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香菜(糖尿病吃香菜的好处)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大家眼里的“怪味菜”,竟能养肝通便降三高

有些蔬菜因为有苦、酸、涩等特殊的味道,不受人们欢迎,甚至被大多数人拉入饮食“黑榜”。但是这些难吃的食物却能养肝、通便、降三高... ...

1

苦瓜

上榜理由:

苦!

翻案:

苦瓜中含有一种生物碱——苦瓜甙,它赋予了苦瓜特殊的口感。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苦味有刺激味蕾、增进食欲的作用。另外,苦瓜中的苦瓜素也有用武之地,它可能对降低糖尿病人血糖有帮助。

2

香菜

上榜理由:

香菜奇异的香味,有人喜欢有人讨厌。

翻案:

香菜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脾胃虚寒的人适度吃点香菜,也可起到温胃散寒、助消化、缓解胃痛的作用,可做成香菜粥来喝。

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3

青椒

上榜理由:

青椒会有一点苦味和辣味。

翻案:

青椒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在功效作用方面,青椒具有温中下气、散寒除湿的功效。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

青椒能够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它还可以防治坏血病,对牙龈出血、贫血、血管脆弱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此外,青椒对减少皮肤皱纹弹性和保持皮肤丰润都有一定的效果。

4

胡萝卜

上榜理由:

味道不好形容,但就是不喜欢

翻案:

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可谓家喻户晓。脾胃虚弱者,建议常吃些胡萝卜。

推荐:小米胡萝卜粥

因为胡萝卜熬得比较烂,对于老人和孩子非常适合,常吃还可以改善食欲。

特别是春天,天气变暖,细菌开始繁殖,很多人如果饮食不洁,容易拉肚子。胡萝卜粥,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止泻食疗方。

再加上春天风大、干燥,气温也不稳定,老人、孩子感冒的很多,特别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咳嗽等,这类人可每周喝几次小米胡萝卜粥提前预防。

可以将胡萝卜切得碎一些,熬到粥里,口感很好。

5

韭菜

上榜理由:

韭菜有种强烈的辛辣气味,有些人迷恋韭菜独特的辛辣香味,有些人却讨厌韭菜的这股怪味。

而这都是因为其中的含硫化合物及挥发性精油,吃完后口腔里的味道也很难散去。为了避免尴尬,很多人选择不吃韭菜。

翻案:

韭菜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蔬菜,栽培历史已有3000年以上,品种资源丰富。

除了挥发油外,韭菜中还含有皂甙、黄酮类等物质。这些物质除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能帮助提高免疫力、降低血脂。

6

茼蒿

上榜理由:

不知道啥原因,反正有很多人不爱吃茼蒿…...

翻案:

茼蒿营养丰富,尤其是胡萝卜素,每百克中含1.5毫克,比番茄、南瓜等蔬菜高2~3倍,对保护视力很有好处。

烹调时,与肉、蛋一起炒,能提高维生素A的利用率。茼蒿的清香气味,是由于它含一种挥发性的精油,能够刺激食欲。

另外,茼蒿中还含有较高的钾、钠等矿物盐,能调节体内水代谢,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由于含钠较高,在烹调时要少放些盐。

7

芹菜

上榜理由:

对于某些人来说,味道有些冲。

翻案:

冬天容易干燥上火,芹菜味甘性凉,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利尿降压的作用。

和枸杞、大枣一起煮成汤,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能祛火。另外,对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也有缓解作用。

将新鲜的芹菜梗切成段,和枸杞、红枣一同放入锅中煮30分钟就可以食用了。

这道汤具有清热平肝、健脾养心的功效,高血压、肝火旺盛、脾胃虚弱者都可以适当食用一些。

看完之后,你还会因为它们不好吃或单纯不喜欢,而不吃它们吗?为了健康着想,也可以尝试着吃一点哦!换个心态,或许你会觉得这些菜其实味道还不错~

哪些蔬菜糖尿病不宜食用,哪些又比较好?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人要增加蔬菜在菜单中的比例。可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糖尿病家庭调养整理了包括向红丁、李慎果、龚僕等多位糖尿病学者的研究,收集整理了糖尿病人适宜以及不适宜的蔬菜种类供糖友们参考。

宜食

白菜: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每天宜食100克。

菠菜: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每天宜食80~100克。

生菜:安全降血糖,减轻胰岛的负担。每天宜食80克。

苋菜:改善糖耐量,辅助控制血糖。每天宜食80克。

芹菜:减少糖的吸收,且热量低,有利于降低血糖。每天宜食50克。

荠菜: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60克。

空心菜:含植物胰岛素成分,帮助控制血糖。每餐宜食50克。

卷心菜: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70克。

紫甘蓝: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60克。

菜花: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70克。

冬瓜:调节血糖,控制体重。每天宜食50克。

黄瓜:热量低,有效控制血糖。每餐宜食1根。

茭瓜:有效控制血糖。每天宜食80克。

鸡腿菇:降低血糖浓度,有效控制血糖。每天宜食60克。

丝瓜:有效控制血糖,每天宜食80克。

番茄:有利于控制血糖。每餐宜食1~2个。

茄子:热量低,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70克。

青椒: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且热量低,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60克。

