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空腹9(血糖空腹8.9算不算糖尿病呢)
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是高?9以上严重吗?告诉你正确血糖值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参考文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国际糖尿病联盟临床实践建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血糖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血糖值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却知之甚少。特别是空腹血糖,作为临床上判断糖代谢是否正常的基础数据,其正常范围及异常值的认识尤为重要。
那么,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高?9毫摩尔/升是否属于严重情况?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血糖值标准才能给出准确答案。
正常人空腹血糖范围应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这一数值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大量健康人群的统计分析结果。当血糖值超出这一范围,即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预示着身体代谢系统出现了异常。
空腹血糖6.1-6.9毫摩尔/升被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这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这一阶段虽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却已显示出胰岛功能开始下降的信号,若不及时干预,约有70%的人会在5-10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
当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7.0毫摩尔/升,且重复测量仍超标,临床上可诊断为糖尿病。不过单次测量超过7.0不能直接诊断糖尿病,需要结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那么空腹血糖9毫摩尔/升是什么情况?这一数值明显超过了糖尿病诊断标准,属于中度升高的血糖水平。虽不至于引起急性并发症,但长期处于这一水平,将显著增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血糖持续高于9毫摩尔/升会加速微血管病变进程,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加快,视网膜病变进展加速,周围神经损伤风险增大。研究数据表明,每升高1毫摩尔/升的血糖,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约25%,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约15%。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存在差异。健康成年人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以下;确诊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则相对放宽,一般推荐控制在4.4-7.0之间。
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75岁以上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至7.5毫摩尔/升,避免因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风险。孕妇血糖标准则更为严格,孕期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1毫摩尔/升以下,以防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持续空腹血糖超过13.9毫摩尔/升才会被视为严重高血糖,这时往往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甚至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监测血糖不应局限于空腹状态。餐后血糖同样重要,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则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健康人应控制在6%以下,糖尿病患者一般建议控制在7%以下。
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胰岛素抵抗是最常见原因,尤其在肥胖人群中更为普遍。胰岛功能减退也会导致血糖升高,这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密切相关。黎明现象(清晨生长激素等反调节激素分泌增加)也可能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偏高。
药物因素不容忽视,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在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时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对于空腹血糖轻度升高(6.1-7.0)的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著。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化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总热量,保持适宜体重,这些措施能够使空腹血糖下降0.5-1.0毫摩尔/升。
对于空腹血糖超过9毫摩尔/升的情况,除生活方式干预外,通常需要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首选药物,它主要通过减少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磺脲类药物则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
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降糖药在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它们通过增强肠促胰岛素效应,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出良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特殊情况下,血糖持续超过16.7毫摩尔/升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尤其是存在明显高血糖症状或发生急性并发症时。胰岛素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可采用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或多次注射方案。
对任何人来说,定期监测血糖都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每3-6个月检查一次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更频繁监测,包括空腹、餐后及夜间血糖,以全面了解血糖变化规律。
血糖自我管理教育同样重要。了解高低血糖症状、学习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饮食与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规律,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自身血糖水平。
你最近测量过空腹血糖吗?如果发现空腹血糖超过6.1,不妨重复检测确认,并咨询医生进行综合评估。记住,血糖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专业指导。通过科学干预,即使血糖已达9毫摩尔/升,仍有可能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是高?9以上严重吗?告诉你正确血糖值
我们到医院体检的时候,有一个指标是必须要检查的,这个指标就是空腹血糖,经常碰到一些体检者,医生,我又没有任何不舒服,不可能会得糖尿病?为什么还要查血糖,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其实,一次血糖检查并不要很多钱,可不要小看这一项检查,很多人血糖升高未必会有典型的症状,所以依靠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显然是不靠谱的。
比如不久前就遇到了这样一名患者,患者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为9mmol/L,通过检查,最终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惊讶,医生,我一点症状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得糖尿病呢?
其实,很多糖尿病未必会引起典型的症状,所谓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但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比如全身乏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纳差、皮肤瘙痒等,这些不典型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所以,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糖尿病,最重要的还是检查血糖。
无论一个人有没有症状,都不要省这点钱,去医院体检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血糖。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3.9-6.1 mmol/L,血糖高或低都是不好的,高的话,要警惕糖尿病,低的话,要警惕低血糖,两者都对健康有损害,换句话说,都有危险。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 mmol/L,这个时候就要警惕糖尿病了,因为从数值上已经达到了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不过医生这个时候还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糖化血红蛋白或者OGTT检查来做出最终判断。
说到这,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血糖在6.2-6.9 mmol/L,这个范围内,它既没有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也不是正常的血糖。
这样的空腹血糖,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通俗点来说,就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你不做任何干预的话,有可能几个月以后就发展为糖尿病了。
再回到上面那名患者身上,他的空腹血糖为9 mmol/L,很明显,已经达到了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是,是不是血糖达到9 mmol/L,就意味着很严重了呢?
