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尿发白 糖尿病(尿液有白色浑浊物是糖尿病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近期突然有4个尿液改变,当心是肾损伤的信号

慢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为原发性慢性肾病、第二则是继发性慢性肾病。

所谓继发性肾损伤,指的就是因其他原发病持续发作而诱发的肾间质或肾实质损伤。在所有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就是糖尿病肾病。

它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近些年其在我国的病发率持续性增长,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病因素中,仅次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因素。

在全部的糖尿病死亡患者中,有近10%都与肾脏疾病有关。

我们都知道,肾脏为人体代谢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生成尿液,通过尿液的排出平衡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而一旦肾脏出现问题,首先就会对患者的排尿造成影响,导致小便频率、颜色、气味、质地等出现异常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若近期突然有以下几个尿液改变,当心就是肾损伤的信号:

1、小便频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它其他慢性并发症相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这包括了血管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等。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初期阶段,受到渗透性利尿的影响,患者小便次数原本就会增加,特别是夜尿频繁。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之后,肾小球虽然能正常滤过血液,但肾脏内的原尿却可能无法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所以肾病的初期,患者也会有小便次数增加的症状,整夜小便次数甚至是能达到5-6次;

2、蛋白尿: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健康者尿中蛋白指数含量极低,全天排出量小于150mg以下,在进行蛋白质定性检查时,表现出阴性反应。

而一旦患者肾实质损伤,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就可能会渗透到尿液中,导致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临床将这种异常表现称为“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典型的表现。

患者在小便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改变了尿液表面的张力,所以在尿液的表面上会产生大量细腻、绵密、类似于啤酒摇晃产生的泡沫;

3、小便减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超标、肾损伤的初期,会出现夜尿频率增加的症状。

但是,随着肾脏损伤逐渐严重,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改变。所谓少尿,指的就是患者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总量低于400ml,又或者是患者每小时尿量低于17ml。

一旦出现少尿症状,这往往是肾脏损伤严重,甚至是进入肾衰终末期后的表现,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4、小便异味:糖尿病受到尿糖、渗透性利尿的影响,尿液中原本就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导致尿液出现异常的气味。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后,大量大分子蛋白、过度的氨物质渗透到尿液中,也会导致尿液有浓烈的臭味、特别是氨臭味明显。

如果近期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了以上几个表现,特别是莫名其妙的蛋白尿、小便频率减少,很可能就是患者肾脏已经严重受损的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筛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越早干预、患者的预后也就会越好。

来源: 医说健康

别被胰腺癌伪装所蒙蔽 微创手术不再是“禁区”

胰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但70%-80%发现时已为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5%-7%,素有“癌中之王”之称。7月29日从2017国际金陵肝胆胰外科高峰论坛上获悉,胰腺癌不仅“毒性”大,而且特别善于伪装,可喜的是,经过外科医生创新努力,胰腺癌外科手术不断打破原先的禁区,胰腺癌微创手术目前越来越多地造福广大患者。

男子血糖突遭飙升 竟是胰腺癌

50岁的老李,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应酬不断,肚子也跟着见长。前段时间,在体检中发现,血糖飙升,空腹血糖竟然达到14点几,是正常人的2倍多。虽然老李1年前,体检中发现有糖尿病,但是只是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的还可以以。没想到,一下子会血糖飙这么高。在医生的建议,老李进行了系统检查。检查结果,又一次惊到老李,竟然诊断为胰腺癌。

老李慕名找到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周家华主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周家华主任及其手术团队的余泽前主治医师等为老李施行了腹腔镜下胰腺癌切除术。术后当天,老李就能下床活动。目前,老李已经出院在家康复中。

糖尿病与胰腺癌 相互“勾结”

周家华主任介绍,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可能提示胰腺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出现问题,甚至有胰腺癌风险。反过来讲,胰腺癌患者胰岛细胞被破坏,糖尿病可能随之而来。曾有研究者调查了欧洲近百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其中被报告为胰腺癌的患者里,有50%在一年前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且被当作糖尿病治疗。可见,胰腺癌和糖尿病是狼狈为奸的“好朋友”。

要分清胰腺癌和糖尿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观察短时间内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血糖一般比较稳定,而短期内血糖急剧升高就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胃病、肝病等 都是它“伪装”

