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与糖尿病(晚餐糖尿病人晚餐后血糖2小时后正常值是多少)
研究证实:晚饭吃得太晚易患糖尿病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新媒体专电 英国《每日镜报》网站6月14日刊载题为《科学家说明有助于减轻体重的最佳晚饭时间》的报道称,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吃晚饭的时间太晚会增加体重上升的风险。
研究发现,临睡前才吃晚饭还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针对同一组人群,对比了他们在下午6点和晚上10点吃晚饭的结果。
据估计,全球超过21亿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这让他们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可能致命的病症。
此前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天中较晚的时候摄入热量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存在着关联。
这份新研究报告的通讯作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博士乔纳森·全(音)说:“这一研究揭示了晚餐吃得较晚如何让葡萄糖耐受性变差并减少脂肪的消耗量。”
他还说:“进餐时间太晚所产生的影响因人而异,取决于通常的就寝时间。研究表明,进餐时间晚对有些人的影响可能比其他人更大。我们观察到的一顿饭对代谢产生的这种影响如果长期存在,那么吃饭时间晚可能会带来像糖尿病和肥胖这样的后果。”
研究人员对比了2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10名男性、10名女性)在晚上10点和下午6点吃晚饭的消化情况。这些志愿者都是在晚上11点就寝。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晚饭吃得较晚,志愿者体内的血糖水平较高,而且燃烧的脂肪也较少,哪怕他们在这两个不同的就餐时间吃的是同样的饭。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同样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顾晨娟(音)博士表示:“平均而言,相对于晚餐吃得较早的情况,晚餐吃得较晚会让葡萄糖的峰值水平高出大约18%,整夜燃烧的脂肪数量减少约10%。我们在健康志愿者身上看到的这种影响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的身上可能更为明显,这些人群的新陈代谢本就受到损伤。”
报道介绍,此前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吃饭时间晚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影响。不过这个研究团队表示,这是对此展开的最为详尽的研究之一。
他们说,所有志愿者都佩戴了活动追踪器,在实验室期间每个小时都要被采集血样,接受睡眠分析和体脂扫描,此外还要吞食含有非放射性标记的食物,以便研究人员确定他们的脂肪燃烧率。
乔纳森·全还说:“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观察这些影响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存在,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更多的是饭后马上睡觉等行为,还是身体的昼夜节律。”
糖尿病患者吃晚饭有讲究,晚饭应该吃什么?营养师都说清楚了
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常见,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膳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控糖环节,吃多了血糖升得快,病情会加重,吃少了饿得发晕,更是让人十分难受,晚饭是许多糖友们都容易吃错的一顿饭。那么糖友们晚饭怎么吃?吃什么更好?
有些糖友们为了控制血糖,晚饭吃得很少或者干脆不吃,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晚饭是提供一整晚能量的保障,糖尿病人本身吸收糖的能力就比较弱,如果晚上摄入的能量不够多,在睡觉的时候很有可能因为血糖过低而发生糖昏迷,严重的还可能致命。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晚餐不仅要吃够,更要吃得“讲究”。
首先,糖尿病患者的晚餐应该吃得早一些,尽量在睡前两个小时以外,在休息之前给肠胃留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
如果吃得太晚,在休息的时候胃肠道仍然要进行消化工作,这样十分影响我们的睡眠状况,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睡眠时间本来就大大缩短,如果不能保证睡眠的质量,身体就得不到充足的休息,长期下去会大大影响糖友们的健康状况。
其次,糖尿病人的晚餐要吃得清淡,注意荤素搭配。不光是糖,油脂也是糖友们需要控制的一个方面,因为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都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而油脂过量摄入会加速心血管老化,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旦病情变得复杂,治疗起来就会更困难,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下降,严重危害糖友们的健康。
另外,主粮注意粗细结合,多吃高蛋白食物。晚餐既要吃饱,又要控制血糖上升,这可让许多人十分发愁。但是营养师告诉大家,只要在主粮中,把一半的大米换成糙米、燕麦米等粗粮,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控制血糖,增加饱腹感的要求。
此外,大家还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让糖友们的身体汲取到足够多的能量来满足一晚上的需求,牛奶中含有的赖氨酸还有安神助眠的效果,十分适合晚上食用。
最后,糖尿病患者们应该注意定时地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状况来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这样控糖就会更加快速、有效,少走弯路。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晚餐吃不对更易患糖尿病 3个误区需避免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里,有很多人对于晚餐的安排都会出现很多的误区,这样久而久之对我们的健康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今天,不如 就来总结一下最常见的晚餐误区都有哪些,快来看看吧。
晚餐吃不对让你患病
肥胖。晚餐过饱时,多余的热量合成脂肪在体内储存,使人发胖。因此,晚餐摄入的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摄入总热量的30%。
胰腺炎。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上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
多梦。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
肠癌。如果一天的副食大部分由晚餐摄入,这些物质在大肠内受到厌氧菌的作用,就会产生有害物质。加之睡眠时蠕动减少,又会相对延长这些物质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易导致大肠癌。
冠心病。晚餐摄入过多热量,可引起血胆固醇增高,可能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糖尿病。如果中年人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发生糖尿病。
高血压。晚餐过多进食肉类会使血压猛然上升。加上人在睡觉时血流速度大大减慢,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实验证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2—3倍。而如果患高血压、肥胖症的人晚餐爱吃肉,害处就更大。
那么,哪些食物是晚餐绝对不能吃的呢?
晚餐不宜吃这些食物
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生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及淀粉等。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肝火旺,晚上不宜喝牛奶。晚上喝了牛奶后会使得肝火旺盛,不利于人体夜间排毒,而且会使人觉得口干舌燥想要半夜起来喝水,不利于睡眠。而且牛奶本身也是一种过敏源,晚上喝牛奶也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应拒绝油腻食品。油腻的食品不仅包括油炸类食物,还有一些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动物内脏等。这些食品吃后会加重肠、胃、肝、胆和胰腺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影响睡眠质量。而三高人群更应该严格控制。
晚间不宜吃“胀气食物”。有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胀气。如豆类、大白菜、洋葱、玉米、香蕉等。过度的腹胀感不仅使肠胃有不适感,也影响睡眠。所以晚间也应该尽量避免进食此类食物。
晚食高钙食品引发结石。晚上进餐也不适合食用钙质过高的食物,如虾皮、软骨鱼类等。由于晚间五脏都相继进入休息状态,高钙食品中的钙质分解后容易堆积在肾脏和尿道中,引发结石。
肉汤热量高,容易发胖。晚饭时,用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排骨汤犒劳自己未必是好事。肉类煲汤较油、热量高,最容易发胖,不适合晚上食用,选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较好。此时,不妨选择一些菌类汤。
晚餐后的甜品是禁忌。很多人都喜欢在晚餐后进食甜品,感觉这样一餐才完整,但过于甜腻的东西很容易给肠胃消化造成负担。另一方面,甜品中的糖分很难在休息的状态下分解,进而会转换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长此以往也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同时,晚餐还有3大禁忌一定要注意。
晚餐3禁忌要避免
禁晚餐吃太晚。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至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傍晚6点左右进晚餐较合适。
禁晚餐吃太荤。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家庭晚餐准备时间充裕,吃得丰富,这样对健康不利。据科学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罹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硫化氢等毒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研究资料表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至3倍。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生成更多的血清素,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禁晚餐吃太多。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晚间无其他活动,或进食时间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β细胞提前衰竭,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此外,晚餐过饱可使胃鼓胀,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并扩散到大脑皮层其他部位,诱发失眠。
晚餐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误区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