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糖尿病(A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花5分钟时间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定义、分型、症状、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在门诊,经常遇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大家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防治还是缺乏更多的了解;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带大家全面认识糖尿病,从而能够更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缺乏,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
二、糖尿病的分型
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从而大部分或完全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常见于青少年,发病较急,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占所有糖尿病的10%以下;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2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导致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主要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血糖轻、中度升高,波动不大,病程长;有些患者只需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就可以很好控制,有些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很少的患者需要配合胰岛素治疗;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血糖受损或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各种病因学相对明确的糖尿病,包括8大类:
1)、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包括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它常伴有神经性耳聋。
2)、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比如A型胰岛素抵抗或者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3)、胰腺疾病导致的糖尿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等影响胰岛β细胞引起血糖升高。
4)、其它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等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5)、药物引起的糖尿病:最常见的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其他如噻嗪类利尿剂, 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他汀类降脂药等有抑制胰岛素释放或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
6)、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
7)、免疫介导性糖尿病,比较少见;
8)、性染色体异常、印记基因缺陷等引起的遗传综合征引,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症状和体征
(1)、糖尿病早期:症状较轻,甚至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糖尿病中晚期可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2)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病变等,导致心、脑、肾、眼底、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长期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糖尿病往往容易合并皮肤病变及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是相应组织和器官病变的表现。
四、.糖尿病的诊断:
(1)、根据血糖水平诊断: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
空腹血糖≥7.0 mmo/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6.1mmol/L但< 7.0 mmol/L,称为空腹血糖受损,需做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确诊;
(2)葡萄糖耐量实验:
把 75 g葡萄糖溶入200 ~ 300 mL温开水中, 5分钟内喝完,服糖前、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共五个时间点分别抽血检测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 mmo/L,服糖后2小时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都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3)其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你、胰岛素或C-肽释放实验等,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的监测,有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五、了解有无靶器官损害及损害的程度
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在确诊糖尿病后,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判断是否并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病变程度,并在降糖的基层上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糖尿病的治疗
(一)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对于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以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但是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高血糖血糖(血糖> 16.8 mmol/L)未得到较好控制、有明显酮症酸中毒等患者都不适宜运动;
(二)、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需根据每日需要摄入的热量折算热量处方,必须设定摄入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糖类摄入量通常应占总热量的50% ~ 60%,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每日热量摄入的10% ~ 20%,脂肪的摄入量应给予严格控制,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10%,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需达到1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能超过300 mg。
(三)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和门诊随访监测相结合;监测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夜间血糖等血糖指标;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避免高血糖,更应避免严重的低血糖;
(四)药物治疗药: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两大类。
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是七大类即:
1、磺脲类,如果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等
2、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有二甲双胍缓释片,肠溶片等剂型;
3、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4、非磺脉类促胰岛索分泌剂,如果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5、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6、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
7、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如果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注射用降糖药主要有2大类:
1、胰高糖素肽-1(GLP1)类似物,比如每天皮下注射一次的艾塞那肽、利那鲁肽和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周制剂等
2、各种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
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2)短效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
诺和灵®R、优泌林R、 甘舒霖R;
3)中效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诺和灵® N
长效胰岛素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来得时( 甘精胰岛素)
(五)糖尿病健康教育