不仅是胃病,胰腺癌也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酷似胃病、极易混淆。如果按照胃病治疗且效果不佳时,一定要到医院排查胰腺癌。

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程张军副主任医师介绍,有些患者会出现眼球巩膜发黄,全身皮肤发黄,皮肤瘙痒,小便深黄,大便发白等症状,这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最突出的症状——黄疸。胰腺管与胆总管的汇合处被称为壶腹部,若早期胰腺癌的肿瘤长在胰头处,既可能压迫胰管,导致胰管扩张,也会压迫胆管,轻时导致胆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胆管完全梗阻,引发黄疸。但是这些症状与肝病相似,同样易被误诊。

肝胆胰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 名不虚传

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方式,也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手术难度之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一度被誉为肝胆胰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

“胰腺癌手术切除手术的难度,不仅是在于胰腺所处位置极为隐蔽,位于腹膜后,看不见又摸不着。由于胰腺还关联着一大部分消化系统的供血,一旦胰腺沦陷,几个消化器官都面临切除。术中除了要切除胰腺外,还要分离切除胃、肠、胆等多个器官。另外,胰腺周边还密布这大血管,必须要精准剥离,一旦碰到大血管,则可能出现大出血。”程张军副主任医师介绍道。

周家华主任指出,手术过程也相当复杂,大胆心细切除相关器官后,还要再进行重建。为了使得消化系统继续运作,需利用小肠将分割的器官再关联起来。而且胰液还具有腐蚀性,一旦发生胰漏会腐蚀血管引起出血。

小创口 解决大毒瘤

经过不断探索,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胰腺癌切除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部术后会出现一个长约二三十厘米的“人”字形伤疤。微创手术只需在身上戳5个0.8-1.2厘米的小孔(其中一个在肚脐上)。微创手术还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周家华主任指出,腹腔镜手术切除胰腺癌主要适应于胆管下端癌变、胰头良性肿瘤、壶腹部肿瘤以及没有侵犯到血管的胰腺癌。在手术技术成熟的中心,这种微创手术方式的手术指征已经和开腹进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基本相同。

高危因素真不少 定期检查提防它

程张军副主任医师介绍,吸烟是目前被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最大危险因素。吸烟者胰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的2-3倍。据了解,烟草中的致癌物被吸入身体后,随体液运送到胰腺,进而对胰腺造成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积累就会诱发胰腺癌。长期大量饮酒,高脂、高甜饮食,肥胖可能增加患上胰腺癌的风险。预防胰腺癌还应适当饮酒、均衡饮食。

此外,专家建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幽门螺旋杆菌患者等应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胰腺癌排查,并定期体检,早期预防。(刘敏 陈繁)

糖尿病来临时身体上会有四种奇怪的表现,需要多加留意

1、体重下降

对于正在减肥的人群来说,如果体重有所下降,内心可能在欢呼雀跃,可一旦没有增加运动量和控制饮食,甚至食量大增,但依旧有了体重下降的表现,大多是糖尿病发病的症状。

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血液内的糖分无法被充分利用,并且一部分还会跟随尿液排泄出来,这种情况下身体便处于能量缺乏的状态,所以患者就有了食欲增加的表现。

除此之外,因为身体无法很好地利用葡萄糖,由此一来,只能不断消耗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为身体提供能量,因此,久而久之体重就会有所下降。

2、皮肤变化

这里所说的皮肤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颜色的改变,因为临床数据显示在糖尿病到来时,患者的皮肤会变成潮红色甚至灰褐色,这是因为血糖含量过高阻碍到了血液循环。

而另外一个方面指的是皮肤有发痒的症状,医生表示,这一结果的出现大多跟体内血糖超标影响到了神经末梢有关;

所以皮肤就会莫名的骚痒,如果没有重视起来,在病情逐渐发展过程中,甚至还会有皮肤溃烂的症状。

3、尿液颜色异常

在糖尿病发病时,患者尿液中含糖量比较高,进而使得尿液的颜色有变化,例如发黄或者发白,并且伴有异样的味道,这就是典型的糖尿病的症状。

4、经常口渴

水分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人体健康时每天的饮水量也比较固定,可一旦被糖尿病所困扰,患者便会不停的饮水,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水分大量丢失。

除此之外,在患者喝了很多水的情况下,但依旧感觉口干舌燥,此时,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配合医生治疗,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到来。