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与糖尿病(五味子治疗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与五味子
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等功效。研究表明,五味子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脂肪油、氨基酸、色素、鞣质等,其中,多种化合物显示出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血管等作用,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
研究表明,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五味子多糖可控制糖尿病小鼠体重减轻、多饮和血糖升高的症状,能显著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而发挥降糖作用,且对糖尿病所引起的脂代谢异常也具有改善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五味子活性成分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等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五味子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研究发现,五味子乙素可能通过抑制肾脏炎症通路的活化,降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保护肾脏,进而发挥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五味子醇甲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以缓解高血糖所致的糖尿病肾病。五味子素通过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及鼠系膜细胞的增殖,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的积累,进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五味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五味子乙素通过上调血红素加氧酶的表达进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以预防视网膜病变。五味子醇甲具有增加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作用,提示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3、五味子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五味子醇甲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且伴随多种并发症,五味子活性成分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3个组方,降糖和防治并发症,实验证实均有效
毫无疑问,糖尿病的诊治目前来看主要是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研究不系统,目前只能作为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式,主流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的病情管理模式,完全是西医所主导。守护中国健康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亮点可以挖掘,又有哪些经典的组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作用呢?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为“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等外因作用所致,多涉及肝、肾、胆、胰等脏器,宜根据适应症给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证候等情况,基于糖尿病本虚标实的特征,根据中医治疗思路(脏腑气血辨证),进行辨证论治。这一点和西医对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思路相似,因人而异,千人千方。
中医基于这些基础认识,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辩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并没有达到像西医对于糖尿病的分型一样清晰明确达成共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节脏腑功能,整体治疗、双向调节,对于治疗早期糖尿病、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的优点有多层次,多靶点的功能调节作用、温和持久作用、综合治疗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这一点是西医所不能媲美的。与西医比较,中药的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代谢紊乱进行整体调节。
中西医结合是趋势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中医精髓之上,必须要以西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药学成果结合,以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式方法(检测C肽,检测胰高血糖素,检测体内胰岛素,检测血糖)来指导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也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以单纯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情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和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组方葛根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按 8∶3∶3∶2组成,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降糖脂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素、黄芩苷等黄酮类和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大量临床实验显示葛根芩连汤降糖疗效确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由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按 120 ∶6 ∶5∶3∶3∶3 ∶3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降血糖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萜类: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和黄芪甲苷。
消渴丸--中西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
符合我国药品监管要求的公开中西药复方降糖制剂并不多见,其代表药物是消渴丸。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葛根、五味子、山药、玉米须 7 味中药与西药格列本脲组成。从中医角度上看,消渴丸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等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消渴丸中定量的格列本脲有强效降血糖作用,减轻糖毒性,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患者倦怠乏力、多食易饥等症状。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一定大有所为,潜力无限!
糖尿病用此方,滋阴润肺 + 补气固肾,双效降糖更稳固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病”,是因阴津不足、燥热偏盛引起。《中国药典》收录的玉泉丸,是治疗消渴的经典方,能清热养阴、生津止渴,还可补气固肾。女性用它侧重滋肾润肺,解决口渴多饮;男性则着重补气固肾,防止蛋白尿等精微泄漏。
玉泉丸由天花粉、葛根、人参、麦冬等组成。天花粉清泻肺胃燥热,生津止渴;葛根生津同时升脾胃清阳,两药相须增强清热之力。人参大补元气,麦冬滋阴润肺,配五味子酸甘化阴以固肾津;茯苓健脾、甘草调和,全方清补兼施,既清肺胃燥热,又补脾肾之虚,男女皆可。
举个例子。
我曾接待过的一位患者韩先生,50岁,糖尿病3年,诉3月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夜间排尿3-4次,自觉神疲乏力,伴腰膝酸软。
观其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综合四诊信息,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肾不固摄。故拟方玉泉丸加减:人参、黄芪补气健脾,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麦冬、五味子滋肾敛阴,山茱萸补肾涩精,山药固肾益脾,甘草调和。
初诊后1周,患者诉口渴多饮症状稍有减轻,饮水量减低,乏力感略缓。
2 周后,多食易饥症状改善,每餐进食1碗米饭即感饱腹,夜间排尿次数减至2次。
继续服用4周,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腰膝酸软症状减轻,尿量基本正常,饮水量约 1500ml,接近正常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从13.6mmol/L 降至10.5mmol/L,均较前明显下降。守方随症加减,继续调理2月余,患者诸症消,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
我的思路:在中医中,玉泉丸治疗消渴病的经典方剂。女性多肾阴不足、肺燥津伤,男性常见气虚不固、肾精失藏。本案抓住气阴两虚病机,补气固肾与养阴生津并用,效果较好。临床需随症加减,如气虚重加黄芪,阴虚甚加生地。
文中药方,需经中医师辨证调整,不可自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