到目前为止,中晚期的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是需要终生治疗的;糖尿病的效果,既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患者对特别知识的掌握;对糖尿病并发症认识的越多,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掌握的越多,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比如预防严重的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酮症;掌握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自我监测以及糖尿病知识的不断更新;
A型性格的人,更需要小心提防冠心病,控制脾气可以保护心脏
一位老年朋友和华子说,他有几个老哥们,生活状态、饮食、爱好都差不多,也都有高血压,在服药控制血压。其中脾气好的人,身体保持得不错,而有两个脾气不好的人,在前两年都查出了冠心病。
华子说,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性格也占其一,但容易被人忽视。在美国、中国都有相关研究,A型性格占冠心病人数的70%以上。
美国的心脏病学家弗雷德曼与行为医学家罗森罗,他们把人的性格分为A、B两种类型。
A型性格的人,表现为做事匆忙,一件事没有完成,又去做另一件事。而且竞争心强,会争强好胜,为了达成目标,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平时说话也是快速有力。容易激动、发怒、急躁,疏于休息和照顾自己。
B型性格的人,与A型性格相反,做事会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会随波逐流,不与人争抢,会注意给自己休闲的时间,劳逸结合,属于舒缓、善于自我调节的性格。
两位科学家研究大量的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心脏病患者中,思想敏锐而雄心勃勃的人占了大多数。
两人设计了一场试验,让A型性格的人与B型性格的人,在一起答题,回答正确多的人就会给奖励。
A型性格的人接受试验时,就显得特别认真,而且有紧张和兴奋的情绪,如果回答正确,就会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回答错误了,就会十分沮丧。而B型性格的人,对待测试则显得轻松、平静,回答时无论正确或是错误,都可以坦然自若。
在对实验者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A型性格的人在测试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缩的激素都显著升高。而B型性格的人,相关指标就比较平稳,变化不大。
之后的研究也证实,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内分泌的调节。人在遇到引起精神紧张的刺激因素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类的激素分泌增多。除了增高血压和增加心率,还会造成脂质代谢紊乱,增加血液凝固性,还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的收缩、痉挛,导致心血管病变。
导致冠心病的直接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坏脾气不是导致冠心病的直接因素,但暴躁的脾气,会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神经调节紊乱,各种激素失调,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其实努力学习、工作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过强的竞争心态,会让自己对他人产生敌意和攻击性的心理,从而影响自己的心脏健康。所以要有意识地控制脾气,减少争强斗胜的心态,遇到事情不要急躁,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心脏。
总结一下,坏脾气的人比好脾气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有心血管疾病潜在风险的人,除了对“三高”进行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不要马上“拍案而起”,而是要先做三个深呼吸,给自己多一点的思考时间,不要为了不必要的事情去争执,损害自己的健康并不值得。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科学家研究了60万人:A型血“天生”易中风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输血科副主任 侯瑞琴
血型,从出生就注定了。了解自己的血型是输血或捐赠前的必要步骤,其实,它还能“预知”未来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
临床中,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血型就是根据抗原类型进行区分的,通常可分为A型、B型、AB型或O型。A型是最古老的ABO血型,O型、B型出现的时间要更晚。像大多数基因突变一样,后两者赋予了携带者一些优势,比如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
8月31日,发表在美国《神经学》杂志、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一个人的血型可能预示着60岁前的中风风险。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早发性中风联合会”,共纳入48项有关遗传信息和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总计1.7万名中风患者、约60万名从未中风的人。分析结果发现,与迟发性中风和从未中风的人相比,出现早发中风的人多是A型血。与其他血型相比,A型血人群早发中风风险升高了18%,O型血人群风险比其他血型低12%。
研究人员表示,A型血“附加”的风险可能与凝血因子相关,比如血小板、血管周围细胞以及其他循环蛋白,它们均可在血栓形成中发挥作用。临床仍需更多研究来阐明中风风险增加的机制。研究人员强调,虽然中风风险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A型血人群不必过于担心。
其实除了中风,血型还与不少疾病相关。
A型血:容易焦虑,消化系统肿瘤风险高,感染新冠可能性大
压力会提高皮质醇(一种与压力有关的激素)水平,A型血人群体内的皮质醇水平更高,因此更易焦虑。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人员曾对超1.8万名参试者进行了长达20多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A型血人群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更高。患胃癌、直肠癌的风险比B型分别高出25%、22%,比AB型血分高出24%、32%。在所有血型中,B型血人群患癌风险最低。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年6月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A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风险比非A型血人群高45%,O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风险则比非O型血人群低35%。
A、B型血: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更高
发表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官方期刊《糖尿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A型、B型血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高21%。研究人员还无法确定确切的原因,推测是因为血型会对胃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影响,进而干扰葡萄糖代谢。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表明,A、B型血人群手臂、腹股沟和腿部的深静脉形成血栓的可能性高出31%。
AB型血:易出现认知减退
ABO基因与脑功能、记忆力减退也有相关性。2014年,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表明,AB型血可能会增加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比A、B和O型血人群高82%。
A、AB、B型血:心脏病风险高
由于心脏需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血型对其影响不小。2012年,美国《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杂志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发现,A、B 或AB型血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分别比O型血人群高5%、11%和23%,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凝血因子水平比O型血人群高25%~30%。此外,ABO基因是A、B或AB型血人群特有的基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唯独在O型血人群中不存在。
O型血:更易出现胃溃疡、生育问题,但胰腺癌风险低
2010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O型血人群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更易附着在胃肠黏膜细胞上,进而对胃壁造成破坏,增加胃溃疡风险。2021年,发表在《eLife》的研究中,在病毒、其他特定肠道感染性疾病中,O型血人群患病几率更高;发生肾脏、输尿管结石的几率比B型血人群高。
此外,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O型血人群体内的促卵泡激素水平更高,可能表明卵巢储备不足、卵子质量较差。此外,O型血女性在怀孕期间更易患上高血压。
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与其他血型相比,O型血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降低了37%。这是由于A、B型血的红细胞携带了两种特异性抗原,有助幽门螺杆菌在肠道中增殖,因此罹患胰腺癌风险相对更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输血科副主任侯瑞琴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血型无法人为改变,虽然似乎预示着不少疾病的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它的作用是大是小,也不能断言血型是疾病的必然诱因。因此,比起担心血型的影响,不妨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筑牢健康的“四大基石”。▲(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