甜椒: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且热量低,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60克。

绿豆芽: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且热量低,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30~50克。

豌豆苗: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每天宜食50克。

西蓝花:降低肠胃对葡萄糖的吸收。每天宜食70克。

芦笋:降低肠胃对葡萄糖的吸收。每天宜食60克。

莴笋:延缓糖在肠道在吸收,热量低,有利于控制血糖。每餐宜食60克。

苦瓜:安全降血糖,减轻胰岛的负担。每天宜食80克。

竹笋:延缓糖肠道的吸收,热量低,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20~30克。

白萝卜: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热量低,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50克。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还可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每天宜食60克。

洋葱:能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每天宜食25~50克。

魔芋: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调节血糖。每天宜食80克。

黑木耳:增加饱腹感,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调节血糖。每天宜食10~15克。

银耳:增加饱腹感,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调节血糖。每天宜15克。

香菇:调节糖代谢,改善糖耐量,减轻症状。每天宜食4朵左右。

草菇:辅助调节血糖,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每天宜食20克。

金针菇:延缓糖的吸收,参与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调节血糖。每天宜食20克。

海带:延缓胃排空和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控制血糖上升。每天宜食100克。

紫菜:降低空腹血糖,促进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每天宜食15克。

油菜:低脂、低热蔬菜,且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脂类的吸收。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可经常食用油菜,以缓解糖尿病病情。

蒜苔:可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凝结、降血压、降血糖,缓解糖尿病病症和预防多种并发症。

蒜黄:蒜黄汁可以降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西葫芦:含有的钾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属于低热量食物。

蕨菜:蕨菜中的钾、锰、镁含量高,常吃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活性,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食用。

四季豆:化湿健脾,利水消肿等功效。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引起的水肿。

茼蒿: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并发便秘症状。并且还能改善糖尿病并发水肿。

猴头菇:维生素B1含量丰富,维生素B1是糖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糖尿病常吃猴头菇,对改善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有益。

平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维生素C、维生素E、钾的含量高,可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慎食

南瓜:促进体内胰岛素的释放,刺激葡萄糖的摄取,协助维持糖耐量。每天宜食200克。

藕: 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低热量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200克。

山药: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每天宜食60克。

芋头:芋头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宜食60克。

土豆:土豆淀粉在人体内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疗蔬菜。每天宜食60克。

甘薯 :含有丰富的淀粉,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每餐食用量不能超过30克,最好搭配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并有降糖作用的蔬菜、水果一起食用。

菱角: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还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后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香椿:营养价值较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但香椿属于发物,食用后容易引发宿疾,因此糖尿病应少吃。每餐不要超过20克。

香菜: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但香菜属于发物,食用后容易引发宿疾,因此糖尿病最好少吃。每餐不要超过3克。

韭菜:所含的挥发油有具有降脂、降糖的作用,但韭菜属于温性食物,多吃会上火且不易消化,而糖尿病人多属于阴虚火旺体质,消化功能比常人稍差,因此宜少吃。糖尿病家庭调养公众号提醒您过量食用还可对眼睛造成不良刺激。每餐不要超过50克。

忌食

甜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韭菜:糖尿病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还可伴皮肤瘙痒,易生痈疖,因此不宜食用韭菜。糖尿病性眼病患者不宜食用韭菜,会加重病情。

腌雪里蕻:雪里蕻性温,久食易积成热,糖尿病患者多为阴虚火旺体质,因此不宜食用。还有腌制食品含有大量的盐分。

酸菜:属于高盐食品,糖尿病患者忌食过量的盐。

荸荠: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人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明显升高。荸荠糖分含量也较高,糖尿病食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今日更新关键词有糖尿病肥胖型食谱、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详情请输入:肥胖型食谱、糖化血红蛋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jiankangbaizhen(糖尿病家庭调养)

春天已至,医生叮嘱糖尿病人:宁可吃点香菜,也别天天吃这3主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李桂源, 张梅. 香菜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 35(2): 263-267.

郑琪琛, 周智广. 复合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2022, 30(3): 129-135.


岁岁春来,万物复苏。老祖宗说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不,春天刚露面,那些蛰伏一冬的疾病也像冬眠的小动物一样苏醒过来,特别是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更是在春季容易出现波动。

医生们忙得团团转,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苦口婆心地劝告:宁可在菜市场多抓把香菜回来吃,也千万别让那三种惹祸的主食天天往嘴里送!

