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糖尿病(刮痧糖尿病控血糖的刮痧疗法)
中医刮痧:糖尿病患者的 “秘密武器”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吴淑馨
刮痧疗法是一种用光滑扁平的器具蘸上介质,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刺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简单实用的自然疗法。刮痧可以将体内代谢的毒素、废物刮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还能发汗解表,舒筋活络,减轻疼痛症状,调理脏腑功能等作用。
刮痧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在糖尿病治疗中可以作为一项辅助措施,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机体对糖的利用,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具有痰湿、瘀阻、热毒等实证证候时,可以积极的使用刮痧疗法治疗。同时,很多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伴有脂肪代谢的紊乱,刮痧治疗可以加速患者脂肪代谢。刮痧通过使微细血管扩大引起充血或瘀血作为一种刺激源,从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所以也可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刮痧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部位是背部、腹部及双下肢,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肝俞、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通过对胰腧穴等的刮拭,可以刺激胰腺区域,对于增强胰腺功能有一定作用。通过刮痧之平面按揉法或按刮法,刮拭足三里穴,可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激发脏腑功能,调整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取得脏腑和器官的有机配合,发挥各自生理功能,直到最佳状态。
但是刮痧治疗应掌握它的适宜人群,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适合刮痧疗法,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虚证,过于虚弱的患者就不适宜进行刮痧。目前尚无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刮痧的降糖疗效,因此在刮痧治疗同时应配合中西药物,不可随意停用降糖药物。有皮肤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禁止使用刮痧治疗,会增加皮肤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另外,刮痧治疗会引起疼痛,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选择刮痧。
糖尿病与刮痧
刮痧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人体的穴位、经脉、皮肤和病变部位上进行反复刮拭,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刮痧疗法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在民间流传使用,到明清得到了长久的发展。近年来,刮痧疗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古人认为刮痧的原理是宣发开利皮肤腠理,消散郁结,排出邪气。现代讲述的刮痧原理,则包括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等。刮痧的原理也是其运用于糖尿病防治与保健工作的基础。目前报道,刮痧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便秘、糖尿病合并失眠的应用中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报道显示,刮痧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患病率达60.3%,其症状表现多样,可以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后期可出现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有些病人肢体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血糖控制不佳时,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病变加剧,是导致糖尿病肢端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刮痧通过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达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
便秘
据研究,刮痧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便秘。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胃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继而引发肠胃蠕动缓慢而造成便秘。消渴病变涉及五脏,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则阴阳俱虚,或久病人络,血脉凝滞,耗伤津液,与脾、胃、肺等多个脏腑相关,与大肠关系尤为密切,糖尿病便秘属于中医消渴之变证。而刮痧可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失眠
研究表明,刮痧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的发病机理与精神因素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有关。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发生多与患者心理因素有关,如对血糖过高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恐惧和忧虑等。糖尿病患者合并失眠后,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由于失眠可引起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造成血糖明显升高,血糖波动明显加大,而使血糖不易控制。现代医学在失眠的治疗上主要用镇静安眠药,虽然近期疗效比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且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刮痧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协调阴阳、安神定志之目的,从而缓解失眠症状。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着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刮痧疗法在糖尿病的应用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样也有相关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创伤时难以愈合,更容易感染。刮痧疗法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所以在刮痧时除了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还应掌握轻度、适宜的刮痧手法,以防止皮肤破损。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刮痧当家常便饭诱发了心脏病
武汉晚报讯(记者李丽 通讯员李松海 杨京)刮痧是不少人喜欢的保健和治疗手段。不过,一市民在体验过一次“痛并快乐着”后,却因为胸闷心慌紧急送医。据诊断,这是因为刮痧频繁诱发了冠心病。
53岁的李先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平时不太爱吃药,倒是比较喜欢研究各种养生方法。听说刮痧可以活血化瘀,有益健康,他便在家附近的一家养生机构办了张卡,经常光顾,身上刮出道道红印方才痛快,感觉气血活络了不少。
两天前,李先生再次前往刮痧。结束回到家后,李先生开始感到胸闷和疼痛,没过多久,还出现了心悸心慌和呼吸困难。他赶紧和家人一起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就医。
在询问病史和常规检查后,接诊的心血管内科医生李松海发现,李先生的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有明显升高,血钾水平升高。初步治疗后,李先生的症状缓解。经过进一步检查,李先生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在近期频繁刮痧的刺激下诱发了症状。医生建议李先生,后期需要规律服药治疗。
该科室唐哨勇主任医师介绍说,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技法,很多人将其当作一种缓解疲劳、休闲放松的保健养生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力压迫,造成特定部位的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出血,达到加速血液循环等治疗目的。
但是,刮痧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有出血倾向、皮肤易过敏、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群体,刮痧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一般情况下,以治疗为目的的刮痧、拔罐3-7天做一次,具体要遵循医嘱;以保健为目的的刮痧一周一次即可。每次刮痧、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刮痧每次以20分钟左右为宜,拔罐的留罐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身体虚弱的人应在这个基础上做减法。
唐哨勇同时提醒,各种保健养生的方式,只能作为辅助,如果是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还是应该遵照医嘱服药。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