理论上,如果血糖越高,造成的危害可能就越大,从短期来看,血糖越高,危害越大,因为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元凶,从长期来看,只要血糖没控制好,都有可能导致慢性并发症,无论血糖是8 mmol/L,还是9mmol/L,甚至更高,在导致慢性并发症的概率上都是相同的。
所以糖尿病患者决不能有这样的心理,觉得自己空腹血糖控制在8或9 mmol/L,关系也不大,因为比正常值就高一点。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特别是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或者第一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此时还没有产生并发症,所以更应该把血糖控制好,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做好以下这些事,你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会明显降低。
第一,管住自己的嘴,一定要控制好饮食,不要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因为不管住嘴,你的血糖是根本不可能控制好的。要想控制好血糖,饮食上要适当控制量,不要顿顿都是太饱,要粗细搭配,不要顿顿都是精米细面,所以要适当加入蔬菜、粗粮等食物。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熟记哪些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哪些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二,迈开腿,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要想餐后血糖控制的更好,一定要迈开腿,坚持运动,要牢记,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坚持运动,才能消耗身体里多余的热量,有助于降低血糖。
第三,听医生的话,坚持用药,用药贵在坚持,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做不仅控制不好血糖,反而更易让并发症出现。
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是高?9以上严重吗?告诉你答案!
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是高?9以上严重吗?告诉你答案!
“唉,这血糖怎么就这么难降呢?”李叔看着眼前的这碗小米粥,忍不住叹了口气。
自从上次体检医生告诉他血糖偏高后,他就开始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饮食了,白米饭几乎不碰,更别提那些油腻的肉食了。
那段时间,他听人说杂粮对身体好,升糖也慢,于是就把小米粥当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早餐晚餐都离不开它。
可谁知道,半年过去了,李叔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却告诉他,血糖不仅没降,反而有升高的趋势。
医生在详细询问了他的饮食习惯后,竟然告诉他问题就出在他每天都吃的小米粥上。
李叔愣住了,他满心以为的“健康食品”,怎么就成了血糖升高的“元凶”了呢?
血糖问题,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中老年人健康路上的拦路虎。
那么,经常喝小米粥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呢?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是高?
01
经常喝小米粥,会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小米,作为一种古老的粮食,一直被赞誉为“养生之米”。
它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钾、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等,使其成为老少咸宜的健康食品。
特别是对于肠胃功能较弱或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小米因其易于消化的特性,常常被作为理想食物。
尽管许多人认为小米作为粗粮,具有稳定血糖的作用,但实际上,其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烹饪方式。
传统的小米粥,因为长时间浸泡和高温烹煮,升糖指数(GI)较高,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
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时需要谨慎,建议将小米制成煎饼、馒头等形式,与高蛋白和高纤维食物一起食用,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
为了最大化小米的营养价值,建议选择煮得稍糯一些的小米,特别是对于胃酸分泌不足的人来说,这样做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此外,可以将小米与豆类等食物搭配,平衡饮食结构,并且在煮小米时加入少量花生,以提升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02
空腹状态下,血糖多少才算是高?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的血糖监控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以便更好地将血糖维持在健康范围内。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史佳医生和护士长周莹霞的介绍,空腹血糖的监测通常要求隔夜禁食,经过8-12小时断食后,再于次日早餐前测量。
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应在3.9至6.1毫摩尔/升(mmol/L)。
这个指标能够直观反映出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肝脏的葡萄糖输出功能,同时也是评估药物作用时长的重要参数。
空腹血糖超过这一范围,尤其是达到或超过7.0 mmol/L,通常被诊断为糖尿病。
血糖值9 mmol/L以上则通常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需要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或优化药物治疗来进一步控制。
此外,餐后血糖的监测同样很重要,从开始进食到餐后1小时的血糖不应该超过11.1mmol/L,而2小时后的血糖应该保持在7.8mmol/L以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监控患者的餐后血糖波动,评估进食量和降糖药物的匹配是否适当,以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储备。
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两者都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如果持续高于正常值4mmol/L,全因死亡风险至少增加1倍。
这一发现强调了血糖控制的全面性,提示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只关注某一时段的血糖水平,而是应该实施全面监控,确保疾病得到有效管理。
03
适合糖友的7种主食,既好吃又控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不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调整同样很重要。
下面这7种有助于控糖的主食,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稳定血糖:
1、杂粮杂豆饭包含燕麦、青稞、苦荞麦、绿豆、赤小豆等,建议杂粮杂豆占主食总量的1/3到1/2,也可以增加葡萄干、枸杞等丰富风味。
2、杂粮杂豆粥即使是血糖偏高的人也可以食用杂粮粥,建议使用玉米糁、小米等,并且搭配蛋白质和蔬菜一起食用。
3、杂粮馒头利用全麦粉、玉米粉、荞麦粉等材料制成,确保杂粮含量达到1/3到1/2,有助于血糖控制。
4、荞麦面条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选择荞麦含量30%到50%的产品,可以减少血糖波动。
5、五谷和薯类蒸煮的烹饪方式最佳,比如甜玉米、山药和南瓜,适量食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6、全麦面包相较于白面包,全麦面包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选择全麦粉含量超过50%的产品更佳。
7、即食燕麦片这种燕麦片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方便快捷并且对血糖控制有益,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每餐的摄入量。
健康无小事,血糖管理需科学,食物选择不可盲目,均衡营养才是关键。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别让高血糖成为阻碍幸福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