糖尿病,这个悄无声息的"糖老虎",可不是简单地血糖升高那么简单。它像个狡猾的小偷,不声不响地偷走你的健康,等你发现时,它已经在你的血管里安营扎寨,打起了持久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就像被糖浆浸泡过的水管,时间长了,弹性减弱,功能受损,导致全身大大小小的并发症接踵而至。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顽固的糖尿病,医生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情?

张教授在门诊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李大爷,65岁,糖尿病史10年。最近半年,李大爷血糖居高不下,空腹血糖经常在10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5%。

令人费解的是,李大爷自称严格控制饮食,没有暴饮暴食,却依然控糖不佳。经过细致询问,张教授发现了问题所在:李大爷每天必吃的三样主食——精白米饭、油条和白馒头,成了他血糖控制的隐形杀手。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春日暖阳下,拄着拐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他的血管承受着过多葡萄糖的灌溉,如同一条早已干涸的河道,承受着突如其来的洪水。

春风十里,不如健康饮食相伴。糖友们需要对那三种"看似无害"的主食格外警惕:

第一,精白米饭,这个中国人餐桌上的"常青树"。精白米饭经过精细加工,去除了糙米中的麸皮和胚芽,只留下了富含淀粉的胚乳部分。这就像是把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删减得只剩下目录,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它的升糖指数(GI值)高达83,比白糖还高!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早就提到:"脾胃乃后天之本,精白之物过多,损伤气血,耗伤阴津"。现代研究证实,长期大量食用精白米饭,会导致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功能衰竭。

第二,油条,这个早餐摊上的"香脆明星"。油条制作过程中高温油炸,不仅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还会使面粉中的淀粉结构发生改变,升糖速度更快。

而且,油条中往往添加明矾作为膨松剂,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曾告诫:"炙爆之物,动火生痰,损伤脾胃"。

一根油条的热量约200大卡,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半小时慢跑消耗的能量,糖友若早餐来一根,血糖恐怕要"嗖嗖"往上窜,如同春日里的竹笋,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白馒头,这个北方餐桌的"主角"。白馒头同样是由精白面粉制成,缺乏膳食纤维,消化吸收迅速。南宋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指出:"面食黏滞,碍气壅痰,损伤脾胃"。

一个中等大小的白馒头含碳水化合物约40克,相当于两碗米饭的量。更要命的是,馒头松软蓬松的特性,让人不知不觉就能吃下去两三个,血糖蹭蹭上涨,让胰岛素直呼"吃不消"。

那么,香菜这种寻常小菜为何能得医生青睐?《神农本草经》将香菜列为中品,认为它"辛温香窜,行气宽中"。

现代研究表明,香菜富含槲皮素、山柰酚等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更神奇的是,香菜中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

香港中文大学的实验发现,长期食用适量香菜的糖尿病模型鼠,其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香菜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减轻消化系统负担,这对于常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的糖友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三不主食"虽要少吃,但并非食不沾口。方法对了,糖友也能安心享用美食。将精白米饭换成五谷杂粮,如糙米、紫米、燕麦、藜麦等低GI值的粗粮,就像把一条湍急的河流分成几股小溪,让葡萄糖缓慢平稳地进入血液。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提倡膳食多样化早有记载。

油条可以换成蒸煮的全麦面包或杂粮粥,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避免了油炸带来的健康风险。白馒头则可选择全麦馒头或杂粮馒头,添加燕麦、荞麦等粗粮,增加膳食纤维,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提到:"谷实养人,当杂五色而食之,使五脏平均",强调了膳食多样化的重要性。

春日里的糖友调理,应当与春日农耕一样讲究。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过于松懈。饮食调整宜缓不宜急,每餐主食可减量20-30%,增加蔬菜水果比例

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春日饮食:"萝卜青菜,时鲜水果,粗茶淡饭也有滋味",正是糖友饮食的写照。建议糖友们按照"421"膳食模式分配餐盘:4分之2是蔬菜和菌藻类,4分之1是优质蛋白质,4分之1才是主食。这样的配比既保证了能量摄入,又避免了血糖大幅波动。

春暖花开,健康同行。糖尿病患者要借春日之力,调整饮食结构,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早在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中就提到:"病从口入,药从口出",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友们除了少吃三大"高糖陷阱"主食外,还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特别提醒糖友,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和心理调适同样不可或缺。如春日里一场细雨,润物无声,持之以恒,必见功效。

如《难经》所云:"治未病者,既病勿治;治未乱者,既乱勿治",预防胜于治疗,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才是糖尿病管理的最终目标。

春风吹绿了大地,也该吹醒糖友们的健康意识。学会选择正确的食物,拒绝那些看似无害实则"糖"力十足的主食,让健康陪伴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这不仅是医嘱,更是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