等烹调方法。
⑥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⑦傍晚和临睡前不要进食太多的食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是为母体与胎儿提供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使母体及胎儿能适当地增加体重,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标准,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
①妊娠前4个月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但是到了中后期,则要相应地增加一定的热量了,其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x(30~35)千卡/千克(体重)。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宜少食多餐,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为5~6餐,而且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所以睡前可补充一些点心。
③应尽量避免含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之类的含糖饮料及甜食,以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增加。
④尽量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主食,如以糙米或五谷饭取代白米饭,使用全谷类面包或馒头等。
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晨的血糖值较高,因此早餐淀粉类食物的进食量须适当控制。
⑥如孕前已摄取足够营养,那么妊娠初期不需增加蛋白质摄取量,而妊娠中期及后期每天应增加6克和12克蛋白质。所以最好每天至少喝2杯牛奶。
⑦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减少油炸、油煎之物,应禁食动物的皮和肥肉等。
⑧常吃些富含叶酸且对血糖影响较小的绿叶蔬菜和豆类等。
更年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糖尿病是更年期人群的常见病,饮食控制是治疗的根本措施。
①应摄取低热量饮食,主粮的限制可采取递减或骤减的方法,骤减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一般效果更好些。
②如饥饿感强烈,可选食含糖量少的蔬菜充饥。
③每日三餐,膳食热量的分配可按早2/5、中午2/5、晚1/5的比例安排食物量。
④有条件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更有利于减轻每次进餐的糖负荷。
⑤糖和甜食,应在禁食之列。水果要视病情而定,病情不稳定时或严重时不吃;控制得好时可少量吃,且要观察对尿糖血糖的影响,影响明显时,最好不吃。烟、酒等辛辣刺激品也应避免。
⑥可通过粗算法进行饮食控制,普通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供应量5~8克,副食中蛋白质30~40克,脂肪5 0克左右。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控制在150~250克,脂肪25克,蛋白质30~60克,此为低糖、低脂饮食。高蛋白饮食适于长期患消耗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主副食的蛋白质总量不低于100克。
消瘦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排
部分糖尿病患者体形也不胖,属于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这部分的患者,可适当地放宽热量摄入的限制,但是一样需要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血糖失控。
①热量的摄入较其他糖尿病患者有所增加,具体热量的计算公式可参照前面介绍的公式和方法。
②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一般以每千克体重1.2~1.5克为宜,且蛋白质的来源选择宜为奶制品豆制品、瘦肉、禽蛋等。
③限制脂肪的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④)注意餐次的分配,有条件的最好可以做到少量多餐,这样可保证膳食量的充分摄入。⑤适当摄入维生素和铁等微量元素。
⑥体重对于热量的摄入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应监测体重,根据体重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饮食健康#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饮食?这些食物是首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就像一场 “隐形的战斗”,吃对了是控制血糖的 “良药”,吃错了则可能成为病情恶化的 “推手”。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稳定血糖水平,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该怎么吃?哪些食物又是首选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糖尿病饮食的 “神秘面纱”。
在了解具体的食物推荐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糖尿病饮食的核心原则。首先是控制总热量,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出每天所需的热量,避免热量摄入过多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胰岛负担。其次是均衡饮食,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同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再者,要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这样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
1.主食:粗细搭配更健康
传统的精米白面经过精细加工,升糖指数较高,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而全谷物和杂豆类则是更好的选择,比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荞麦面、绿豆、红豆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以燕麦为例,它含有丰富的 β- 葡聚糖,这种物质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种黏性物质,减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建议糖尿病患者将主食中的 1/3 - 1/2 替换为全谷物和杂豆类,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有助于控制血糖。
2.蔬菜:色彩丰富营养全
蔬菜是糖尿病患者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们大多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热量却很低。尤其是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生菜、西兰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此外,像胡萝卜、彩椒、西红柿等颜色鲜艳的蔬菜,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身体细胞,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蔬菜不少于 500 克,且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
3.蛋白质:优质来源要选对
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优质蛋白质尤为重要。瘦肉(如鸡肉、鱼肉、牛肉)、蛋类、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欧米伽 - 3 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牛奶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质,对于预防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也有帮助;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同时还含有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尿病患者每天应保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 1 - 1.2 克蛋白质。
4.水果:选对时机和种类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水果望而却步,担心吃水果会导致血糖升高。其实,只要选对水果种类和食用时机,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水果的美味。建议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草莓、蓝莓、柚子等。这些水果富含果胶等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糖分吸收。食用水果的最佳时机是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后,此时血糖相对稳定,少量食用水果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同时,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200 克。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没有 “一刀切” 的标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饮食方案也应因人而异。患者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血糖水平、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同时,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观察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饮食。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选对食物,科学搭配,就能让饮食成为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希望以上这些食物推荐和饮食建议,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吃出健康,更好地与疾病 “和平共处”。
#真相来了##中医##关注糖尿病##糖尿病##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